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台港澳侨>台湾

“沪台通”的理想与现实

2015-06-17 12:17: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王建民

  不久前,中国(大陆)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台湾有关“正积极研究沪台通”的谈话,在海峡两岸业界引起热议与关注。尤其是台湾业界与投资者期待海峡两岸能够尽快开通“沪台通”,实现两岸股市直通车,方便两岸投资者在对方股市投资,促进两岸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然而,“沪台通”还只是停留在讨论阶段,岛内“民热官冷”,台湾金融主管部门态度消极保守,加上岛内政局变化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示了“沪台通”前景不乐观,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投资者乐观期待

  2014年11月,“沪港通”(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正式启动,成为带动2015年初以来香港与内地股市大涨的牛市风潮的重要动力之一,充分显示了开放资本市场与股市互联互通的积极意义。于是“深港通”也迅速展开协商,有望近期启动,实现内地两大证券交易市场与香港联合交易所的股市直通车,为内地、香港投资人提供更多选择,做大做强内地与香港的证券市场与资本市场。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相互开放与股市直通车的实现,自然让海峡两岸业界期望仿效香港与内地股市直通车模式,加快两岸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实现大陆与台湾股市直通车即“沪台通”或“深台通”,让两岸民众或投资人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并促进两岸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就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大中华市场而言,共有上海、深圳、香港与台北等四个证券交易所,这在全球是唯一的。其市场交易规模大,目前估计日成交值约达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能够相互开放资本市场的直接投资,实现“沪港通”、“深港通”、“台港通”、“沪台通”与“深台通”,实现大中华区股市的互联互通,将会创造更大的投资机会,建立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这是大中华市场股市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景,目前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实现了“沪港通”,“深港通”即将启动,“港台通”开始推动,“沪台通”与“深台通”也开始研究或讨论。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李述德在2015年初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强调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并提及“沪台通”与“深台通”问题。如果经过各方共同不懈努力,未来必将会建成一个在全球有影响、有庞大交易规模、有更多投资机会均等、创造更多财富的大中华股市互联互通大市场。

  就大中华四个证券交易所而言,目前台湾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最少,股市交易规模最小,尽管2014年以来台湾股市指数呈现持续上涨行情,已超过9000点,但交易量却没有显著增加,反而与过去相较还有所萎缩,目前日交易量只有1000多亿新台币,与大陆、香港股市交易相差甚大,大陆日成交量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实现两岸证券市场的“沪台通”,岛内业界与投资者抱有期待。在中国(大陆)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达“正积极研究沪台通”后,敏感的台湾股市反映热烈,带动台股股价一路上涨行情,4月24日台湾收盘股价指数创15年新高,27日更一度冲上万点大关。高盛证券公司亚太区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认为,不管是“台沪通”,还是“台港通”,政策若能推行,对台湾资本市场价值都会有明显的提升效应。从“沪港通”对港股的影响来看,单日成交量就由政策开放前的不到1000亿港元增长1倍至2000亿港元。按此计算,“沪台通”起码可以让台股成交量提升50%,这对成交动能不足的台股当然是件好事。野村证券表示,若“沪台通”成真,可增加台股的流动性和比价效应。大摩证券则认为,“沪台通”对台股是潜在的正面触媒,若在年底前落实,则可带动台股冲击年度新高。

  对投资者而言,不论是大陆投资者直接投资台股,还是台湾投资者直接投资沪股或深股,不用走出家门就可实现多个市场的股市投资,有了更为便利、更多的投资选择,两岸投资者当然乐观其成。

 

 

台湾证券交易所

 

  台当局对“沪台通”消极保守

  大陆对两岸资本市场合作与实现“沪台通”持积极开放态度。大陆资本市场起步晚,于20世纪80年代初才建立证券交易所,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但对于两岸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则一直持积极开放态度,近年海峡两岸在资本市场合作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境内或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相互开放,尤其是对“沪台通”持正面、积极、开放态度。2013年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已涉及资本市场开放合作及两岸股市互联互通问题。2015年4月,中国(大陆)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台湾表示“正积极研究沪台通”,更是大陆证监会首次公开明确表达正在研究备受市场关注的两岸资本市场的直通车问题。

  与大陆对“沪台通”的积极倡议与台湾市场与业界对“沪台通”的热烈期待不同,台湾金融当局则相当消极与保守,其政策决策是“沪台通”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台湾“金管会”主委曾铭宗强调,“沪台通”还没开始研究,“连影子都没有”,等于直接否定了大陆“正积极研究”的表态,这是不友善的回应。台“金管会证券期货局”负责人也表示,近期台股上涨主要是反映公司基本面,不宜过度连结,是否定与“沪台通”议题有关,即不认为台湾股市的上涨是由于“沪台通”这一利多消息造成的。另外,台湾有关人士还表示,支持台湾证券所强化与大陆各交易所之间的合作,但“台沪通”牵涉面广,必须台湾内部有共识后才能进一步推动。这显然是一种“外交”辞令,不是积极的态度。在当今台湾涉及到两岸的重大议题,都会提出“必须台湾内部有共识后”才能进行,其实就是一种间接否决表态。众所周知,在台湾蓝绿对抗格局下,推动一项重大政策与改革尤其是涉及两岸重大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要获得共识”更是难上加难。台湾金融主管部门的态度反映了对两岸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动力不足,预示着“沪台通”前景不乐观。

  令人意外的是,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对两岸资本市场合作、对“沪台通”态度消极,但却对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市直通车积极主动,形成显著反差。台湾金融主管部门自2014年开始规划推进亚洲金融资本市场合作的“亚洲杯”规划,就将大陆排除在外。在推动股市直通车问题上,台湾对大陆倡导的两岸股市直通车态度消极,却努力推动“台星通”(新加坡)、“台伦通”(伦敦)、“台港通(香港)等股市直通车。台湾证券交易所已设立“国际通”证券公司,预计2015年7月率先开通“台星通”,实现台湾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双向直接投资。同时,最近台湾兵分两路,一路由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李述德率20多家知名上市公司赴英国伦敦协商“台伦通”事宜;另一路则由台湾“立法院财经委员会”率团赴香港协商“台港通”。此外,台湾证券交易所决定开放台股指数给日本证券交易所,设计ETF金融商品,讨论“台日通”。

  由此发现,两岸资本市场直接投资互通即“沪台通”还没有提上台湾金融主管部门的日程,更没有时间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李述德(左)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并发言

 

  “沪台通”的“机会之窗”时日不多

  包括两岸经济金融合作等在内的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岛内政治发展、社会环境与政策开放等因素影响重大。自2013年台湾爆发“太阳花学运”及2014年底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大败之后,岛内社会环境与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台湾领导人马英九陷入更大的执政困局。国民党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蓝色忧郁”,士气低落,同时也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发展。近来两岸之间的矛盾、摩擦显著上升,台当局对两岸经贸合作议题的态度变得更为保守,对大陆更为强硬,两岸要实现包括“沪台通”等在内的经济金融合作与突破是非常困难的。

  在台湾“太阳花学运”爆发之后,台湾岛内对两岸经济合作与两岸经济关系的思维与态度出现新的变化,“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论”甚嚣尘上,以蔡英文为代表的绿营更是不断攻击马当局的两岸政策是“将台湾锁进中国”,主张分散大陆市场,不能把鸡蛋放在大陆一个篮子里,不断强调台湾经济的自主性。对于“沪台通”,绿营媒体认为,两岸资本市场连通,最终台湾经济会彻底跟大陆缠绕在一起而失去主体性。在大陆从事电池生产的台资企业新普公司董事长宋福祥表示,如果大陆开放台资企业在大陆挂牌上市(IPO),那是台湾最大危机,因为台资企业在大陆获得50-60倍的本益比,在台湾却只值15-16倍。这种心态更是阻挠两岸资本市场合作与“沪台通”的重要障碍。

  特别是2016年初台湾将举行领导人与“立委”两场重要选举,国民党选情低落,“总统”候选人迟迟无法确定,输掉大选的可能性似成定局,而且还很有可能在“立委”选举中失去“立法院”多数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两岸要实现“沪台通”就必须在2016年台湾大选结束之前或者说在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前完成相关协商、谈判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否则一旦民进党上台执政,由于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双方没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两会协商机制与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将无法运行,两岸不会再有正式的协商与谈判,自然涉及公权力的“沪台通”就无法协商与推动。这就预示着“沪台通”只有半年多时间的“机会之窗”,即必须在台湾政权轮替前完成“沪台通”的相关协商谈判。但依台湾金融主管部门的消极保守立场看,是不大可能在半年内启动与完成“沪台通”安排的。

  不过,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并不会因此中断,在市场机制下海峡两岸民间经济往来仍会继续,两岸各自的资本市场还会持续国际化,会自行对外开放,包括放宽境外投资者的开户条件,即仍可以在市场机制下实现某种有限的投资直通车。如为吸引境外人士到台投资与理财,台湾“金管会”正规划放宽境外人士来台开户条件,其中考虑“未来有居留证的大陆地区人民,应提供内政部移民署核发出入境许可证、中华民国统一证号基资表,及其他具辨识力的身份证明文件”就可在台开户。只是这种有限的开放,与“沪台通”的投资机制与条件仍有较大差距。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沪台通”、“深台通”或“台港通”等大中华市场的资本开放与股市互联互通仍是一个值得共同努力的长远目标。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