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港澳台侨> December 2001
 

台商西进投资新趋向

王建民

尽管目前两岸政治僵局无法突破,两岸贸易也在国际经济不景气下出现下滑,但台商西进浪潮不减,台商对大陆投资产业、结构、区域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在今年的投资中,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业居第一位,占44.4%;其余依次是精密器械业占5.7%,基本金属占5.6%,化学品造制业占5.4%,过去投资较多的塑胶制品等已退出前五名。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半导体产业投资最为积极。

半导体产业西进成为新风潮

去年大陆正式出台支持软件与微电子产业的鼓励政策后,不论是外商还是台商,纷纷将目标投向大陆半导体产业,准备角逐前景看好的“中国芯”,并已出现一股台湾半导体产业西移的浪潮。

继王永庆之子、宏仁集团总裁王文洋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在上海成立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第一期总投资16.3亿美元,主要生产8英寸、制程在0.25微米以下的芯片,月生产能力4万片,预计明年初安装设备投产;另外还计划投资2座8英寸与3座12英寸的芯片厂)与台湾世界集成电路公司前总经理张汝京,通过设在香港的一家公司与北大青鸟、日本富士通、美国高盛等共同投资15亿美元成立了中芯国际半导体公司(计划建立6条8英寸芯片线,首期月生产能力为4.5万片。该公司目前已进入设备装机阶段,年底有望试产)后,引起了岛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报道,也引发了岛内企业纷纷到上海与其他城市考察、投资热潮。

今年初,台湾半导体产业龙头老大之一的联电集团老板曹兴诚在赴上海、苏州等地考察后,决定将在台湾的5英寸与6英寸半导体设备卖给上海贝岭半导体公司,开始了联电在大陆的合作。同时,该集团还在上海漕河经济区设立研发中心,作为成立IC设计公司的前奏,并将成为下一步进军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据点。日前结束的“经发会”达成松绑“戒急用忍”政策后,另一半导体产业龙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终于发出“台积电到大陆投资的时机已经到来”的感叹,数日之后宣布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在此带动与台湾当局有意开放8英寸以下芯片赴大陆投资的背景下,台湾半导体企业开始纷纷部署赴大陆投资行动。

前不久,台湾爱德万测试公司总经理聂平海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上海泰隆半导体公司又在上海成立,登记资本额4亿美元,未来计划增资到12亿美元,主要从事半导体封装测试、光罩和设计等。据媒体报道,台湾“经济部”一份内部资料,目前至少有华邦、威盛、瑞昱、矽统、旺宏、联电与义隆等30多家半导体已在大陆投资布局。

可以说,随着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台湾当局政策的开放,将有更多的台湾半导体企业西移大陆,并形成台商投资大陆的第四次高潮。

开始为未来西部投资布局

自大陆提出并推动西部开发战略后,台商虽没有出现西部投资热潮,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却出现了一股西部考察热,开始为下一步西部投资布局。

去年以来,台湾工商界参与的各种形式的西部考察活动日益频繁。西安台资协会会长丁先生表示,“今年以来,到西安的台湾考察团络绎不绝,近期每天几十人的接待让台商协会有些吃不消”。日前,在“川台科技电子论坛”上,有100多位台商参加,多家科技企业签署了投资协议;在日前西安举办的“西部论坛”上也有许多台商参加。台商也开始在西部相对经济发达地区或重要城市投资布局。最近,王永庆的台塑集团下属的南亚公司决定投资1亿美元,在重庆设立南亚(重庆)塑胶公司,这是台塑集团在西部的第一个重要投资项目,旨在为拓展未来西部内销市场铺路。统一、顶新与旺旺等知名台资企业加大在西部的投资与布局。多家科技厂商更将西安作为西北投资的重镇,先后有英业达、台湾“中国货运科技”、凌群电脑、宏基等多家台湾科技厂商已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据点量仅次于北京与上海。成都高新科技园区则成为台商争取布局的另一个重点,日前王文洋的宏仁集团决定投资1.8亿美元兴建电解铜膜厂,碧悠电子公司董事长陈汉春计划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立兴电软件园,一家上市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成立堤顶电子公司发展“蓝牙技术”。

许多台商更看好西部基础建设投资所带动的建材业商机,纷纷投资布局。台湾环球水泥公司已放弃在越南2亿美元的水泥投资计划,希望到四川或陕西投资年产70万吨的水泥厂,亚洲水泥公司也计划到四川设立水泥厂,台湾水泥公司则有意在广西建县设立台商在大陆最大的水泥厂。台湾大陆工程公司计划以兰州为中心参与交通、水利建设。预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法制的健全,未来台商在西部的投资将会有大的发展,甚至可能成为21世纪台商甚至台湾经济的重要腹地。

医疗、教育事业成为新热点

大陆医疗市场庞大,在去年出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后,预计在入世后可能逐渐开放,引起敏锐的台商极大关注,开始纷纷关注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与商机。今年以来,台湾企业或医疗机构纷纷赴大陆探路,掀起新一波医疗事业考察投资热潮。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已有100多家台外商企业向大陆卫生部门提出申请,尤其以台港医疗机构最为踊跃。

多次到台商集中的昆山、福州、广州等地考察的台湾秀传医院筹备处执行长黄瑞兴表示,由于大陆市场庞大,前往大陆工作或定居的台胞越来越多,对高品质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促使台湾医疗机构赴大陆设立医院、争取商机的意愿升高,目前已有五六家地区医院进行投资评估,有些已获得大陆批准。台湾秀传医疗机构计划投资25亿元新台币在上海与佛山等地成立“国际厚生健康园区”,初期建立600个床位,未来增加到1500个床位。台湾上市公司台一国际公司通过新加坡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华山医院合资设立的浦东华山医院,在去年10月通过大陆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批准。台一占70%的股份,上海华山医院占30%。该医院是一个综合性医院,引进台湾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医务人员主要来自大陆,预计病床达600个。台湾东贸国际关系企业佳医集团也宣布将投资15亿元新台币,在东莞设立医院。同时东莞台商也表示合资在东莞设立医院。

王永庆台塑集团的长庚医院也已为进军大陆市场布局。去年,王永庆就有意在大陆设立医院,计划投资150亿元新台币在北京、福州、厦门等三地设立长庚医院。但由于不符合去年大陆公布实施的相关规定而拖延,但王永庆并没有放弃,仍在争取。福州与厦门市则希望以个案处理,让长庚医院以“民营医院”的名义申请设立独资医院。在北京市的设立方式,双方已达成以合资方式设立,预计设立后将集教育、医疗与研究于一体,建成北京规模最大的医院。王永庆还希望在全国建立更多的医院。

另外,台湾高等院校也看好大陆市场与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阶层需求,纷纷希望到大陆办学。台湾教育部门也迫于形势压力决定开放岛内大学到大陆设立“推广学分班”,在相关配套政策完成前,初期只能招收在大陆台商与台商子弟,未来扩大招收大陆学生。可以预计,台湾进军大陆教育事业将成为未来新热点。

金融保险业西进启动

两岸金融业往来因受制于台湾当局政策一直滞后,不能满足两岸经贸往来的需要。在两岸入世日益临近的情况下,台湾当局对两岸金融往来的政策逐渐放宽,并出现新的转机。

去年台湾开放保险业赴大陆设立办事处,有10多家台湾保险公司提出大陆设立办事处,今年初开始,已有国泰人寿、新光人寿、富邦产物与明台产物等多家台湾保险公司获得大陆方面批准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台湾当局于今年7月开放台湾银行赴大陆设立办事处后,目前,符合资格的9家银行中,除台湾银行外,合作金库、土地银行、第一银行、华南银行、彰化银行、“中国信托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与世华银行等8家银行已向台“财政部”提出申请,其中5家已获得批准赴大陆设立办事机构。

目前,大陆也已制订“台资银行赴大陆设立办事处既分行管理办法”。按规定,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办事处或分行,不同于外资银行,也不同于内资本地银行,是“一国之内的特殊金融往来”。两岸入世前,台资银行登陆可享受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入世后将比照外资银行,也促成台湾金融机构积极到大陆布局设点。

同时,目前台湾计划开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离岸金融机构)与大陆金融机构直接往来。初期,只限和大陆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外国银行在大陆分支机构往来,暂不开放与大陆银行的总行、分行直接往来。其目的是借由OBU的免税、存款利息较高、手续便宜等优势,吸引利用第三地子公司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资金回流。下一步希望开放台湾外汇指定银行与大陆金融机构的直接往来。大陆也欢迎台湾金融保险业到大陆设立分支机构,预计两岸金融界的往来与合作将出现新发展。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