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空中之友”节目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台湾学子在大陆”,该报道以在大陆就读的大学生、研究生、进修和交流的学生,以及台商子弟学校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客观报道他们在大陆生活、学习的经历,畅谈他们对大陆社会、经济、文化风尚等各个方面的切身感受、评价,告诉岛内民众一个真实的大陆,以缩短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大陆的心理距离,增强认同感。本刊将特设《大陆求学》专栏同时刊发这个节目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台湾学子“雕刻”大陆时光
文/范 焱
祖国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世人所关注;台湾青年也顺应时代潮流,将目光转向祖国大陆,掀起了一股求学大陆的热潮。日前,12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台湾同学聚集在香山脚下的“雕刻时光”咖啡屋,畅谈自己在北京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
这些同学中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博士生。有的大陆求学的历程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而有的这个学期才迈进大学校门。
咖啡屋的主人叫庄松烈,朋友们都亲切地称他“庄仔”。199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便开了雕刻时光咖啡馆,在京城小有名气,这里已经是第二家,新开张不久。学导演的庄仔将这次聚会形象地比喻为“收集声音的活动”。他说:“咱们这批人算是顺应时代,过来大陆这边生活。这个意义是很特别的,假如我们能把我们的心声说出来,也是件很好的事情。主要是促进两岸间彼此的了解,也促进我们之间的了解。”
即将从清华法学院毕业已戴上博士帽的小姜,1998年来到北京。问他当初为什么来大陆求学时,他调皮地回答:看长城!哪知看过长城后,小姜就决定留在北京,他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读硕士,2000年又成为清华的第一个台湾博士生。当年台大同学听说他在大陆求学都嘲笑他脑子进了水,而现在却成了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小姜说:“学习法律能比较快速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架构,学法律也可能是比较快地了解大陆的一个方式,也许我今后不能在此从事律师或司法工作,但通过学习,让我对大陆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身材魁梧的仁村年龄虽说不大,却是老资格,初中毕业后就来到大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被家人“放逐”了。原来,当年仁村被保送到台湾的一所高中,父母不中意,让他重考,仁村气不过,便采取了让家长最没颜面的方式——罢考。无奈何之下,父母只好将他送到大陆完成学业。
而刚刚加入这个行列的宋作君到大陆学习的理由是:看好北京。他说:“我7年前来过,那时觉得北京是个灰灰暗暗的都市。去年再来,整个人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觉得北京变了很多,真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包括像城市的建设、道路、建筑,很难想像在这几年之内有这么大的变化。”为此小宋辞去了在台湾的工作,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的博士生。
个性活泼开朗的伦慧一年多前带着心爱的长笛也来到北京,虽然她把自己形容成“行游四方”的侠客,但谈起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却非常认真:“很多人说学民乐来大陆没错,而我学长笛,应该到欧美去,但是我觉得这边的老师非常认真,基本功方面很扎实,我就是看准了这点才来的。”在中央音乐学院朱同德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伦慧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她正踌躇满志计划着准备成为音乐学院的正式学生。
离开故乡,离开亲人的学子们,初到陌生环境一定会有所不适应。而几年大陆求学经历,也让这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成长、成熟。在那天的聚会上,当同学们谈到生活中的困难时,都笑着说:没问题。大家还不约而同地谈到得到老师和同学热情帮助的方方面面。
仁村刚到大陆时,在南京读高中。他说:“既然来了大陆,就要好好了解这边的情况,而不是像在家时,什么都是找父母、朋友解决。”他自豪地表示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大陆的生活,这些年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不再要家人负担。
小姜的老师和同学怕他孤单,所以每当逢年过节时就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让只身在北京的小姜觉得很“窝心”(感动之意)。
聚会上年龄最小的客人是一平,刚刚一岁两个月,她的妈妈丽珍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孩子出生后,丽珍曾为要不要继续完成学业犹豫过,回到北京后发现许多同学都自动帮助她看孩子。“一平有好多大朋友和她一起玩,比我一个人在台湾带着她热闹多了。”
近年来,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出现了递增的趋势,录取人数也直线上升。目前教育部批准的接收台生的高校有100所,平均每年录取1500到2000人。以此推算,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应有四五千人。
祖国大陆热情欢迎台湾学生前来就读,并制定了“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优惠政策,力求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同学们求学大陆的热潮,台湾当局却一再设置障碍,加以限制。入学前有“兵役”问题,毕业后学历也得不到承认。
前面提到的仁村,就因为“兵役”的困扰,不得不放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籍,返回台湾。两年的限制期一过,他重返大陆参加考试,现在是首都经贸大学广告专业四年级学生。
即将毕业的小姜已经决定留在大陆发展。谈到“学历认证”问题时,他干脆地说:“我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功利的事,我更看重学习的过程。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承认大陆学历,不要因为政治因素就抹杀在这边的成果。然而以学习的角度来说,台湾承不承认我不在乎。”
小姜的话代表了许多同学的心声,他们说,来大陆上学看中的就是这里严谨认真的治学气氛,紧张有序的生活环境。更有人乐观地估计,台湾承认大陆学历将是迟早的事情。
……
聚会结束时,伦慧拿出了她心爱的长笛,和着悠扬的笛声,同学们唱起了那首熟悉的《小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