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寓言 乐在其中"悟"在其后
( 作者: 发表时间: 2010-06-03 )

繁华喧嚣的城市中,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那么,请到“感官复原机”上为心找回片刻安宁吧。这是世博会捷克馆为观众提供的“颜色疗法”:抬头仰望那颗富于变幻的遥远星球,广告、车流、灰尘、噪音的冲击将被一一洗去。

世博园里,各类新奇酷炫的互动装置成了各国场馆的“镇馆之宝”。许多人以为,夺人眼球的“科学玩具”想要展示的只是新技术,抑或是一句“快来体验”的热情邀请。在尽情玩乐之后,这些“通人性”的装置其实更是一篇篇寓言,其中想要表达的人文思考,你听到了吗?

平衡:一只“乌龟”爬出的感悟

被800多根悬浮木套包裹的匈牙利馆,另类到只有一件展品,那就是像一块大石头般的“格姆伯茨”,一件由匈牙利科学家发明的几何玩具。很难用语言描述“格姆伯茨”的形状,若要感性地为其下一个定义,它是由一个球曲面、一个圆柱曲面,和两个不规则曲面拼合而成“几何不倒翁”。

人人都玩过不倒翁,无论你如何推搡,那个脚重头轻的家伙最后总能顽强地站起来,可是不倒翁各部分的密度并不均一——底部被塞进了额外的重物,使得重心显著下降,而“格姆伯茨”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推不倒的均质体,在两个平衡点的相互制衡下,无论是倾斜还是翻转,总能回到原来的姿态。

趴下、旋转、倒立,好奇的观众怀着挑战的心态,把玩着服务台上不同材质的小块“格姆伯茨”,却怎么都难不倒它。“请问,这东西有什么应用价值?”人群中,不时发出这样的疑问。讲解员微微一笑:“你看,它像不像一个三维的阴阳图,代表着双向平衡。人与自然就是这样一种微妙关系,既要利用,更要保护。”

平衡是一种境界,听听“格姆伯茨”的诞生过程,就知道实现平衡是多么地不易。

曾有俄罗斯科学家提出假想——世界上存在均质的“不倒翁”吗?这个拷问始终困扰着数学界。过去十年间,两位匈牙利数学家在河滩上把小石头翻来滚去,前后试验了2000多种形状,才最终顿悟,在滚与不滚之间找到了平衡,写就一个完美的数学模型。最终,他们在计算机上设计出了“格姆伯茨”。这个发现,登上了著名数学杂志的封面。

据说有科学家探讨自然界最接近“格姆伯茨”的原型,发现竟是印度星龟——拥有这个外形的乌龟,无论被怎么折腾,最后总能“四脚着地”。看来,学会平衡也是乌龟在亿万年间,一点点“爬出”的生命哲理吧。

也许“格姆伯茨”的平衡论还有些玄妙,那就到加拿大馆的“轮转之都”骑一回自行车。车其实固定在地上,骑车人面前有块屏幕,播映的影片全凭踏板掌控——骑得太慢,彩色画面将会转为黑白;太快,影片中的城市会剧烈颤抖如同地震。

尝试过不同速度,你会发现,只有不疾不徐,才能领略最美的人生风景。

参与:一只金属球喊出的呼唤

7分钟的“动力之源”金属球表演,是德国馆的压轴游戏。1.3吨重、装有40万颗LED光珠的互动金属球,会随左右两边观众的呼喊而摇晃,哪边叫得响,就往哪边摆。面对神奇的金属球,中国人也会放下矜持,全情投入这场以喉咙较劲的“拔河比赛”。

有人憋足了气,有人涨红了脸,声嘶力竭地只想要赢。走出表演厅,意犹未尽的人们大声谈论着金属球循声摆动的玄机,显然,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了技术秀上。

当记者以同样的技术视角询问参展方,设计者英格·卡斯柯手一摆,说:“我想你可能有些误解,这只是个有趣的装置,希望能让所有观众在亲身参与后,领悟到一个道理:我们彼此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和谐都市’的动力来源。”

金属球“听声辨位”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天花板上,绕场一周有8只话筒,从8个方向“收听”观众的呼喊,再由计算机比对8个声源的分贝高低,指挥传动装置朝音量最大的方向牵引金属球,类似的声控技术在生活中并不罕见。

参与的责任和乐趣,在加拿大馆的“神奇之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用手指轻触湖面,平静的湖底立刻显现出一座梦幻之城。一开始,城里只有几幢不起眼的小房子,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汽车、大桥、七色花、小鸟等灵动元素会随着你一下我一下的触碰,纷纷来到城里,愈触愈美的画面分明在说:“城市因你而变。”

穿梭于世博园,一次次获得感官兴奋的观众们,请不要忽视高科技游戏背后的寓意——它们不是仅为“炫技”而存在,而是一枚启迪思想、点亮心灵的“药引”。就像“动力之源”引发的呼唤: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应只停留在理想中,而要用每个人的努力去创造。

交流:一口“深井”传递的温情

如果在中国打一口足够深的井,穿越地心,井的那一头大概就是智利。

在世博会智利馆,一口1米多直径的“时空之井”,让地质狂人的设想化作了互动游戏——通过网络在线链接技术,地球上相距最遥远的两个国家,竟能时刻感受彼此最贴近的心灵。

趴在井口,向另一端眺望,圣地亚哥的一家餐馆中,一对母子正在享用早餐。母亲原本专心给孩子喂食,突然,她发现了井口这边的观众,立即热情地挥手打招呼,更引来一群友善的圣地亚哥人挤在井口争相说“Hi”。霎那间,这边惊喜不已的馆内观众轮番挥手,彼此激动成一片……

此刻,上海正值傍晚六点,但井的那一头圣地亚哥恰好是早上七点,真实的问候令空间的距离和物理上的时差似乎都不存在了,只剩下地球村“村民”之间的片片温情。

“时空井”着力展现的并非南美国家的热情,而是把关注理性地投向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你是否知道邻居的名字?”“如果孤独无助,寂寞难耐,我们为何要在同一个城市生活?”

不时响起的提问,加上并不复杂的技术手段,深刻揭示出现代城市的“心病”:最遥远的距离,也许不是千山万水,而是就在你眼前,你却视而不见。城市中,能敞开心扉的朋友究竟在哪里?

当世博会第一次锁定“城市”主题,它所聚焦的便不仅仅是未来城市的种种可能性,也包括当下城市遇到的诸多问题,不单是技术上的,还有心理层面的。在世博园,给观众带来快乐体验的科学游戏,其实只是披着一层缤纷的“技术外衣”,身处城市的我们,是否能够在收拢欢笑之后,听得见它们道出的“心里话”呢?

    (来源:新华网)

上海旅游
上海美食
中国与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