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6日电(记者宫一栋、许晓青)对于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杨静淑来说,非洲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对其熟悉程度远不如美国、欧洲和日本。说起非洲,她脑海中出现的便是“椰子树”、“沙漠”、“野生动物”这些词语。但是,参观了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之后,杨静淑对非洲有了新的认识。
坐落在浦东片区西侧的非洲馆是世博会最大的联合馆,馆内有43个独立展馆,分别来自4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展馆外立面淡紫色的图案设计凸显出强烈的非洲元素:繁茂葱郁的大树,象征非洲大陆坚韧的生命力;粗壮的树根深深扎入地下,暗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树根汲取营养让大树向着辽阔的天空自由生长,象征着非洲从本土文化根源摄取力量,必将造就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陆;沙漠、动物、建筑物勾勒出非洲大陆自然并具有多样性的风貌,象征着古老而充满生机的非洲大陆。
走进非洲联合馆,一面巨大的“非洲的微笑”雕塑墙扑面而来。中、英、法三种文字、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滚屏,跳动着“非洲的微笑,由远古至现代;人类的文明,从非洲到世界”的字眼,在十多个面含微笑、栩栩如生的非洲人面塑像之间慢慢流淌,这极富创意的设计引来游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30岁的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留学生卡尔瓦胡正站在佛得角共和国的展厅前,热情地用汉语招呼着过往的游人:“你好,你好!欢迎来到佛得角!”在这个洋溢着海岛气息的精致展台中,佛得角的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脉络被勾勒得一目了然。让卡尔瓦胡骄傲的是,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的佛得角,人类发展指数达到了0.708,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中位居前列,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也正是因为经济的腾飞,佛得角的世博会主题选定为“一个袖珍岛国的全球化”
正在攻读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的卡尔瓦胡认为,中国人对非洲还缺乏了解,许多游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佛得角这个非洲大陆西端的国家。他耸了耸肩膀,笑着说:“非洲不是只有贫穷、落后、疾病这些代名词,我们非洲也要向中国展示积极的一面,我希望他们看到我们新的面孔。”
杨静淑在非洲馆见证着卡尔瓦胡所说的这个“新世界”:埃塞俄比亚的“哈勒尔古城”生气勃勃,苏丹的珍藏绘画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马拉维“睿智之举,带来美好生活”的城市传承,莫桑比克气势恢宏的卡布拉巴萨水坝,让人惊叹的非洲珍藏乐器展……
对于杨静淑来说,这更是一次异彩纷呈的文化之旅:在中央舞台,来自马里共和国的乐手内巴带领他的“内巴索洛”乐队为中国观众们表演原汁原味的说唱音乐。这支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过的乐队,用富有节奏的木琴和感染力十足的舞蹈获得了全场观众的击节叫好;一天数场上演的时装秀惊艳四座,透露出非洲女性自信和豁达的一面;在“哈酷娜玛塔塔”主题餐厅,观众们可以吃到非洲鸵鸟肉烩饭、北非羊肉卷、扒烧全羊腿等正宗的非洲美食。
卡尔瓦胡很高兴地看到这种交流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朋友们:“近些年来,中国在技术、教育等许多方面帮助了很多非洲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人也需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尊重和了解世界的不同之处。上海世博会是一次真正的跨文化交流。”
帮助非洲参展国家了解上海世博会工作程序的复旦大学法语系教授陈良明说,非洲与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友谊。这次世博会让中国人有了一次深入了解非洲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的良好机会,特别是民间的交流,“非洲的经济落后是暂时的,非洲也会慢慢崛起。‘非洲的微笑’表明非洲欢迎人们来,这是一个开放的地方!”(完)
(转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