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世博会的40名参展方代表来到江苏镇江考察。在有一千六七百年历史的西津渡,矗立着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过街石塔,塔下铭刻着车辙印痕的青石板长街,古栈道上、古渡口边深厚的历史堆积层,已被玻璃罩精心保护起来。而建于近代的英国领事馆旧址不仅原貌保留,还成为当地博物馆的一部分,与馆内三万余件文物共同守望着镇江历史。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面积不过0.5平方公里,却汇聚了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继200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优秀保护奖后,镇江近年来又搬走了农药、五金机械等工厂,正在将西津渡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博览区。
“这里与当今千篇一律的城市相比,是那么的不同。传统文化是城市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抛弃城市的根。” 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勒-哈米德·哈桑参观西津渡后说。
文化蕴含着驱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意大利馆是上海世博会众多热门展馆中的一个,其成功的一大原因是意大利国内各地区踊跃参与,将各自的历史文化与创新成果巧妙融合,带给参观者特别的吸引力。
以坎帕尼亚大区为例,这里不仅拥有庞贝古城等世界闻名的历史遗产,同时是欧洲航空航天技术最领先的地区之一。围绕“城市生活品质服务的创新”这一主题,坎帕尼亚大区展示其作为历史、建筑和艺术经典的地铁系统,卫星遥感和地震监测技术,老街区的改造和可持续发展,还将现场模拟昔日王宫的光影游戏和月光下的庞贝古城。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政府总代表办公室秘书长玛丽亚·阿孙塔·阿奇利·萨巴蒂尼认为,各地区轮番上场,无疑将让意大利馆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元和丰富,观众浏览这些有千年智慧积淀的地区展示,无疑是一个寻找创新灵感、实现自我完善并借文化驱动新的发展的旅程。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400多平方米的案例展示区,莱茵河畔地面道路改造为隧道、船来船往的繁忙老港区转变为“媒体港”等上世纪90年代的城市经典变化,被实物和多媒体技术微缩呈现出来。
杜塞尔多夫市市长迪尔克·埃尔贝斯强调,无论是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宜居,都离不开对文化的传承。面对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老港口和老街道,杜塞尔多夫在新的发展阶段没有简单地将其推倒重来,而是从产业转型的需求出发,对老城区进行保留和改造,实现了城市的重新定义和城市空间的拓展。
世博会浦西园区的江南广场,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江南造船厂旧址。这里永久放置了15件(组)雕塑,共同演绎“工业记忆”的主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雕塑有助于恢复人们的历史记忆,体现江南造船厂100多年间留给上海的城市印迹。
孙振华说:“城市发展是需要累积的,不应发展一段丢掉一段。希望上海世博会能树起一面传承历史文脉、尊重历史积淀的旗帜,为今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