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特稿> July 2001
 
八十年风雨 八十年情意

——华侨与中国共产党

韦琳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数量不断上升,在他们当中形成一个松散的华人团体,这是一个没有国界、没有中央政府、由各种集团组合而成的隐形团体,共同血缘使他们密切关注着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她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繁荣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海外华人华侨都如影相随,为祖国尽着自己一份赤子之心。

建党中的“桥梁”

1920年7月,旅俄华侨刘绍周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工人党”中央局负责人。他在大会上向代表们介绍了一年前中国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运动被镇压下去了,……尽管如此,运动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焕发了群众的革命精神。后来,学生明白了,光是他们什么也干不了,开始奔赴工人群众的事业,中国工人也开始懂得他们是有力量的。”

刘绍周是广东高要县人,1897年他5岁的时候,随父母到俄国,1917年担任“中华旅俄联合会”会长,这个协会后来改名为“旅俄华工联合会”。他还曾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让列宁和共产国际了解五四运动和派遣代表帮助中国建党方面,他功不可没。

也是在1920年,共产国际向中国派出了第一个使者魏金斯基,魏金斯基在北京见到了李大钊,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他向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了俄国共产党、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情况,并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共同商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其中,一路陪伴魏金斯基并担任翻译的是一位旅俄华侨,他叫杨明斋。杨明斋是山东人,在莫斯科半工半读十几年,十月革命后参加了俄国共产党。1921年7月,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建立,以后,在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纷纷建立党小组。期间,杨明斋一直随魏金斯基来往各地进行建党活动,他还创办了华俄通讯社,专发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稿件。

像刘绍周和杨明斋这样的旅俄华侨,他们常年生活在俄国,比国内的先进分子更早知道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共产党,也有一些加入到共产国际的工作中来,他们把国外的建党经验传到中国,并把中国革命运动的情况反馈到共产国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参加到党的革命活动中。

期盼祖国强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中,“侨民誓为后盾,特筹巨款”。实际上,辛亥革命以来,侨民的捐款和参与国内的政治斗争就从未间断过。旅居世界五大洲760多万华侨,为五卅运动共捐款200多万元;为省港大罢工共捐款113万元,占了省港罢工总费用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华侨迫切希望祖国强盛,只有祖国这个后盾屹立起来,他们在海外才能挺起腰板做人。他们出国多数是迫于生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经济频临破产,很多人为了谋生离乡背井,到缺乏劳动力的东南亚和美洲、澳洲乃至非洲寻找生路。他们辛勤努力,为侨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却遭到许多国家和殖民地的歧视。

他们有的加入共产党,有的在国外奔走呼吁和筹款。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从三年国内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国内时局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华侨的心。

1937年8月,马来亚地区有影响的抗日救亡团体——“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赈会),在新加坡成立。它规定自己的任务是:发动各地华侨以最大的牺牲,协助祖国抗战;为祖国的伤兵难民筹赈,而筹赈要在多量及持久。半年时间,马来亚华侨抗日筹赈运动就捐款国币达到2000万元;1938年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军28人参加了新四军;1942年泰国华侨陈子谷将在泰国的全部私产和华侨捐款共值国币20多万,全交给新四军充作军饷。

新加坡华侨陈嘉庚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和延安后,致函蒋介石说:“至若欲消灭共产党,此系两党破裂内战,南洋千百万华侨必不同情。盖自抗战以来,欣庆一致团结,枪口对外,若不幸内战发生,华侨必大失所望,爱国热情必大降减,外汇金钱必缩减。” 1947年12月,陈嘉庚发表《美国援蒋必败》一文,拥共抗日,反对美国援蒋打内战,由于陈嘉庚在南洋华侨中的地位和影响,南洋广大华侨也跟随他响应了共产党的号召。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归国慰劳视察团访问延安

经济是纽带

新中国建立初期,华侨的爱国热情高涨,1949年至1965年间,大约有50万华侨回到祖国。他们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华侨投资国内企业一直是华侨爱国爱乡的传统。近代华侨投资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解放前,华侨资本虽然经历曲折起伏,但在中国民族资本中的地位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根据调查,解放前厦门的工业约90%以上都是华侨投资的,或者是与华侨资本有关。郭乐、郭顺兄弟创办的上海永安纺织公司、印尼华侨黄奕住创办的中南银行,还有上海侨办的四大百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公司都非常有名。同时,华侨还在国内办教育、修公路,促进了侨乡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当政治趋于稳定时,经济发展的问题就开始凸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华人华侨来投资。

沿海14个城市被划为“开放市”,成立的4个经济特区中广东省就占了三个。中国政府在解释选中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的理由时说:“作为许多华侨的故乡,它可以吸引华侨和外侨的资金利用之。”1979年以来,中国已拿到600多亿美元的外国生意合同,其中80%以上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华侨。华侨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全球最富有的集团之一。1993年,跟中资公司有关系的亚洲大亨们成立了“新华香港集团”,这是第一个由北京正式批准的华侨投资人俱乐部,其成员都是承诺将在大陆投资数10亿美元的新加坡、台湾、印尼泰国和香港富豪。


1956年,陈嘉庚视察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园

无疑,华人华侨与国内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今年6月,“2001年海内外侨界科技进步与创新高级论坛暨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洽谈会”将在上海举行;9月,世界华商大会将在南京举行。华人华侨的投资将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华人华侨史专家周南京教授分析:目前的发展总的来说,华人华侨经济在东南亚地区势力比较大。在美国,华人经济也有发展。但美国华人经济的特点是偏重高科技,像王安公司、yahoo等。但是就经济实力来说,还是不能与以商业发展为主的东南亚地区相提并论。 以前华人华侨中小企业比较多,并且很多是家族企业。70年代后,出现了很大的华人企业,比如林绍良集团。虽然仍是家族企业,但规模要大多了,而且是带有国际性的、跨国的垄断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大多数在内地都有投资,根本上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这些改善吸引了世界各地包括华人华侨资本在内。

华人华侨在历史上对中国的革命和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侨”更多的向持有所在国国籍的“华人”转变,有“落叶归根”思想的老一代华侨已经逐渐开始被“落地生根”,认同了所在国文化的新一代华人所代替。同以前的华侨相比,现在华人华侨与祖国的经济联系更甚于政治或者亲缘关系。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他们到中国投资有钱可赚。同为炎黄子孙,在语言等方面会比较方便,这也是他们选择投资大陆的一个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一步渗入。华人经济肯定仍然发展,中国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必然可以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来资本包括华人资本,共同为中国的繁荣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