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图片报道
社会聚焦
文化广场
地域风情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文化广场 >

文化广场

马年拜访绒布唐
“极致”杨晓阳
画者从于心
新书苑

 



走出国门,撒播民族音乐的种子

颜广明

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琵琶首席吴玉霞作为美的使者,从1986年开始,曾连续五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第一次去日本时,他们的演出就在当地掀起了琵琶热。吴玉霞回忆说,当时许多日本人连看好几场演出,甚至有看十多场的。其中有一个美术馆馆长,每场必到,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产生了很多“琵琶迷”。其中有一位妇女是坐新干线远道而来看演出的,她对中国民乐特别感兴趣,在一连看了四次后,还带她的母亲来看。她母亲是个雕塑家,已经80多岁了,每次看完演出都要送吴玉霞一束花。吴玉霞感慨道:日本把民乐当作珍宝,而其中大部分都来源于中国,这也是中国的琵琶演奏在日本深受欢迎的原因。 1992年,吴玉霞作为10名中国大陆艺术家之一,首访台湾演出,这是海峡两岸隔绝43年之后的第一个访台艺术团体。在台期间,他们得到台湾各界的热烈欢迎,并受到蒋经国先生的宴请。

作为优秀的青年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经常参加国际性的艺术交流和艺术节活动,曾出访过美国、德国、奥地利、芬兰、瑞典、法国、丹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著名的卡耐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联合国会议大厅和德国柏林广播爱乐厅等担任独奏。她参加了2000年“中国文化美国行”和法国“中国文化季”的演出,1998年、1999年,随中央民族乐团赴奥地利参加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并担任琵琶名曲《霸王卸甲》和协奏曲《春秋》的独奏。1997年在美国演出期间她还曾与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合演二重奏《四季调》。

吴玉霞说,在欧美访问演出时,他们所到之处,反响都很强烈,中国音乐非常受欢迎。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凡是观看中国艺术团演出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称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迷人的旋律”和“东方神韵”,中国民族乐队的组合阵容——以80多人的庞大交响乐团这种形式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外国人看到后很惊讶。他们以前总认为音乐这种高雅艺术非西方莫属。他们以前所见到的中国音乐大都是比较简单的形式,演奏的人数也少,或者是厅堂里、宫廷中的音乐。虽然他们也知道中国是文明古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没有想到中国艺术那么丰富多彩。

谈到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意义,吴玉霞感触颇深。她认为,出国演出使她看到中国的民族艺术在国际上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的优秀文化艺术,应该让世界人民了解。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她介绍说,中国的民族乐器众多,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方面都各具特色。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音乐语汇、音乐表达形式又都各具特色和魅力。 吴玉霞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按她的说法,遗传基因里根本没有音乐细胞,祖宗三代没有人跟音乐打过交道。当时,她与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全靠当工人的爸爸妈妈每月一百多元工资过日子,根本卖不起琵琶。然而,她却非常喜欢音乐,以至别的同学弹琴的时候,她宁可在一块自制的搓衣板上弹橡皮筋。儿时的艰辛给她性格中注入了好强的因素。1986年底已经身怀六甲的吴玉霞去广播电台录音,依然骑着自行车,背着琵琶,同时挺着大肚子,而且一连录了10首独奏曲,长达3个小时。吴玉霞善于演奏关于月光、月亮的曲子,通过演奏她能表现出月光照耀下的人们的某种心境。她创作《月光吟》的时候,即将做母亲了,她把一个女性从天真的孩提时代到成为母亲的感受溶铸到这一作品之中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吴玉霞说,80年代我们走出国门所看到的与现在出国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艺术也是一样。我们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西方艺术优秀的成人以及它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传播方式。交流很重要,自身的提高和完善更重要。中国的音乐家是非常职业的,虽然我们没有达到国外一流艺术家所享受的待遇,然而他们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