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台港澳侨>华侨

“让孩子们回中国留学!”

2015-09-21 16:43: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张洪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创立的系列品牌交流活动,该活动从1999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吸引了20多万华裔青少年来到中国寻根游学,开展交流。

 

夏令营吸引了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营员参加

 

  “外婆是中国人,跟她交流必须学会汉语。”

 

  “鲜美鱼羊”,手执毛笔,老师在讲台上一笔一划做着示范,“这就是华夏民族最初的文字。”

  台下,小营员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他们是2015年海外华裔暨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成员。这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营员参加,他们分别在舞蹈、武术、戏曲、声乐、书画、传统手工艺、器乐等9个特色专题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着共同的根,共同的魂,怀揣着共同的梦想。”在开营仪式上,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副司长汤翠英对小营员寄予厚望。

  17岁的李恺来自德国波恩,虽然第一次弄墨,但是李恺执笔的姿势却中规中矩,他在宣纸上缓缓写下“鲜美鱼羊”四个字,不忘在收笔时仿照老师的动作顿一顿。

  “越长大越知道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李恺一字一句地说,“外婆是中国人,跟她交流必须学会汉语。”

  算起来,李恺的汉语“学龄”实在不短,学汉语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还在学校接受“科班”训练,2015年年10月,他报名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汉语班,要继续“深造”6个月。

  爸爸妈妈在上海工作,李恺因此跟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感慨,“汉语用处很多,因为汉语现在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说起自己心目中的上海,他笑意盈盈的眼里满是欢喜,“真的很喜欢上海,波恩太小,上海热闹。”

 

夏令营吸引了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营员参加

 

  “一撇一捺的汉字,一招一式的武术”

 

  “课堂上,我们指着地图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祖(籍)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最古老的文化和最悠久的历史。”说起在国外执教的经历,来自斯图加特的汉语老师刘浩然心绪难平。他表示,寻根之旅承载着世界各地华裔孩子的友谊和欢乐,非常感谢这次“亲近祖(籍)国的机会”。

  “一撇一捺的汉字,一招一式的武术”,这是新诞生的夏令营营歌的歌词。

  武术馆里,来自13个国家的98名孩子排成长队,出拳,收拳,回转,推臂,一套动作做下来,汪湛德的鼻尖沁出了汗珠。

  11岁的汪湛德来自美国达拉斯,是武术营里的“小不点”,虽然排在队尾,跟别人“搏击”的时候,个头不占优势,但是小湛德的“斗志”却丝毫不弱。看到儿子在场上的表现,妈妈刘琳一直在“跟拍”。刘琳是夏令营的领队之一,这次她带了9个孩子,分别来自德克萨斯、纽约、亚利桑那、温哥华等地。带小湛德来中国,她希望儿子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好好提高”。

  白天去长城、颐和园,晚上看《功夫传奇》,活力四射的小湛德对自己的北京之行充满好奇。来之前,他参加过空手道训练,对功夫并不陌生。虽然在家经常吃的是中餐,但是刘琳笑言,吃饭的时候,有一道菜是薯条,孩子们全部扑了上去。

  “当你们用太极拳、南拳、双节棍来展示这种表面是搏击的武术时,我们在寻找一种共同的根—中国文化。”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如此寄语小营员,他告诉孩子们,“练得好的武术世家,书法都很好。武术的运气和书法的运笔是一脉相承的。”

  精心安排的双节棍、太极拳、南拳等课程让孩子们的腿脚有了施展的机会。几个回合下来,他们渐渐掌握了技巧,开始的“蛮劲”逐渐被柔韧的动作代替。

  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汪安娜是第二次参加夏令营。

  安娜说,她从小跟妈妈在家学习汉语,后来到本地的中文学校学习,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会讲汉语的小伙伴。她发现,学习汉语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语言,还让我了解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她期待“通过8天的活动,对养育父母的土地有更深刻的了解。”

 

武术营里,小营员跟着教练练习一招一式

 

  成为“香蕉人”是十分遗憾的事

 

  37岁李开丽来自葡萄牙,是里斯本中文学校的老师。这次,她带着17个学生一起参加夏令营,看到孩子们的中文写得工整,她在一边告诉记者,“我们的孩子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都有很大兴趣。”

  李开丽的女儿项可心是夏令营年龄最小的孩子,坐在前排,她把每一个字研究透了才开始落笔,别有一份专注。

  “很怕她把中文忘了,所以平时只要有机会就会灌输她。”说起自己的“育儿经”,李开丽别有一番经验。

  在国内做了6年的语文老师,教学是李开丽的老本行。对于李开丽来说,北大、清华是她的“情结”。“因为这两所学校是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最高学府。”

  查阅夏令营的行程,她发现没有此类参观安排。于是,便提前两天来到北京,希望孩子们能多沾点“学院气”。

  “非常想让孩子领略一下中国的最高学府,让他们喜欢我们的国家,让他们以后回中国来留学!”

  当了13年老师,李开丽亲眼目睹了汉语在国外的不断升温。葡萄牙华侨华人约有2万多人。开始工作的时候,学校只有三个班,水平参差不齐,“那时我说一个简单汉字‘桌子’,他们都不知道。”李开丽说。

  家长经常驱车一、两个小时送子女到学校学习。他们觉得,作为华裔子女,成为“香蕉人”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不管是未来的个人发展,还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中文都非常必要。他们越来越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最小的孩子才4岁。”

  中文的“受捧”是孩子们踊跃参加夏令营的重要原因。

  “乌鸦喝水”、“木兰辞”、“三字经”说起这些中国孩子喜欢的读物,李开丽说,“我们的孩子都知道,他们还会背《三字经》。”

  问及对夏令营的感受,项可心用六个字告诉妈妈,“北京好,中国好。”

  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着共同的根,共同的魂,怀揣着共同的梦想。”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