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世博会看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
( 作者: 发表时间: 2010-06-07 )

    让世博带来的多元文化开启民智

  1968年,贵和皓山第一次来到中国,江西、福建等地的秀丽山水,特别是当地出产的陶瓷以及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让贵和皓山沉醉、倾倒。又过了16年,贵和皓山开始在京都设窑从事陶艺创作,如今已是日本著名陶艺家。

  今年,贵和皓山又来到上海世博会参观、取经,并与中国同行共同举办了一个“中日陶瓷珍品展”。

  65岁的贵和皓山说:“在中国古代陶瓷面前,我不仅看到了精美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令人称奇的想象力,其中还蕴含着古代工匠高远的志向和不懈的追求。而这些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不仅可以启发我们新的创意灵感,更是当代社会所缺乏的。我希望世博会能起到汇聚多元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

  在新西兰馆前,露天摆放的一艘长约10米的独木舟。这艘独木舟尚未完工,每天都有几名毛利族工匠手持斧凿,不惜气力地锤打、雕刻。这件被命名为“种子”的巨型展品,象征着毛利人大约1000年前从南太平洋岛屿渡海来到新西兰的久远历史,也是毛利民族在风浪中搏击、生存的见证。

  “等到7月9日新西兰国家馆日这一天,‘种子’将全部完成并送给中国。作为毛利人传统文化象征的独木舟,将成为新中两国友谊的桥梁。”新西兰展区总代表菲利普·吉布森说。

    (来源:新华网)

 

      1   2   3  

上海旅游
上海美食
中国与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