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社会>资讯

国家安全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015-08-25 11:33: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刘畅

  2015年7月1日,新《国家安全法》通过。与此同时,海外有舆论发出了“担心”的声音,内容无非是对这部法律牵涉的领域广泛和可能对公民权利带来的“限制”而表示忧虑。

  其实,在全球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没有任何国家会不重视自己的“国家安全”。并且,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核心利益方面,任何国家可退让的空间都很少。所以,来自海外某些媒体的担心,在国内舆论看来有些“杞人忧天”。不管国外舆论怎样风起云涌,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意志必然会“坚如磐石”。

  普通公民对国家安全的义务和责任

  国内公众面临的实质问题是,国家安全真的只是“国家的事情”吗,与普通公民的距离有多远?眼下,对于中国内地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的钱挣多少、住房有多大,由此,产生了诸如“蚁族”、“蜗居”、“房奴”等贯穿时代的网络流行语。2014年春节还纠结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2015年春节,就直接讨论“没脸回家”的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说,“没脸”比“没钱”更诉诸情绪。“没钱”可能是一种暂时的生活状态,“没脸则是对当前人生和生活状态的整体感受”。一些媒体挑动这一话题,主要依据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据分析,从农村到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就业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这个展示研究机构最新成果的蓝皮书说,面对2015年的社会形势“90后大学毕业生将成不买房一代”。

  在渐进式改革的推动之下,给中国的国家、城市、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面貌巨变。城市在崛起,社会景象日新月异,也带来了每个人的生活变化。在一些推崇“成功学”的人眼里,一夜暴富,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只有尽快拥有巨额财富,才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在这种意识刺激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自卑”,感受着没能成功的失意。尤其是在大城市,面对着高不可攀的房价,很多人的生活和事业目标变得越来越现实。对于国家的理解,也显得有些遥远。说国家安全,远不如挣钱实在。对此,在一次座谈会上,军旅作家阎肃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应该说,这种家国情怀浸润的生活现实,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变得遥远。除了军旅青年之外,更多的年轻人感受着经济大潮里的诱惑、选择、拼搏或失落。很多人在国内多有抱怨,而出国之后,才发现近20多年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发展变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有人说,中国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多年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迅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快速迈向现代化之路。

  因此,新的国家安全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普通公民对于国家安全的义务和责任。不但确定了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带有普及和义务性的宣誓,“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对此,有人认为,有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纪念日之外,如何进行相关宣传,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弥足珍贵的社会信任

  新的国家安全法对政治、国土、军事、文化、科技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尤其规定:“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眼下,中国社会的舆论形态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有人将其称为“公民记者”或者“人人都是报道者”的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互联网成为发布新闻的重要渠道。说者信口开河,听者如堕雾中,往往是谣言的常态。曾经有很多流行一时的说法,比如,“谣言倒逼真相”,还有“真相没穿上鞋子,谣言已经满街跑了”。这些说法,被认为“形象生动”、“影响广泛”,基本指向,就是批评某些涉事部门和当事人的麻木、拖延、不作为。同时,这一说法也映照了走过20年的中国互联网所经历的迷茫、困惑和不知所措。

  一旦发生了舆论事件,引发了网友围观,有的涉事部门、当事官员忙于否认,情急之下,口无遮拦,甚至被民间舆论讥笑为“官谣”。而即便真的是传言失真,地方部门解释也会被质疑缺少公信力,传统媒体借此发声也被斥为“帮腔”和“掩饰”。一些引发巨大争议和广泛关注的事情,往往在“存疑”气氛下不了了之。而撕裂的,则是弥足珍贵的社会信任。

  互联网走过的20年间,也是人们逐渐学会面对谣言的20年。周老虎、躲猫猫、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等一次次网络舆论浪潮的冲击之下,有人困惑苦恼,有人茫然无措,而在法治力量的有力干预和最终见证下,谣言退去的时候,违法者得到了严惩,真相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丑陋。政坛反腐,足坛扫黑,无不以最后敲落的法槌声作为定音。而在社会进步中,司法部门积极作为、执法有力,在解除公众困扰、平息社会纷争中的出色表现,尤其令人期待。

  加强对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的整治力度

  在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能引发千里之外的风雨的互联网时代,删帖也成为一种很多人认为必要、必然的选择。删了帖子,就意味着打开了“消音器”,最大程度减小舆论批评的“损伤”。而对于这种行为而言,有人批评“挑衅公众知情权、剥夺公民表达权”也好,还是说“放弃了新闻操守”也罢,无论怎样认识其危害,也阻挡不了一些人删帖的“原始冲动”。其实,在市场法则里,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人说,就是因为删帖受欢迎,才有删贴公司的存在。这也是以删帖为生财之道的删帖公司能够产生并生意红火的原因。

  近年来,国家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加强了对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的整治力度,而有了国家安全法的介入,会对互联网的舆论生态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利用网络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方面的谣言,会受到及时的惩处。当然,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国家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