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探索明朝帝陵之谜

2016-03-29 16:25: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李金妹

 

  明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坐落于天寿山麓,地处三面环山的小盆地,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营建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思陵,其间历经200多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四季景色宜人。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早在1982年,十三陵景区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风水宝地 滋养明朝绝佳吉壤

  封建统治者历来看重风水之术,因此中国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均与风水相关,明成祖朱棣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墓地,在这一地区找到“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明十三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长陵鸟瞰

  十三陵所处地形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陵区的几道水流自西北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公里处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环抱,向南伸展至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十三陵所体现的建筑理念却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结晶。200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十三陵: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罕见陵寝 提供宝贵历史资料

  明十三陵,顾名思义,是十三座陵寝建筑,其中长陵、定陵及神道是最具特色的三处景点。

  长陵,十三陵之首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也是十三陵中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用料最考究的陵寝。陵内用于祭祀的陵恩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楠木殿之一,陵恩殿建筑在汉白玉雕刻的三层台基上,顶部为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皇帝的“九五”之位。支撑殿顶的60根楠木大柱十分粗壮,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约12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中金砖铺地,所有木件均为金丝楠木加工而成,古色古香,1米多直径,12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2300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殿内陈列着定陵地下宫殿出土的文物数百件。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做工精湛考究,形象逼真,是世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石牌坊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定陵1956年开始试掘,历时一年试掘成功,定陵的成功发掘,揭开了地下玄宫不为人知的秘密。地下玄宫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宽敞的殿室连结而成,总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前殿和左、右配殿内没有任何陈设,中殿后部放有三个汉白玉石雕刻的宝座,每个宝座前设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后殿内棺床上放置皇帝、皇后的棺椁,在其周围还放有26支红漆木箱,仪仗、铭旌及玉石等。定陵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皇后的百子衣,其图案以升龙、行龙左右盘绕与百子嬉戏为主,绣有一百个活泼可爱的童子,正在进行各种游戏,如读书、出游、沐浴、捉迷藏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纹样寓意“子孙万代、多福多寿”。辉煌神秘的地下宫殿,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光辉璀璨的明代社会画卷,更为人们研究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百子衣

  除长陵和定陵外,不得不提的景点便是神道,参观十三陵需从神道而入。神道是十三陵的前导部分,由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一系列墓仪设施组成。石牌坊,位于神道的起点,用白石雕刻而成,是中国现存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牌坊向北依次是大红门和神功圣德碑亭,碑亭四面各辟券门,内竖神功圣德碑,碑身刻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朱棣撰写的碑文。碑亭的北面是排列长达800米的石望柱和石人石兽,石兽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二卧二立。石像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堪称中国石雕艺术博物馆。

 

  产业集聚 注重景区长远发展

  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十三陵独有的历史和文物参考价值无与伦比,尤其是定陵的试掘成功,出土的3000余件随葬物品,包括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仪物等,品类丰富,世所罕见,成为后代研究明朝丧葬制度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十三陵基于自身特色陵寝建筑发展多样旅游玩法,其举办的“十三陵皇家贡果采摘季”不仅可以给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方式,还能实现周边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2015年清明节期间,长陵景区举办了皇家祭祀祈福盛典,再现万历八年皇帝“躬祭”的盛大场面。规模虽比不上古代,但祭祀礼仪全程参考明代礼仪典籍资料,用表演的形式再现万历八年神宗奉两宫太皇太后谒祭长陵的场面。游客们置身其中,不仅能观摩明朝祭祀祈福盛景,更能感受祭祀祈福活动的魅力,品味一场文化大餐。游客还能身着帝后、百官古装照相,体验明朝官场服饰的魅力。

  为增强景区旅游产业聚合能力,十三陵景区被北京市昌平区打造成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文化遗产资源,着力加强产业化运营,以文化旅游为基础和主导,已集聚了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在如今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旅游带来的游客资源和品牌效应,为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立了增长点,为北京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为凝练人文北京的城市精神与独特魅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举措,更为世界城市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集聚区的发展壮大,还将带动周边更多新兴文化创意发展节点,形成相互关联、分工有序、互应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