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世界博览会比作连接现实与未来的一座“桥”,那么儿童就是这座“桥”上最引人注目的群体。儿童,是人类希望的象征,是真正面向未来、掌握未来的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因此成为一场“未来”对话未来的盛会。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上海世博会,归根结底是人类为自己的下一代,探索各种可能性的大聚会。”
描绘未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876年,费城。
中国儿童的绘画赫然出现在世博会上。这一年,远渡重洋的中国人李圭在费城世博会上意外地发现中国留美幼童的习作成为世博会展品。他记录道:“见其绘画、地图、算法、人物、花木,皆有规格。所著汉文策论,亦尚通顺。每篇后附洋文数页,西人阅之,皆啧啧称赞。”
2010年,上海。
“我们已经有了青藏铁路,以后的火车,或许能在天上飞。”来自西藏的11岁男孩丹增扎巴笔下的《未来人类的家园》悬挂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童心畅想”坡道上。
在上海世博会上,绘画超越了各种语言,把世界各地的孩子吸引到一起。
“六一”儿童节前夕,丹增扎巴跟着老师从拉萨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期待走进上海世博园。
充满丹增幻想的这幅画中,有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还有外星人、火箭以及龙船。丹增解释说:“一边是外星人乘火箭来看世博,另一边是古代人乘着龙船穿越时空,来参加世博。”
在大红外观、斗拱造型的中国馆内,与丹增的作品一同展出的,还有另外97幅各地小朋友的画。7岁的温婉宁生活在上海,她绘制的一个“五彩女孩”形象也入选了中国馆。
温婉宁说,虽然还没去过世博园,但特别想和小伙伴一起去中国航空馆,因为那里可以模拟开飞机。她还幻想“未来的城市应该不堵车,人能够一瞬间,从这里到那里,好像孙悟空一样”。
用孩子的视角审视上海世博会,这里其实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大公园。
美国馆放映的一部电影中,正在画画的孩子们纵情幻想属于未来的“云彩飞机”和“果汁汽车”。俄罗斯馆的投影则显示,一群俄罗斯孩子用绘画展示各自理想中的未来。一个俄罗斯女孩心目中的“未来之城”,每间房子的窗户都是五颜六色的,就像是一个万花筒。阿联酋馆电影的主角也是一个小男孩,他手里的珍珠能变成蔚蓝的地球。
在“城市·地球馆”,酷爱画画的墨西哥女孩卡比叶拉有这样一段留言:“我希望,我的城市里到处都能看到美丽的树。”而9岁的澳大利亚女孩艾莉,则希望“我的城市里没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