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波,只身闯入美国主流社会,在市长、市议员的位置上驻足14年;20年来在大洋两岸飞来飞去70多次,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奔忙;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龙的传人》让他的名字蜚声中国大地;1991年和1998年中国灾区曾四次飘动过他的白大褂……
美国首任华人市长黄锦波
张娟
见到黄锦波先生是在四季如春的昆明,他作为贵宾应邀参加在此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交易会”。接过黄先生别具一格的名片,顿觉耳目一新:经济――经济顾问;文艺――市长歌星;医学――医界权威;政治――市长议员(1978-1992),名片上的几个“栏目”多角度地把黄锦波推到人们面前。黄先生形象地介绍自己身份的变换:早上给病人开刀,中午开市长会议,晚上谈生意、买地产,周六、日可以去录电视节目。
为“生母”尽孝
我们先来“翻阅”一下黄锦波的经历:1941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由于其父早年加入美国国籍,因此他一出生便是美国公民;1946年丧父,随母亲在香港读高中;1961年怀揣200美元只身赴美国,靠打工读书,先后取得药学专业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1971年正式开办诊所行医。先后涉足房地产和股票生意,并创办了中美电视台。1978年至1992年在喜瑞都市连任14年议员,其间任2届市长、3届副市长。
谈起他担任美国首位华裔市长的经历,黄锦波很感慨。他说,70年代,华人受歧视,数量不多的华人基本上不参政,现在不同了,美国很多省都有华人担任重要职位。
黄锦波说他兼有中国血统与美国国籍,所以,他在尽心尽责地为美国这“养母”服务的同时,又真诚地向中国“生母”尽孝。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黄锦波创造的多个“之最”中得到证实:最早到中国灾区援助救灾的美国政府官员;最早在私家电视台中用英语向美国观众播放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和国庆、春节等节目;1989年北京风波后最先到北京的外国政界人士;最早加入支持“希望工程”的海外侨胞之一;最先独创中英文对照“唱歌学英语”,……
黄锦波说他“看了中国二十年”,我们理解他的“看”中包含了几多真情与投入。1989年夏天北京的那场政治风波发生后,当时身为加州喜瑞都市议员的黄锦波非常关心中国政局的发展。由于来自中国大陆的消息全被封锁,美国各界人士及华人华侨众说纷纭。黄锦波毅然做出了到中国走一趟的决定,他不太相信当时媒体的“传真”及社会上的传言,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自己的祖籍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锦波说,他的决定招来一些希望中国“天下大乱”的人士和组织的全面“围剿”,谩骂、威胁、恐吓电话等都没有吓住他。黄先生真切地记得,6月23日,在洛杉矶机场候机大厅里,等候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的只有他一个人!黄锦波不虚此行,他走访了不同阶层的人士。回到洛杉矶后,他在自己创办的中美电视台播放了北京之行的采访录相带,并向记者们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黄先生很幽默地说自己当时得到了很多的“回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成是中国政府的“传声筒”、经济收入直线下降、电视台频道被挤占……面对这一切,他觉得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他必须这样做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从黄锦波的影集中,我看到这样一张特别的照片:身着救生衣的他坐在一只用大锅制做的“船”中。黄先生给我讲了这张照片的来历:1991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受水灾,他带着1万多美元的捐款及价值数千美元的药品飞抵灾区。为给灾民义诊,他坐在一口架在救生圈的大锅中,划进被洪水吞没的村庄。黄先生说:别忘了,我是一名医生。另外一张照片是1998年黄先生与抗洪官兵在抗洪大堤上的合影,他说这是那年8月18日,当第六次洪峰逼进湖北监利,他在大堤上为灾民义诊、为抗洪救灾义演时的“工作照”。
歌星市长
黄锦波说,一个人活得状态如何,不在他多大年纪,关键看他是否有激情。他引用一句谚语:当我还没有失去视力,我还不算老,当我还可以看到四周的机会,我还是年轻。健谈的黄先生不时发出朗朗的笑声,他说,人应该丰富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他说一个人的爱好、兴趣多,他的人生才不呆板。
黄锦波有“歌星市长”的美誉。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歌有两首,一首是1985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龙的传人》,作为海外华人,唱着它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另一首是《血染的风采》,因为这首歌曾是他心情的最真切的写照。他说,1998年中国遭遇特大水灾之后,他先后两次赴灾区。在第一次带救灾物款赴长江大堤之前,他曾给家人立下“遗嘱”。在湖北的赈灾义演大会上,黄锦波唱起这首歌,震撼了许多人的心: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黄先生情不自禁地又哼唱起来。
黄先生的普通话讲得很好,他说这是通过唱歌学来的,近年来,他在中国多次举办个人演唱会,每次演唱会后,普通话水平都长进很多。他总结自己学语言的诀窍是多听多讲。为此他独创了“唱歌学英语”,黄先生送给我一张VCD光盘,他告诉我,只要随着光盘的旋律唱歌,英语便可脱口而出。他说,年轻人要面对新世纪,首先必须掌握外语这个与世界沟通的工具,这是他准备向中国的青年、学生推广的“三学”(学英语、学健身、学功夫)项目之一,这些活动都是他自己策划的。
中国告诉世界什么
黄锦波以他的赤诚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关注。
黄锦波说他有在美国生活40多年的经验和对中国多年的了解,他经常以他自己的方式将中国的现行政策向西方世界作出诠释,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曾被攻击为不人道的、
侵犯人权的政策,对此黄锦波向美国公众解释说,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每日三餐最少得需要36亿碗饭!如果任其人口无控制地增加,一旦有人吃不上饭还谈什么人道、人权呢?
在谈到对外传播时,黄先生给我们建议:《今日中国》就是要写出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要把中国的发展告诉给人家。他直言不讳地说,他曾转播过中央电视台的民俗节目,看到那些反映落后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节目,有一种感受:看上一遍可以说是文化,看多了就感觉是一种悲惨了。他认为,中国要告诉世界的不应只是民俗等古老的东西,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东西,比如今日北京发展如何,今日上海是什么样子,今日大连是多么美丽。他说,应该给外国人看浦东的大桥、展示浦东的飞速发展、告诉他们中外合资成功率有多少、西部开发中可以有多少机会给你、有什么样的优惠政策,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一方面宣传了自己,让外商们觉得,姗姗来迟就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退一步讲,就是来看看,没有投资,也会增加你的旅游人数……
提及教育和人才问题,黄先生认为,中国经过多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优秀学生,到国外留学几年,许多人就留下为别国服务,积极地讲,这是好事,但狭隘点看,中国发展也需要人才!黄先生说自己有一个不算异想天开的想法:中国应该办出耶鲁、哈佛那样的学校,不行的话把它们的分校办到中国来,这样,不但不会流失人才,还能去大量吸引别国的人才。
谈到台湾问题,黄先生认为,搞“台独”是行不通的,就好比一个人在家中宣布他是皇帝,连邻居都没人来祝贺,只是几个家人点点头,丝毫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