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
的男人如何继续活下去
马骏丽
也许是春秋时代的人短命,所以孔子要求“三十而立”,今天的中国把成功的期限仁慈地延后到了35岁。男人到了这个年龄必须有个交代:挣到很多的钱(没有人太关心你是否不择手段);或者有一个科级以上的官位;要不就是取得了硕士以上的学位;再不然就是有一点名人的态势,很多人觉得你脸熟;至少也得到国外去洗盘子挣美金。这些条件按说并不苛刻,再也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一个毫无起色的男人到了35岁以后还活在世上。虽说幸福制高点已经被名流或者美女独占,但至少有自己的立足之处才不会被社会全然抛弃。而不妙的是,几乎成千上万的男人在过了35岁后还是一个各种意义上的穷光蛋。这可真不是好玩的。
35岁以后,你将被大部分招聘广告拒之门外,移民海外与考研也将在此设卡,美女们则将在任何青睐的可能中把你删除。遭此待遇,你便注定在四十岁的时候绝对迷惑,而非“不惑”。“天命”更是很难领悟,“人命”的存活也变成毫无把握的东西。体力下降到令你感到了衰退的秒针,而脑袋的力气也几乎无法给老板一天写10个方案了。如果你不在35岁时感到高人一头,那就只有徒然伤悲的份了。人们没有允许你选择不上不下的中间状态,起码在35岁时是这样。
如何活下去呢?应该这样问问自己了。把脑袋削尖了速成一个成功条件;一个刚好是末班车的MBA学位,或者是把份能有米饭和土豆的工作抢劫到手,或者是干脆杀开一条血路去攻占一些财富。躲避是要有码头或靠山的,你肯定是无法藏身,否则你也不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然而,有一个阿Q式的出路供你选择。忘掉星级宾馆与写字楼的玻璃墙,忘掉朱门应酬、大腕谋略和香女名车,忘掉社会对于成功的物质暗示,去与阳光、空气和水为伍。把你所有的资源置换成小麦与盐,退守到山洞里去。你可能有几年的孤独光阴,然而这是你剩下的唯一一条成功道路了。在桃花源里,你将可能找到自我的真面孔,发展自己的真个性。那些“成功者”所羡慕的就是你了,他们会为你捐款,然后把你的山洞变成度假村。无论如何隐藏,在这个人造卫星关照下的地球上,你都逃不开被“开发”与“升级”的命运。不管怎么说,你已经比颓然下岗待毙有了点摸尼姑头的希望,说不定还会写点悠然诗歌,写些武侠奇遇或者是《我这一生》之类的回忆录。
你不会真的就绝望吧?阿Q从来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