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林:“真诚是我生命的图腾崇拜”
楚云
在北京通州,一间布置得古色古香,无处不散发温馨美韵、国粹意绪的创作室里,我认识了王晓林。她是一位出色的国服设计师,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的“老总”。
虽然刚见面,我们却像熟识的老朋友,自然而然地聊起天来。论年龄,王晓林风华正茂,论成就,她设计的多款中式时装市场俏卖,获得多项荣誉;论专业资历,她虽非科班出身,然而凭多年市场经济中的磨练,凭聪慧刻苦脱颖而出。她以真诚的自我个性,划就一条独特的人生轨迹。
用时装诠释“木”“真”“了”
身为服装设计师,王晓林没参加过什么服装设计大赛,她说:“关键是自己认可自己,努力做好了,自然就有意义,就有人关注。我对服装非常自信,尤其在设计感觉上。”
靠服装生意起家,凭着特有的灵感与悟性走进设计之门的王晓林,在京城繁华商业区经营了一家时装小店,因出售她设计的个性十足的服装而生意兴隆。特别是典雅别致的中式衣装,格外受到京城爱美一族的青睐。后来,不少驻华大使的夫人们也闻知了王晓林,纷纷请她设计中式衣装。
热情的法国、瑞士大使夫人很欣赏王晓林的才华,特意为她在王府饭店举办了一个服装展示会,邀请在京许多的国家使节夫人们前来观摩。王晓林设计的那些光彩夺目,中国味道十足的服饰,令金发碧眼的夫人们大饱眼福,连声赞叹!一时间,北京的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引起了一次轰动效应。
1995年,王晓林又以自己设计的中式服装,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服饰博览会。展会上,她精心布置了一个中国民族风格浓郁的展示空间,一件件设计别致的中式服装,与这个艺术环境中相得益彰,更显示古老中华文明的动人魅力。
这个风格凸显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展厂商的目光,她又一炮走红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订单纷至沓来,服装厂的生产规模也一天天扩大,王晓林的时装设计和销售红红火火地进入了良性发展状态。
又经过一年多,1996年,王晓林的“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了。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和公司的命名,王晓林真费了一番琢磨。她从字典里找出了二十多个自己喜欢的汉字,最后挑选了“木-真-了”这三个字。
“‘木’字,代表我崇尚的天然、原本和可塑性;‘真’字,体现我生活中的图腾崇拜:真实!真诚!这也是我做人的准绳;‘了’字,则表现我对生命的一种不断了悟、不停思索的精神情结”。王晓林解释道。
此后,伴着王晓林鲜明的个性和对自我生命的诠释,“木真了”的品牌服装正式走上市场,走上社会舞台。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年轻设计师王晓林被请进人民大会堂,和几名著名时装设计师一道,为参加交接仪式的嘉宾们设计礼服;
1998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倪萍慕名找王晓林设计主持春节晚会的中式服装,她的着装引起了电视观众和同行们的广泛好评;
1999年,她的“木真了”时装销售量攀升,“木真了”分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铺开,从原来北京的4家扩展到各地的30余家;
2000年初,王晓林为国际影星巩俐设计的16套服装在柏林电影节上光彩夺目,巩俐真诚地赞叹王晓林“你的服装比我更出彩!”
2000年夏,由于张艺谋的举荐,王晓林再度为参加申办奥运活动的女宾们设计中式礼服;
2001年,王晓林为答谢消费者的厚爱,又推出她新的休闲系列服装品牌“木真人”。
为少女微弱的生命带去了欢悦、安慰
道起以往曲折惊心的创业经历,王晓林只是轻描淡写,谈笑而过;至于“木真了”这几年间的荣誉和业绩,也缄口不谈。但她话语中流露最多的,却是对生命中“真实”的虔敬。
交谈中笔者也真切感到,她很真诚。这种真诚,是对每一生命的尊重与平等相待。无论明星,普通人,还是员工,没有高低贵贱,也不必虚伪粉饰。
2000年年初的一天,早上8时,公司的一位员工激动而焦急地给王晓林打来电话:“巩俐要您为她设计礼服!”而当时王晓林工作了一个通宵,刚刚入梦。她要员工转告巩俐,等等再说。
王晓林喜欢在静悄悄的深夜开始创作,那时,她摆脱开一切繁杂事务,尽兴地在艺术天地里驰骋,涌动着创作的灵感,经常一干就到了凌晨。因此她有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休息习惯。她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节律。
第二天下午,巩俐与她见面,彼此交流了想法。王晓林看了巩俐的一些片子,分析了巩俐的个性、气质、身材,才答应“接活儿”。
一旦进入设计角色的王晓林,是绝不糊弄或应付了事的。开始,她一时没找到设计的感觉,这时,她宁可放下一切,去听音乐,下厨房。一旦脑海中涌现出诸多美妙的灵感时,她才埋头进入设计状态,仅用两天功夫,巩俐的十六套衣装便完成了设计稿。
后来,担任德国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影星巩俐,在柏林给王晓林打来电话,声音里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你为我设计的衣服太出彩了!”
的确,无论巩俐出现在电影节的主会场、主席台、晚宴……,无论她着旗袍、裙装、披风,都托映出一种东方的秀美、典雅、大气,引来人们赞叹的目光。有不少国外媒体的记者一再追问她,如此令人惊叹的服饰是国外哪家名时装公司设计的?巩俐不无自豪地告诉他们,“是中国的设计师!”
由相交而相知,巩俐和王晓林也成了真诚的朋友。
对每一位真诚的朋友,每一颗真诚的心,王晓林都乐于奉献。那年的元旦之夜,王晓林接到了北京一位女大学生父母打来的电话。他们的女儿不幸患了白血病,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间。这位不幸的少女对她的父母说,她从内心一直喜爱着“木真了”,现在的最后一个心愿,是希望能穿一套“木真了”的中式服饰,享受一下被精致的美丽妆扮呵护的感觉。
王晓林深为这份真挚的情怀感动,连夜为生命垂危的少女设计了一套名为“生命礼赞”的中式裙装,当套裙送到少女的病塌前,她憔悴的病容绽开了微笑。父母帮助少女试穿了这套红缎上衣,黑色长裙套装,镜前的少女顿显高贵典雅,洋溢着生命的美丽。
王晓林看到一套“生命礼赞”,为少女微弱的生命带去了欢悦、安慰,内心也由衷地感到慰藉。
“真诚是我生命的图腾崇拜”
对于服装设计,王晓林从来讲求表现真实的个性。她说,设计忌求从众。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个世界有独特的美,没人希望自己的一副脸面被其他人所替代。“千人一面对设计师来说是一种罪过。”
于是,她在自己的设计中,不断凸显、张扬个性色彩。她认为,“拥有个性的服装,就拥有了美。当然,个性是买不来的,它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个性就是有创意。”
王晓林甚至觉得,时装设计还不足以完全展示她的个性,展示她的艺术审美情趣,于是,又有了她的诗、绘画、摄影、工艺、家居布置……她渴望艺术的美浸染她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与她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成为她生命的色彩。
王晓林更真诚渴望着,那生命中可遇不可求的纯洁爱情。初来北京学习服装设计的那段日子,一位优秀的雕塑家曾走进她的生活,犹如白云飘来那般浪漫自然,不期而遇。他们有共同的生命感悟,共同的创作童心,共同的自由的爱――也许正是这太多的“共同”,却导致了互补机会的微弱,最终破碎了一场爱的梦。
她有过遗憾,也有过眼泪,但她明白,生命、艺术、爱,都是需要用心仔细经营的。她没有放弃,她仍在追寻美丽的爱情。
王晓林虽然还没有成家,她却以真诚的母爱之心,收养了一个小女孩。这女孩叫丽丽,曾经生活在一个缺少爱的家庭。丽丽的生身母亲是在遭人强暴之后生下她的,但后来丽丽妈成了婚,却又虐待起自己可怜的骨肉,使得这个不幸的女孩愈发不幸,长期营养不良,精神压抑。
王晓林自从认识了让人怜爱的丽丽,心里就怎么也割舍不下了。她痛惜,她恐怕,一个聪明无辜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爱,身体和心灵都会被严重扭曲!她想给孩子更多的爱,毫无顾忌地把丽丽接到身边,送她上学,教她学画,为她设计童装,用一点一滴的爱,去抚慰滋润这个幼小的心灵。看到又有了快乐,有了笑容的丽丽,她感到特别幸福。她会对人说:丽丽就是我的孩子。
王晓林,一个充满真实生命感,一个用心灵创造着爱与美的女性。正如她常说“我总有一种生命的紧迫感,每一天,都要赋予生命以色彩,每一天,都要有新的创造……。”
对于经营,她是在经营真诚――没有急功近利,有的是回报国人以美丽;对于管理,她融入的是真诚――没有地位差异,有的是各负其责,由大家管理运作共同的事业。对于自我,她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责任感――她不允许重复,她认为重复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因此她给予生命的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以鲜活的艺术设计、以动人的服装,让每一生命都更光彩、亮丽……
她说,“真诚是我生命的图腾崇拜”,“我把‘真’比作空气,没有了空气,我怎么活!”“不论怎样,都不会改变我人生‘真诚’的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