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锦康:收藏是文化,是快乐

2015-06-17 12:23: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孙超

  经常听人说,中国至今没有几位真正的收藏家—原因是现在的绝大多数人把艺术品完全当作投资的产品,“收”下了,“藏”不久,倒来倒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点像过去人们常说的“投机倒把分子”。

  而中国制造厂商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汇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同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锦康却是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他只收藏,却从不卖一件藏品。

  拜访袁锦康,是在他那布满了藏品的办公室。一进门,记者就很兴奋,因为这里的宝贝太多了!玉观音、紫砂壶、字画等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古木家具的陈设,使藏室显得古色古香。大大小小的供桌、圆桌、梳妆台、椅子,到处都是。

 

 

袁锦康

 

  走上收藏之路

  面对记者的提问,袁锦康神态从容、娓娓道来,你会在不知不觉间就被他吸引过来,聚精会神地听下去。他不是说故事,只是叙些家常,却比听故事还有趣。

  袁锦康的收藏之路还需从小时候说起,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文化饶有兴趣。工作后,单位附近正好毗邻杭州收藏品市场,这让他如鱼得水,一有空便泡在这个市场里,不停地寻觅,乐此不疲。在这里,他见识了丰富的藏品,逐渐走上了收藏之路。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收藏界在经过文革浩劫后,开始生机萌动,袁锦康说:“我赶上了好时候,5元钱就能淘到好东西,那时他每月只有40多元钱的工资,除了必需的支出,所有收入几乎全部投入到收藏中。

  就这样越买越多,在当地收藏界袁锦康颇有名气,也结交了很多学养深厚、品德高尚的朋友。有不少德高望重的收藏界的前辈,年事渐高行动不便,有的疾病缠身,袁锦康总是尽自己的能力照顾他们。有一位80多岁的收藏家患了肺癌,急需钱医治,这位爱宝如命的老人却舍不得卖自己的藏品,袁锦康得知后急忙筹措治疗费,把老人送进医院治疗,让老人多活了5年。这位老人临终前,将毕生收藏的宝贝全部交给袁锦康时说:“我的子孙不爱收藏,不懂这些宝贝的价值,把这些东西交给你,我就安心了!”袁锦康按市场价付钱给老人的后代,然后将凝聚着老人毕生心血的收藏品认真地归纳整理,保存下来。

  因为圈里人都知道他从来不卖一件藏品,很多外地的、本地的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他告诉记者,有几位江西的收藏爱好者,开始卖给他几件藏品,观察他很久,看他是否是真正的收藏家,后来,他们发现他收回来的藏品从来不卖。于是,他们放心地把家里收藏了三代的藏品,半卖半送的给了他,希望能传承下去。

  现在袁锦康的私人藏品达十几万件,涵盖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至近代各个时期众多门类的文物,无论玉、陶瓷、青铜、琉璃、紫砂、珐琅、石雕、木刻、家具、书画、笔墨、砚台、印章等,均成巨观。

 

战国玉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收藏和实业两个领域,袁锦康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他说,如果没有他的收藏,就不会有他的实业,实业的发展,是他承担这种使命切实的基础和保证。

  谈到创业史,袁锦康介绍说:“刚参加工作时,我是浙江省机电公司的普通员工,1996年下海经商后,成立了最早的汇同有限公司,是我事业的真正开始。”

  此后,袁锦康在1998年租下绍兴县蓄电池厂,并于2004年出资1350万元人民币正式买下该公司。2001年在绍兴成立绍兴汇同实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轿车壳;同年,又在杭州龙坞成立杭州汇同链传动有限公司;时隔两年,2003年,他又在绍兴袍江成立了绍兴汇同蓄电池有限公司;2008年,汇同集团更上一层楼,在安吉投资4.5亿元,成立了浙江汇同电源有限公司。同时,在海宁成立了浙江汇同车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占地达到30亩。

  一个个新公司的建立,一次次新产业的创办,都为汇同有限公司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广阔平台,更是让袁锦康的心中充满自主创新、科技改革的信心:“一个复合型的企业,需要不断的开拓和创新才能够站稳脚跟,而让我们站住站稳的惟一基础就是技术革新,它是企业生命的源头。”

  从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汇同有限公司从一个主要生产农用车车桥等单一、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高的产品逐渐发展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相继开发汽车车桥、通信蓄电池、电动自行车、车用链条、医疗仪器等,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使汇同集团较快地发展起来。

  据了解,目前汇同有限公司下属的蓄电池产业和链条产业的科技水平都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袁锦康介绍:“汇同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次性成形的链条率先在美国注册发明专利,很少有企业能够在美国注册专利成功,这也就证明我们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认可水平,也在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同时,袁锦康十分注重企业本身的科技改革素质水平,“汇同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建立自主研发团队,依靠和浙江大学的合作,逐步研发新产品,提高集团产品的整体科技含量。”

  目前,汇同有限公司拥有职工2000多人。产品广受用户好评,除了行销国内市场,同时畅销美国、欧洲、非洲、日本和中东地区,供不应求,深受客户信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袁锦康的一条做人准则。作为汇同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他总是把企业的一些可观利润,拿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和帮助弱者,为民工们办实事,救济寒门学子,扶持疾病儿童,为生病职工送温暖,替灾区人家送关怀。

  问他为何做那么多好事慈善事,他说:我们这些富起来的人,是在全社会和大众们的帮助下才得以成功的,因此为富要仁,不仅不能去胡乱挥霍,更应该多做善事,这才是成功者对大众真诚的回报,是商人对社会所做的有意义的事。

 

明代天鹿

 

  收藏的收获

  袁锦康不是科班出身,但重视学习,他说:“收藏必须懂得鉴定学和鉴赏学。”谈到中国收藏史,袁锦康说,中国人自古就喜爱收藏。根据历史学者的考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高潮:第一次是在北宋;第二次是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第三次是在清末民初。其共同的表现特征在于,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踊跃参与其中,市场交易活跃,整个社会形成了以收藏为乐事的风气。而在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继房地产、股市之后,艺术品收藏市场成为第三大朝阳投资产业,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共识。而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也正是中国进入历史上第四个全国性的收藏兴盛时期。

  据了解,新中国的收藏热,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现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关于“中国书画”的专题拍卖会;1992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等主办,北京市拍卖市场执槌的“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多门类的艺术品拍卖会。

  袁锦康根据自己的收藏编撰了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古玉鉴赏大典》,几十万字洋洋大观,让人叹为观止。他更敬仰共和国的将军,为他们留宝立传:替300多位老将军出版了装帧极为精美的《将军墨宝》、《中国老将军书画珍藏集》画册。

  说到收藏心得,袁锦康说,收藏需要钟情、挚爱、勤奋、坚韧、虚心。

  “收藏是个过程,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磨练心性的过程。”袁锦康说,在真与赝、美与丑、精与普的辨识中,体味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探寻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感悟古圣先贤的聪明才智,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何让这么多的中国文化瑰宝传承有序、发扬光大,让袁锦康深切地感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浙江建个像北京故宫那样规模的博物馆,把这些文物遗产保留下去,让后人永远能观赏。”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