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新疆:天山天池

2015-11-24 16:05: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董春艳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8公里,交通、电讯十分便利。天山天池景区总面积为548平方公里,分八大景区,即天池景区、灯杆山景区、马牙山景区、博格达峰景区、白杨沟景区、花儿沟景区、水磨沟景区、北部梧桐沟沙漠景区。15个景群,38个景点,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它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以远古瑶池西王母神话以及宗教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文化内涵,是开展游览观光、科普考察、探险揽胜、休闲健身和民族风情游赏的绝好去处。

 

 

天山天池之春 王春亮/摄

 

  集观赏和科考价值于一体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是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区自然景观的代表。风景区内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地域突变强烈,在南北距离仅有短短80千米的区域内,依次分布着高山冰雪带、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带、山地草原带和荒漠带,呈现出一条十分明显而完整的山地自然垂直景观带。这样的地貌景观和植被垂直带谱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具有极其重要的观赏和科考价值。

  景区内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堪称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天山以新构造运动著称世界,独具一格的天池景观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中,为人类留下的珍贵遗产。天山天池第四纪冰川遗迹和现代冰川、“时光隧道”地层剖面地质遗迹,沙漠景区的沙漠、戈壁、雅丹地貌、古海陆相化石等地质胜迹景观,在亚欧大陆干旱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极高的观赏性,是研究新疆天山构造带的重要窗口,是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基地。

  乾隆四十八年(1783),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登临天池,踏勘水源,引水下山,浇灌阜康农田,这使神山圣水第一次有了现实意义。1888年的俄罗斯地理学家格卢娒·格尔热依洛、法国人麦茨巴哈、瑞典人斯文·赫定、赫默尔、德国人翰普尔、中国考古学家徐炳昶、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中外学者和探险家,揭开了天池形成的自然之谜。

 

  古老的神话

 

  天池是世界典型的高山冰蚀冰碛湖。湖面海拔1910米,呈葫芦状,水面约4平方千米。景区以湖光山色景观为主要特征,景观类型有湖泊、潭池、瀑布、峰峦、寺庙和遗址等,辅以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文化内涵,适宜开展旅游观光、科普考察、探险览胜、休闲健身和民族风情赏游。

  天池不仅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神话作为天池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穆天子传》、《山海经》、《汉武故事》等古籍记载的西王母与周穆王在瑶池相会的故事,是天池文化史上最绚烂、最动人的篇章,赋予了天山天池最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瑶池是天界下都,神仙的凡间后花园,是西王母的夏宫、沐浴之地。神仙每每想轻松、快乐之时,就会在这里召开盛大的蟠桃会,各路神仙敞怀豪饮、抚琴作画。更多的时候,西王母携七仙女以及众多的天界美人来此沐浴嬉戏,尽享欢乐。美丽的天池是一幅画卷,千百年来令无数游人心醉神迷。

 

 

天山天池之夏 王春亮/摄

 

  一道观日落的坐屏

 

  天山天池有几个著名景点。王母祖庙是其中之一,其原名达摩庵,俗称“娘娘庙”,位于天池东侧半山腰。1923年建成,1944年被毁。1989年4月,台湾道教“慈惠堂”总道长专程拜访新疆天池,说他在台湾忽有一夜得王母娘娘托梦,要求重建毁废多年的仙居。按王母所指方位,道长寻访到了新疆天山天池。初见天池似曾相识,果与梦境吻合。此后,“慈惠堂”多次组织百位道众,亲临天池膜拜王母,并为重建王母祖庙捐资献策。

  1999年,由乌鲁木齐道成实业有限公司在原址上兴建“瑶池宫”,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大殿供奉西王母神像,东配殿供奉观音神像,西配殿供奉吕洞宾和济公活佛像。多年来,海外华侨华人中的道教信奉者,纷纷到此寻根拜祖。

  博格达峰景区,以冰川高山和峡谷景观为特征,雪山高耸,冰峰险要,溪流迂回,森林茂密。景观类型有冰川、雪山、高山、曲溪、瀑布、森林、草原、岩峰、岩画和墓葬等。博格达岩画是目前该地区发现的海拔最高、距离博格达峰最近、分布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之一。1990年博格达《国际人与生物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国际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络,成为实施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干旱区行动、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马牙山景区,以山地景观为特征,位于天池西南约4.5千米的山峦之中。山体长约5千米,海拔3056米,是环抱天池的十个山峰中最高的一座。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高山石林之一。马牙山断崖崔嵬,石峰林立,远望犹如一排排巨大的马牙,仰视宛若万笏朝天,令人目眩神迷,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地哈萨克人相传,这里是一位巴依的草场,山顶象形石是巴依的化身,漫山遍野的象形石都是巴依的牛、羊所变。马牙山雨水丰沛,夏季长满了酥油草。哈萨克人称之为“玛依阿散”,意思是“酥油草之山”。

  灯杆山,距天池西岸约4千米,是天池西侧群峰第二高峰。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3千米,宽约2千米,主峰海拔2718米。顶峰耸立着3块巨大的石笋,系火山岩裂隙风化而成。其状如戟,直刺长空,又称“柱天石”、“摩天石”、“顶天三石”。

  灯杆山是天池观落日的好地方。这里山脉南北横卧,天然一道观日落的坐屏。登高远眺,山峦叠障,视野平阔,俯可瞰天池全貌,仰可望博格达雪峰。每当夕阳西下,可观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北望瀚海,可眺茫茫沙漠。

 

 

白杨沟之秋 林新凤/摄

 

  保景富民

 

  自2003年以来,新疆昌吉州、阜康党委、政府和天池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把创建天山天池文明风景旅游区作为促进发展、打造世界精品的目标,开创了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局面。

  2003年,管委会明确将“生态天池”建设列为人文天池、诚信天池、数字天池、冰雪天池之首,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发展思路,累计投入6亿元人民币,对三工河谷、水磨河谷实施提升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成为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建设的典范。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海南淤沙治理、湿地项目、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水体整治等项目,景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管委会明确提出了景区经济工作的中心—保景富民。本着“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引导牧民走“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牧则牧、宜工则工”的发展路子,通过生态治理、生态移民、以草定畜、以旅游业反哺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等多种措施,统筹解决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农牧民增收的矛盾。累计投资3.2亿元人民币,将三工河谷1367余户1万余农牧民和矿区居民搬迁定居,实现了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15300元人民币,增长近3倍。

  2006年以来,管委会先后聘请东南大学、北京达沃斯巅峰、广东新空间等国内顶尖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新疆天山天池区域旅游整合提升及产品转型规划》等14个规划。在规划指导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重点围绕旅游设施功能完善、文化品位提升等方面,自筹建设资金近16亿元人民币,相继完成了S111线改造、福寿观、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游客集散中心等4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品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有效载体”的原则,突出天山天池以西王母文化为代表的五种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层次宣传和展示,深入挖掘内在的文化潜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考古研究所合作,出版了国内唯一的《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丛书6卷9本,合计1100多万字,出版《人文天池》系列丛书7本,成功举办了首届新疆·阜康西王母瑶池蟠桃会和具有国家层次水准的首届中国·天山天池·西王母学术论坛,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神话与西王母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国内西王母文化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通过连续举办十三届天山天池冰雪风情节,实现了冬季旅游产品企业化和运作市场化的成功转型,初步打造了新疆冬季旅游品牌,逐步树立集精品化、文化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品牌,为全力塑造具有丰富内涵和高品位的西部名山圣湖开创了新局面。

  依法规范管理和优质文明服务在这里深入人心。在全疆景区内率先通过了“三体系”(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在工作中倡导和率先垂范融入三体系、5A、全国文明景区标准,跻身第一批全国5A级景区行列,以第六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了中央文明委、住建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第二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天池景区成功跻身于全国一流景区行列。

  同时,管委会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以构建“一个平台、三大应用、两个中心”为目标,在疆内景区率先推行门户网站、电子政务、遥感监测和视频监测系统,完成马牙山景区、核心景区易发事故和要害区域的实时监控;建立以解决游客投诉、救助、咨询等为主要功能的统一服务平台,完成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一期和监控平台升级,指挥中心投入运营;完成车辆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车辆管理服务智能化等一系列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4个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计划试点景区之一。被评为自治区“刷卡无障碍”优秀风景区。智慧景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天山天池之冬 王春亮/摄

 

  屡获殊荣

 

  多年来,天山天池景区向“全国一流、世界精品”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天山天池景区自1982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至今先后获得多项殊荣:

  201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新疆唯一一家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荣膺新疆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被评为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连续第十一年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全国文明诚信(窗口)单位”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新疆十大景区”、“2011年度自治区旅游行业优秀企业”。

  2013年,“新疆天山”申遗成功,天山天池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功创建了国家地质公园;荣获住建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评比优秀等级,并荣获住建部颁发的“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道教名山文化发展研讨会”上被命名为“中国道教文化名山”;被新疆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为“新疆名牌产品”。

  2014年,天池博格达峰生物圈保护区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10年评估,荣获“全国服务业标准化师范单位”,“西王母神话”成功跻身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天池管委会被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自治区百家文明单位”。

  2015年,天池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天池管委会领导班子被昌吉州党委命名为“科学发展好班子”。截至2015年8月底,天池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9.22亿元人民币。天山天池以其别样风景和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