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引智粮草"助力先行
2000年那个明媚的春天,举世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其轰轰烈烈的脚步,走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视野。西部大开发,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总目标。大开发,意味着人才的大需求。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为海外引智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舞台,注入了新活力。
有识之士认为,西部大开发,开发的重头戏将在五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发展特色经济,科技教育和对外开放。开发重点,即是"引智粮草"先行重点。
国务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一再部署,为西部开发办实事。外专局专门制定的为西部开发引智办12件实事计划正在全面实施:目前已在西部省区大力推广了引进成功的畜种、禽种、树种、草种和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种,聘请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半荒漠土地的综合治理、防沙固沙、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草地畜牧业等方面的外国专家1400多人次,已有近百项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引智成果在西部落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国家外专局还会同西部各省区在西部地区举办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的研讨会,请国外专家对西部城市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出口贸易、高新技术园区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与诊断,环境与生态保护等7个领域提供诊断咨询服务。使西部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坚持高起点,少走弯路。并第一次在西部地区的新疆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国际人才洽谈会。
甘肃省水利厅在实施引大入秦配套工程中,全面利用外资,施行多方位的国际合作。
这项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流经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距兰州市60公里的甘肃永登秦王川地区。工程的总干渠、干渠和支渠,总长度884
3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49 29 %,其中由71座隧洞连成的总长110公里的隧洞群,是当今中国最长的"地下运河"。
这项工程完成投资15.7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其余由国家补助、地方自筹资金。工程除国内有关施工单位和澳大利亚、美国承担一部分隧洞的开挖任务外,其中里程最长、难度最大的盘道岭隧洞等,是通过国际招标,分别由日本(株)熊谷组和意大利CMC公司承建,被称为是"五国十七方"联合协作的杰作。
引大入秦配套工程设施全面完成后,可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农民脱贫致富,可灌溉土地5.73万公顷,农林牧业年总产值预计达人民币3.84亿元。甘肃省水利厅还进一步邀请了瑞典、荷兰、澳大利亚等专家,对引大入秦灌区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以使灌区的开发建设借鉴国外经验,更为科学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