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财富”,一个曾经被曲解和歧视的词汇,如今浓墨重彩地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1978年,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中国社会生产力藉此获得空前解放和发展,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温饱问题迎刃而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又一次空前解放;十六大报告指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代表们指出,这次大会必将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必将迎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小富之后还要大富。”这是安徽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刘瑞莲代表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朴素理解。她表示,十六大后,将带领父老乡亲们更放心大胆地勤劳致富。
“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来自大寨的郭凤莲代表对记者说,“不管来自哪一方,只要创造财富,为建设出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说得多好啊!现在就是要提倡老百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致富,因为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谈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自福建的苏增添代表说:“十六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提出一个‘统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就为民营经济在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山西晋中市委书记刘俊谦代表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割资本主义尾巴”时的“被割对象”,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了。在晋中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0%、财政收入的50%以上都来自民营经济。十六大报告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加快速发展。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