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大同一片澄澈的天空
孙翠平 佳临
提到山西的大同,能让人联想到什么?气势恢弘的云岗石窟还是遍地乌金的“煤海”?
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大同,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居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大同的确因拥有云岗石窟、九龙壁等古迹名胜而闻名遐尔,又凭借自然赋予的分布广泛的富煤层而享有“中国煤都”的美称。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大同就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但也正是由于这份“财富”,使大同欠下了一笔沉重的环境债,尤其是在晋煤外运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云岗石窟蒙上了一层阴影。有关专家感慨道,煤炭粉尘一旦对石窟造成侵蚀,是极难完全清除和弥补的,这份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无法估量。几年前,人们一踏进大同市,就觉得从早到晚,天总是灰蒙蒙的,连呼吸都变得格外沉重。由海外慕名而来的游人在游览时都要戴上口罩,使本应属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震撼大打折扣。所以人们特别期盼大同能有一片澄澈的天空。
政府兴资2.8亿,将晋煤外运的108国道从山前改到了山后,曾经每天都在沿途扫煤的推车不见了,云岗大佛的“皮肤”重现了光泽。但此举只是“治标”,毕竟国道改线虽然避免了大同遭受煤粉污染,可又会产生其它的污染地区。
同时,大同作为我国的能源基地之一,近年来以单一输出煤炭为主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仅仅输出原煤而不进行深加工,既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高效利用,也难以获取附加经济效益,发展受到制约也就在所难免。
如何“标本兼治”?
对此,大同市市长孙辅智表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如何以最小的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这个世纪的新课题。随着“煤炭能源基地”历史使命的完成,大同作出了新的城市定位——“清洁能源基地”,既要继续发挥名城、资源的优势,又要力争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绿色财富”。
发展清洁型煤产业即推广洁净煤技术是大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这一举措既能确保发挥资源优势,又兼顾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因而水煤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环保节能燃料产品。
水煤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煤为主要成分的流体燃料。水煤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具有与石油一样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但较之燃烧效率更高、污染物排放量小、成本低且储存运输方便无污染,因而可以长距离管道输送与储存。它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极大缓解国际石油资源危机,更利于降低燃料在运输、燃烧等环节对环境的危害,大大克服了露天运输煤炭造成粉尘污染的弊端,使环境污染问题得以有效控制。
水煤浆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而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突显,水煤浆作为一种能源技术储备得到不断的开发利用,也成为中国洁净煤技术的重要分支。
1996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视察中国矿业大学水煤浆制浆技术研究所时指出:“要把水煤浆技术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考虑。”
在大同,水煤浆产品已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水煤浆对大同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拓宽了大同以往依靠单一输出煤炭为主的发展“瓶颈”;同时,由于水煤浆科技含量高,对煤种的选择要求严格,而大同由于煤质好、煤源丰富、开采成本低,恰恰可以成为优质水煤浆的最佳原料,而且适中的地理位置也更便于输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以水煤浆代油,不仅燃烧效率高且清洁,而且极大降低了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因而对于改善大同乃至周边地区的环境意义匪浅。
从1998年开始,大同市委、市政府就组织人员进行了市场调研、技术引进、资金筹措、项目策划等一系列工作。于2000年5月成立的大同汇海水煤浆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设规模100万吨/年,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水煤浆生产厂家。这一水煤浆技改项目的建成投产,可使中国水煤浆的生产能力提高近一倍,而其力争达到的年产1000万吨的目标,将使大同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煤浆生产基地。“煤都”大同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发展定位。
水煤浆是振兴大同老能源基地的希望所在。过去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牺牲的大同,如今为“黑色”的煤炭业披上了“绿装”,还大同一片澄澈的天空不再只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