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还不见陈佩斯

2016-02-15 10:52: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

  当喜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在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吃鸡》时,想必谁也不希望春晚沦为如今的“鸡肋”。不过这台“全民吐槽大会”还是令不少观众有所期待,比如,若干年来春晚的一大悬念,便是陈佩斯“上,还是不上”。

  当然,这个名字对85、90后而言,多少显得有些老。他们出生前的1984年,陈佩斯就出现在第2届春晚舞台上,凭着《吃面条》家喻户晓,自此笑傲春晚14载。而执导春晚最多的黄一鹤甚至认为,《吃面条》是晚会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被剧组请进宾馆写小品,一星期后,好不容易弄出来的东西没过,不好意思再住下去的他俩就跑了,引发全剧组四处寻人……揪回来再写,又通不过,又跑,再找回再写。正因“三进宫”这么折腾,“最后出来的才确实有质量。”(黄导语)

  上春晚前,剧组先让他俩给体坛名流“试吃”一遍,可才演一半,一半笑声就似乎停滞了,观者也好像没几个了!心里一惊的朱时茂定睛再看,大家一个一个从地上爬起—原来均笑得满地翻着个儿,乐出八块腹肌,都笑不出声了。但令陈佩斯记忆犹新的,是某些审看的央视领导着实给吓着了,“那时并不看观众反应,(他们盘算)能把人逗成这样,中央台能播吗?第二天就找我们‘谈话’,你们走吧,赶快。”后来,哥俩又被黄一鹤导演拽回,只是直到直播前10分钟才被告知:“没人说可以上,但现在正式通知你们:上!按咱们排练的说,多一个字也不行!”

  而《吃鸡》也有类似遭遇。一文艺界人士公开讲:“王景愚同志出人意外地演了逗人一笑非常浅薄的小品,令人吃惊和惋惜!”其实,《吃鸡》并非专为春晚而创作,早在1963年,王先生就曾多次登台演此小品,周总理也看得笑出了眼泪。

 

  《吃鸡》与《吃面》都没啥宏大意义,但都遵循笑的规律而拼命不让“幽默未遂”发生,设计的笑点观众没笑,是创作者心情最糟的时刻。在本该最接地气最接近普通观众的春晚舞台上,喜剧演员首先放低身段的本能让陈佩斯的喜剧艺术高端起来。

  只可惜,1999年陈与朱因小品版权问题起诉胜诉央视而再也无缘春晚,但其真正原因并没这么狭隘与简单,姑且不论好几任春晚导演都诚邀其回归,陈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也在2015年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参与过15届春晚领导、策划和主创的邹友开曾对媒体表示:“佩斯离开的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他与后来一些春晚导演在表演形式的看法上相差甚远。”依据陈佩斯回忆,1988年春晚,他就想单机拍摄,运用电影蒙太奇,以使小品喜剧效果更好,可没人听;《警察与小偷》时他旧话重提,“结果还是被删去前面特别精彩的一段过场戏,经他们一弄,我们的创作至少缩水50%。一年又一年,我们提出的意见总是遭拒,所以矛盾就变成针锋相对了……”

  2001年,“闭关”后的陈佩斯拿自己仅有的35万元作为本钱,变身为如今他最自豪的身份:戏剧人!不久,其第一台话剧《托儿》轰动全国,总票房4000多万。同年年底,冯小刚贺岁片《大腕》尽管再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却也只有3500万元。之后,在国内大多数院团亏本的情况下,陈氏话剧却能赢利,有报道披露,2006年其净利润已达2000万元。

  一系列探索,更使陈式舞台喜剧深受大众欢迎。陈佩斯称自己不想做什么高雅的喜剧,而是要创出贴近民生的作品,“我的戏就是给百姓看的。”

  2016年初被授予“2015年度中华文化名人”称号的陈佩斯,除了舞台实践,还一直潜心研究喜剧理论,横跨社会、人类、民俗、心理、文学、史学等多个学科,从文字起源到人类笑行为,直至追溯到生命体诞生的最早期。同时,他也力行喜剧人才的培养和喜剧文化的传播,包括发起创办北京喜剧艺术节,给同行们提供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我所有的喜剧是一群人帮助完成的,我只不过落了一个名字而已。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论道,然后大行其道,我在精神上是愉悦、幸福的。”陈佩斯如是说,如此,离开春晚舞台的他,舞台显然更大更广。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