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新闻

中非媒体采访团走进红旗渠

2017-12-04 11:09: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 陈曦

  20171127日——29日,由中国记者协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和今日中国杂志社承办的“中非媒体走进红旗渠”专题采访活动在河南林州举行。来自22个非洲国家的记者和3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林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林州本地媒体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林州,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州市的发展历程,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外出发展建筑业、9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建设为标志,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个阶段,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林州的“创业四部曲”。如今的林州人民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谱写富美林州幸福家园的新篇章。 

    

  

  非洲记者团第一站来到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参观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初冬的林州天朗气清,采访团早早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纪念馆是2014年扩建后的新馆,馆中通过纪念厅、碑林、浮雕牌坊展示出的工程模型、红旗渠修建场景、英模人物,把人们带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历史影像,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 

  据解说人员介绍,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极度缺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人民决定到外地“借水”,于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这就是后来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从19601969年历时近10年修建的红旗渠,干、支渠总长达1500公里,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并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今,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林州人民可贵的精神财富,被视为林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参观过程中,中非媒体记者认真听讲解员的解说并做记录,还拿出相机拍照、留念,收集新闻素材。 

  非洲记者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拍摄 

    

  非洲记者团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 

    

  从纪念馆出来,采访团一行直奔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因当年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当年险要的水利工程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访团聆听了青年洞的故事,集体合影留念。 

  中非记者于红旗渠青年洞前合影留念

    

   

 

  中非记者团在红旗渠青年洞前合影留念

    

  新时代,红旗渠的功能悄然改变。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显,形成了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和绿色生态游的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