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文/ 孙 蕾
五十一岁的熊海滨原来是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现在云南优耐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企业发展部经理。比他小四岁的太太李四原来是成都军区昆明四十三医院的牙科医生,去年从医院退休,自己开了私人诊所。
三十年前熊海滨和李四一样,也是一名军人,六年的军旅生活结束后,被分配到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熊海滨回忆说1989年,李四到外地学习,那是他们最难的时候,工作和生活都不是很顺利。天文台在昆明市郊凤凰山,孩子还小,在市区上学。熊海滨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骑五十多公里的自行车送小孩上学后又赶班车去单位上班。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和精力在上下班的长距离奔波中被消磨怠尽。现在,事业的成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早起骑自行车长途跋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熊海滨和李四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爱车。孩子去了更远的地方上学,当然,不用每天接送了,那是加拿大东海岸的一个海滨城市,风景美极了。
回想这十多年生活的巨大转变,自己从一名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成为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的领头人,熊海滨觉得这中间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的。他把这个过程比做从“陆地”到“沙滩”,再从“沙滩”到“大海”。这中间,不只是生活的改善,更多的是观念和心态的改变。
熊海滨说他在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工作时,每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来,天黑后才能回到家里,遇到观测或维护调试仪器,几个星期不下山是常事,拿着几十块钱这么拼命工作,当时想都没想是为什么,唯一的愿望是把工作做好,给领导一个好印象。在天文台工作了十年,唯一能使熊海滨骄傲的资本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的奖状。一个偶然的机会,熊海滨有到天文台投资的信通公司工作,生活从这一刻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
到公司供职,熊海滨发现自己过去的感觉没有了,不理解员工和经理们做事的方式和谈论问题的基点在哪里,不理解为什么在公司里工作,工资报酬就要比原来的单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他才知道这是体制使然,才知道了公司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市场经济意味着什么。在信通公司的四、五年时间,是熊海滨事业的一个中间过程,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工资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但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尝试角色的转换,由国营单位的职工开始为老板打工,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转换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令熊海滨在事业定位和人生目标上都有了新的方向。
1994年,信通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走向衰落。当时,公司留下了一批人才,在天文台领导的鼓励下,熊海滨和几个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优耐达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如果说从天文台到信通是从“陆地”到“沙滩”,那么从信通到优耐达,熊海滨说自己算是真正下了海,这也是他的自我意识和观念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熊海滨重新审视自己,开始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升华。
刚开始下海“游泳”的滋味可不好受,缺乏资金、没有知名度、没有人力来源,没有市场份额,一个个困难横在面前。有人说过他,本来在国营单位里就是骨干人物,放着优厚、稳定的待遇不要,却出来开办什么公司,真是有点儿傻。可熊海滨自己知道,在经历了“陆地”到“沙滩”后,他就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事实证明,熊海滨的选择没有错,创业是艰苦的,但由于产权清晰,行业领域选择得当,充分发挥每位股东的作用,市场不断增长,加上运气,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短短三年,公司就发展为年营业额超过千万的高科技经济实体。
在优耐达公司的内部刊物《优耐达人》上,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久违的生日蛋糕》,是熊海滨自己写的。关于他十年来第一次在公司吃自己生日蛋糕的感受,其中有一段履历表似的东西:
1989年,我进入另一家公司,那时公司还没有为员工过生日的规矩;
1992年,开始实行为员工过生日的制度,但五月出差到深圳,错过机会;
1993年,处理一件公司的棘手问题,等到问题解决完,蛋糕也被解决完了;
1994年,所在公司处于危难之中,内部各种矛盾重重,公司似乎已经忘记了员工的重要,无形中取消了员工生日制度;
1995年,新创办的优耐达公司尚处困难之中,全力谋求生存,无暇顾及别的事情;
1996年,优耐达公司开始实行生日制度,但我的生日已过;
1997年,陪客户出差到厦门;
1998年,出差到北京;
1999年,我的生日是个星期天;
2000年,因为脚受伤在家休息;
2001年,十年来第一次在公司吃自己的生日蛋糕……
从这份生日蛋糕的履历表中,仿佛看到熊海滨创业过程中的一个个场景,开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但这一步步总算是走过来了。
今天,企业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随着企业的成长,熊海滨一家的生活也有了实质的变化。房子是越住越大,有了自己的车子,孩子也在一年前去了国外念书。当然,获益最大的因该是精神和心态的转变。已人到中年的熊海滨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许多。他再不用为每天上下班的长距离奔波所累,也不再觉得每天千篇一律的工作是一种煎熬,更不会为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困惑。事业的成功,带来家庭的成功,熊海滨把这一切归功于“一家两制”的成果。
同熊海滨的创业经历相比,太太李四的经历要简单得多。1970年在云南临沧当兵,1975年到昆明四十三医院做牙科医生,这一做就是三十年。去年,李四从医院退休,因为实在不习惯整天“无所事事”的日子,她开了一间私人诊所。熊海滨在外打拼这么多年,应该说,妻子给了很大的支持,他说自己的家庭是一家两制的模式,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的缩影,这种模式有较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中国家庭逐步从计划经济模式中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妻子在医院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让自己从国家单位离开也少了一些顾虑,敢于去冒风险。难以想象如果夫妻两人都在外面“漂泊”,那家将不象家;而如果当初自己安于稳定,那么今天的一切将不复存在。
现在,熊海滨每天的工作依然忙忙碌碌,拜访客户,公司决策,组织会议……但忙碌已成为一种必须,已经是他生活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四照顾自己的诊所,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工作之余,他们有许多业余爱好。熊海滨是很多方面的专家,钓鱼、篮球是每周的必修课。还有旅游,除了国内,国外他们也去了很多地方,美国、东南亚等地。孩子二十一岁了,到加拿大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初到异国的各种不适应已经过去,他说他很喜欢那所古典的学校和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一切似乎还不错。
和十多年前相比,生活多了很多新的内容,要说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熊海滨认为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是正在改变着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评价和定位,挣脱了束缚人们观念的羁绊,改变着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用熊海滨自己的话说,改革开放提升了生活质量,开扩了人们的视野,生活正经历着一场革命,一切从未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