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给香港、澳门带来机遇和挑战
李勇
在北京中粮大厦10层宽敞的办公室里,来自香港的王先生在一份文件上飞快地签上自己的英文名字,然后起身走向不远处的总裁办公室……
王先生现任中粮可口可乐公司财务副总监,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打工仔”。像王先生这样来自港台的高级“打工仔”在北京数以千计,与此同时数千名内地毕业和内地留学海外的学子,也纷纷走进香港的高楼大厦,作为“专才”为香港企业服务。
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两地经济的不断融合,是香港人才北上和内地人才南下的根本原因,而内地加入WTO,更促成了内地和香港以及澳门、台湾之间人才流动的“大提速”。除了人才交流之外,内地入世也将给香港、澳门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它们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带来崭新的空间。
内地入世港澳欣然
2001年11月11日,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内地入世的决定。港澳两地闻之无不欣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当日即分别发出热情洋溢的贺电。
稍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参加一项活动时指出,内地加入世贸,给香港第二次的经济转型带来难得的机会。香港有优势的行业如金融、法律等,将不会局限于服务香港670万人口,可以转移去服务珠江三角洲4000多万的人口,以至发展至服务全国13亿人口。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做出的评估,随着中国入世,到2010年,香港与内地有关的出口会额外增加15%,即平均每年增1.3个百分点,而香港的生产总值则会额外增加5.5%,平均每年增0.5个百分点。
香港工商局局长周德熙表示,香港作为内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亚太区的金融和服务业枢纽,其经济肯定是会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而受惠,特区政府将向在内地营商的港人提供多方面的协助。
全国人大常委、澳门企业家贺一诚认为,祖国入世,澳门企业将面对新的发展前景。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丁连星认为,中国入世对澳门特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长远看,对澳门有巨大助益。
充当中转角色
中国加入WTO,将逐步实现产业重新分工,对周边地区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香港、澳门作为世贸成员,在中国加入后,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多年,中国内地因在技术、管理、讯息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差距大,给港澳提供了担当“桥梁”的机会,但这种中介角色尚属低层次、被动式服务。中国内地入世后,短时期内仍会借助港澳来学习国际市场的运作,特别是在一些内地发展缓慢的领域如金融和资讯,港澳的经验仍将派上用场。同时,内地企业在入世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还须部分借助澳门的销售渠道及市场网络进入世界市场。因此,港澳与内地企业在合作经营、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方面有着较大的潜能。长远来说,内地的生产成本比港澳有优势,因此有望形成内地较专注生产而港澳较专注流通的格局。
货物出口一直是港澳的GDP(本地生产总值)重要组成部分,内地成为世贸成员,贸易走向自由化,将给港澳出口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港澳出口一向集中在美国和欧盟几个大国,随着欧美经济放缓和进口需求减弱,以及中国内地入世,港澳的出口市场有机会进行较大调整,提高对内地出口的比重。
入世后对港澳中介角色最大的的冲击可能在货物中转方面。因为随着制度和政策障碍因入世而消除,以及内地运输港口的不断发展,很多货物可以直接在内地出口,港澳在这方面的传统优势将逐步削弱。不过,入世后内地贸易量将逐年放大,长远说,对中转港的需求仍然殷切,香港作为世界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自不必说,澳门也可利用其强大的国际贸易关系获得新的市场分额。澳门是21个官方和非官方组织的正式或附属会员,与155个国家、地区签有多边协议,并通过葡萄牙与欧盟维持良好贸易关系。相信港澳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发挥相当重要的中转角色。
香港再次转型的良好契机
香港经济目前正面临困境,北望神州几乎被大多数人看成振兴香港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国加入世贸正好为香港与内地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无限商机。随着中国的入世,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服务中心地位将得到提升和巩固。
目前,香港的转口贸易中,绝大部分是内地的出口或进口。中国入世后,将逐渐降低关税、取消进口配额,同时,限制中国出口的一些措施也将逐渐消除,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势必有大幅度增加。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表示,到200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期目标为6500亿元人民币。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扩大,自然会增加货物运输的需求,香港的航运、空运都将由此得益。
作为金融中心,香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入世后,各行业更加开放,世界各地的投资将大量流向中国,香港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吸引外资经香港进入内地和吸引内地资金到香港投资方面一展所长。
得益内地入世,香港的服务业也将有长足的发展,专业服务、法律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过去香港企业到内地办合资、独资企业,产品主要是出口。由于内地入世后将开放内销市场,香港许多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在内地建立销售网络。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香港公司有兴趣在今后两年拓展内地市场。这些公司来自成衣、金属、纺织、电子、塑胶、玩具、制药、进出口及批发零售业等不同行业,当中75%的公司年营业额在1000万港元以上。
调查显示,这些公司中有17%已经有进军内地市场的具体计划,有46%的公司有意与内地公司建立策略联盟来发展内销市场,有40%公司有意成立专责拓展内地市场的独资公司。
香港的多家商会表示,要调整自身功能,推出更多增值服务,增加向香港企业提供内地市场的信息,举行推介香港产品的展销会,为香港企业物色内销业务人才,介绍合适的内地合作伙伴等,以帮助香港企业在内地立足发展。
从人民币到"中国元"
有关专家指出,内地入世的前5年对香港、澳门来说是关键。港澳应抓住前5年的机遇,在内地新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专家为港澳提出了5项应对策略:一是紧盯内地企业。扩大商品采购和出口代理覆盖面,地域上主要沿“京广”、“京九”铁路和长江水道拓展,并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二是信贷支援结合转口贸易扩大优势。发挥港澳资金充裕的优势,结合转口,支持资金比较紧缺的内地中小企业;三是降低贸易成本,简化出入境手续,使香港、澳门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展销中心、招商引资中心和人才招募训练中心;四是扩大本地经济基础。加快发展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本地进出口在整个贸易总额的比重;五是加快与京、沪、穗等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合作。
内地入世之后没有几天,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澳门大学发表了一次演讲,他描绘的未来堪称激动人心。他说,从长远发展来看,澳门和香港两地的货币可考虑全面改用内地的人民币。
他说人民币之所以现在还未成为国际货币,原因是尚未能自由兑换。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后,人民币便可成为国际货币,由于中国内地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也将不断提升。港澳尽早使用人民币,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经济随美国经济振荡的麻烦。他预言,可能在10年后,会出现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使用同一种货币的局面,他甚至已经为这种货币想好了名字,叫“中国元”。
入世,在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也为内地、港、澳之间的“一国两制”注入了新的内容。作为包含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结构、运行方式、发展规模与人们的经济意念,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内地、港、澳在发展经济方面也将互补互利,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