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文化艺术>影视

与世界接轨的中医药

2017-01-24 14:55: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陈 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疾病预防、健康理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回归传统,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中医“治未病”的观念对世界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虽然医保控费、控药占比严管可能导致部分中成药医院渠道销售受挫,但《中医药法》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等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使得业界认为2017年中医药发展将迎来新契机。目前中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超73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医药工业总值近1/3,进出口额达到数十亿美元。

  回望2016,中医药已经成为愈发亮眼的“中国名片”。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中医首次被认定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50%。与中医密不可分的武术位居第二,远超书法、戏曲、饮食等元素。

  2016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中医药论坛和体验馆让海外来宾领略了现代中医的魅力。里约奥运会中,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一枚枚火罐印,让传统中医又一次火遍全球。

世界主流财经媒体采访团参观采访中药企业

  2016年12月16日,同仁堂国际中医药“走出去”平台(TRTMED.COM)正式上线,这是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为中医药国际化实现“互联网+”的新布局。

  2015年,同仁堂自有跨境电商平台天然淘上线,实现了将全球天然健康品“引进来”。本次新布局是同仁堂与互联网再度联手打造的中医药“走出去”平台。这不仅为外国友人提供了购买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平台,更为同仁堂海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中国老字号服务和销售模式赋予更多新时代的突破和创新。

  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等7个国家,支持美元、欧元、英镑等15种货币结算,到2017年中期,将全面覆盖东南亚、欧洲地区,并且计划2018年实现全球主要国家覆盖。

  据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政府已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在欧美澳等地区约5%的人群会尝试中医药治疗方法,仅在澳大利亚,每年就有超过200万人次接受中医诊疗。

  据中国近期首次发布的中医药发展状况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显示,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人民币,中药出口额达37.2亿美元,中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随着中医药越来越有“国际范”,为推动中医药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建立健全中医药国际标准亟待提速。

 

  华人助推中医药国际化

  从流传千年的针灸、推拿,到使用英文品牌打响西方市场的保利中医药业,海外华人助推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止。无论是身体力行,举办讲座,推广中医药文化,还是推动中医药企业转型,开拓海外市场,世界各国华侨华人都在共同努力,让中医药更有“国际范儿”。

  卢林1990年就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开设诊所,担任中医针灸师。多年来,在为当地患者治病的同时,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针灸师、中医爱好者及华人社团举办针灸与中医学讲座,还在当地多家报刊撰文介绍中华医学,甚至走进美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畅谈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卢林对于中医药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当地的美国人甚至南美洲人、东南亚人前来向卢林求医。

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中医发展暨医疗合作论坛会上的外国代表在西安市中医医院体验特色中医疗法

  像卢林这样的华人医师在海外还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华人创办的中医药企业还结合最新营销理念—数码营销,来拓展海外市场。

  “我小时候生病治疗,无非就是爷爷给我扎针、推拿,没去过医院。”外交部前部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名誉会长李肇星曾向大家讲述过他的中医情结,“爷爷是个业余中医,那时候村庄附近没有医院,周围十几里的村民都来找爷爷看病。”

  更让李肇星记忆深刻的是,他在美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国期间,还接受过当地白人的中医按摩和针灸诊疗服务。“很多外国友人也很喜欢中医文化,在当地开了很多中医私人诊所。中医药逐渐在国外落地开花,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势头。”李肇星说。

  “近年来华人诊所在海外不断涌现。目前中国在海外的华侨和华人大概有6000多万人,实现中医药国际化,海外侨胞是天然的桥梁和战略资源。”前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表示。

  在助推中医药企业转型的同时,海外华人也没有忽视各个地区中医药行业的规范和整治。

  美国发龙药业董事长曾立品表示,“美国中医药行业呈现小、散、弱、乱的局面,没有一个龙头企业来带动。我们愿意搭建一个平台,共同推进中医药在美国发展壮大。”他提出,先做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中药配剂中心。医生开完处方后直接通过网络传给配剂中心,然后病人就近到取药点取药。这样一来,医生的负担降低了,诊所的诊疗效率提升了,药品质量更有保证,患者也得到了方便。

  在各国华侨华人的努力之下,如今中医药已成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在海外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为何显著提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国民众普遍使用中医药,这是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是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医药的价值。王国强说,“我走访了一些国家,很多国家领导人表示希望中国能够把中医带到他们国家。他们也深切地感到中医服务既有效,方法又简便,同时费用相对低廉。”

  2017年是推动《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面落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法》来之不易,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便是着力推动中医药法贯彻实施。”

  中医药在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走进了各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佘靖曾经到德国魁茨汀中医院参观,这家医院成立于1991年,是中德首家合建的中医院。“在魁茨汀中医院,设有门诊和76张病床,可以看到住院病人吃中药、扎针灸、做推拿,有的还练习气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和调理后,病情都取得了较大改善。病人在魁茨汀中医院看病后,可以由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全额报销医疗费用,这在德国是唯一一家。”佘靖介绍,在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中医诊所也是随处可见。

  “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传统医药的发展是一致的。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在过去10年中,制定传统医学政策的国家由25个增加到了69个,制定草药监管法规的国家由65个增加到119个。”王国强表示,这说明传统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医药当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推进国际标准建设

  中国政府重视和保护中医药的文化价值,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已有130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提出的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编码标准已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这是中药材首次获得国际“身份证”,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专家建议,相比于中医文化在全球的快速传播,中药产品和中医服务想要走向国际,还需跨过“标准化”这道坎儿。

  “中医养生理念虽有数千年,但在建立标准、研究机理方面还做得不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看来,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是实现中医药引领世界的关键。比如,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会上大秀“中国印”,虽然让拔火罐“火”了,但是,火罐用什么材料,是否需要负压,不同的病使用哪种标准,这些都有待明确。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目前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标准、中药产品质量标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佘靖说。

  此外,佘靖表示,为保障国际中医服务的健康发展,中医教育也亟待建立“国际标准”。随着中医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各国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中医教育,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2009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根据中医学教育的特点,制定颁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这是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目前已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中医药不能直接套用西医药的标准,要建立起符合中医,特别是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王国强表示,将继续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合作,制定颁布中医药技术、信息、术语、服务、专用产品设备等相关国际标准,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