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人性没有国界

2017-11-07 14:44: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王 宽

  伴随着谍战影视剧的退烧,麦家似乎渐渐淡出了媒体的视线。最新的新闻是2017年年底,他将和作家高晓松、网易老总丁磊一起,在杭州开一家杂书馆。这和他5年前创办的“理想谷”一样,为爱书人打造一个完全免费的阅读空间。

  “我已经50多岁了,可以对我的人生做一些总结。我的生命里有一些传奇,我经历了让人想不到的苦,也收获了让人想不到的甜。我的作品《解密》创作用了11年,经历了17次退稿,这是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经历也是比较少见的。”不久前,麦家出现在北京出版文化交流周上,回顾了他的文学生涯和海外出版的心得。

 

  “不可不读”的中国作家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巴黎的一次旅行,让麦家遇到了心中的书店—莎士比亚书店。书店主人乔治·惠特曼独辟蹊径,将其变成了一个文学聚集地。书店自由、纯粹的读书氛围,深深吸引了麦家。

  作为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和高晓松、丁磊三个文艺理工男“绞尽脑汁”想用书籍去慰藉越来越喧嚣的社会,用书籍让更多热爱书的年轻人有“家”可归。杂书馆的创办则寄予了这一理想。

麦家

  麦家出生农村,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正因为来之不易,才让他对文学青年的苦闷感同身受。

  “每个文学青年,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很孤独,也很艰辛。写出来的东西好坏不知,也不知道投到哪里,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我总觉得,文学给了我那么多,我应该拿出来一些还给文学,尤其是年轻的文学人。”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麦家坚信,诗意的生活其实就在身边。选址杭州的杂书馆寄望于挖掘更多人的读书情结。

  “江浙沪这一带历史上特别富饶,读书人很多,人杰地灵,相信江浙沪肯定有很多古书散落在民间,希望通过杂书馆这种方式把它们收集上来。”

  2016年春天,受欧洲最大的读书节“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最大的“霍森斯作家节”的邀请,麦家做了20天的巡回宣传。

  丹麦文化部部长亲自接见麦家,《丹麦日报》也用两个整版报道了麦家和《解密》,解密麦家和中国文学。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麦家与当地读者见面,就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问题发表了相关建议。他表示,中国文学作品要走向世界,在题材上得有所选择和取舍,要让外国读者看得懂。

  《纽约时报》曾这样介绍麦家,“中国最畅销的间谍小说家和前军人,多年来一直都在书写着秘密。他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所知的,外国人更是一无所知。”

  麦家的海外出版盛况发轫于2014年。那年3月,麦家的经典密码小说《解密》的英译版开始在美、英等35个英语国家上市。英文版《DECODED》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上市仅24小时就创造了中国文学作品排名最好成绩。

  这对于中国作家而言是相对少见的。英国著名汉学家蓝诗玲女士曾指出中国文学在海外出版的窘迫:“2009年全美国只出版了8本中国小说”,“在英国剑桥大学城最好的学术书店,中国文学古今所有书籍也不过占据了书架的一层,其长度不足1米。”

  在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和美国FSG出版社签约出版《解密》英文版之后,麦家的《解密》《暗算》等作品相继与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土耳其、波兰、匈牙利、瑞典、捷克等国家的21家出版社签约。《解密》迄今已经被翻译成33种文字。

  “和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热度相比,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在这种大背景下,《解密》这些年在海外受关注的程度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麦家坦承,这里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麦家说,他最要感谢的是第一位英文译者米欧敏,因为翻译是作品的再生父母。

  首尔国立大学任教的英国汉学家米欧敏(Olivia Milburn)主要研究先秦历史,因为一次飞机延误,她在上海机场的书店里看到了《解密》,拿起后一口气读完。回去后她自娱自乐地翻译了几章给祖父看,祖父二战时曾在“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领导下参加破译德国密码的工作。她的同学、著名汉学家蓝诗玲看到后,又拿给企鹅出版社的编辑,对方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解密》卖出的第一个版权是英语版权,这为之后的全球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麦家认为翻译最好是从母语翻译,该书33个语种版本中,有七八个语种是从英文翻译的,效果就没有从中文翻译的好。

  在麦家看来,除了翻译,国外大出版商的运作,写作题材本身超出了地域性,也是原因之一,即便不懂中国历史也完全可以看懂。

  麦家表示,20世纪中国落后太多,而文学往往喜欢夸大其词,把落后的、愚昧的东西夸大到极致,你越夸大,西方越看不懂。随着我们这一代作家老去,年轻人的写作和世界接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文的影响力也一定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强大而越来越大。

  近年来,莫言、曹文轩、刘慈欣等作家在世界上摘得了一些大奖,中国文学引发了更多世界关注。在麦家看来,莫言等人的成功,已经给中国文学完成了破冰之旅。今后,中国文学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与日俱增,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故事里要有心跳声

  《解密》的主人公容金珍是一位患有自闭症的数学天才,被机密部门招募后,负责破解两组高级密码,从而开启了一场孤独而惊险的人生。

  麦家作品里的主人公通常是这类孤独的天才式英雄。麦家说,他痴迷这一类人。“一方面是极度的有才华,另一方面又极度脆弱。这些,我觉得都有自己的影子。”麦家曾在访谈中表露。

  童年时的孤独渗透进麦家日后的每一部作品。他笔下的天才遭遇宿命般的生存困境,不但是孤独的,也是脆弱的。他将这些天才比喻为特别亮的钨丝,“因为特别亮,就爆掉了”。

  《解密》之后,麦家相继创作了《暗算》、《风声》、《风语》等多部谍战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创造了巨大商业价值,不但登上图书畅销榜,改编成影视剧后带动了一股谍战影视热潮。

  谍战题材商业化得如此成功,超出麦家的想象。他相信,有时人要扮演什么角色不是自我完成的,是时代帮你完成的。

  在麦家看来,文学性的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怎么讲好故事,同样的故事讲出一种异常味,一种陌生感,那就是新潮,先锋。

  20世纪90年代初期,麦家曾在西藏生活了3年,其中整整一年时间他都在反复看一本书—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沙之书》。

  “博尔赫斯是世界公认的先锋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讲故事高手,他被喻为作家中的作家,文学地位高不可攀。但仔细品一下,他是讲了几个‘一千零一夜’式的哲学故事。”

  有人将麦家比作中国的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作者),麦家说自己不敢高攀,但丹·布朗不是他的偶像。因为他并非在创造类型文学,他还有纯文学情结—关心人的命运,探究人性的深奥。

  事实上,在《解密》英文版出版后,各大主流媒体发表了相关书评,其中指向最多的,并不是它解密推理的情节,而是其背后永恒、无国界的,关于人性与孤独。

  “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麦家说,“为什么我们今天去看《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牡丹亭》,照样会流眼泪?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和500年前是一模一样的。好的作品是穿越时代、穿越人心的。”

 

  年轻作家的理想谷

  许多读者揣测麦家是个高智商型作家。但麦家说,恰恰相反,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很笨拙的人。

  “智商中等偏下,但我不以为耻。我认为这个时代聪明人和东西太多了,比如互联网、手机等,多聪明,但它们把我们的生活弄得太复杂了,速度太快了。所以,我经常说,聪明的价值有时是负的。”麦家自陈。

  “固执己见的写作者”,是麦家对自己的评价。写了十几年毫无收获,但没有放弃。他并不太享受名噪一时的状态。“作家的名声不能太大,因为写作总的来说是件需要孤独的事情。”

  麦家写得很慢,每天只写几百字,如果上午写1000字,下午可能会删掉500字。和村上春树一样,跑步是麦家生活的一部分。“村上春树为什么那么拼命地跑,因为他还在拼命地写。”麦家说。

  2012年起,麦家开始自费筹建书店“麦家文学理想谷”。这是一个模仿莎士比亚书店的公益项目。最大特点是免费,免费读书,免费喝咖啡,以及为入选“客居创作人”项目的年轻人提供免费的写作空间。这里吸引了许多爱读书的年轻人,常常人满为患。

  为了鼓励更多人读书,“理想谷”还发起“七天陪你读完一本书活动”,提倡早上8点读书15分钟,一周读完1本书,一年多读52本书。

  麦家将“理想谷”戏称为有了闲钱后养的一只“宠物”。“我总觉得劝人读书是一种积公德的事,一个人只要爱上了读书,他不会坏到哪里去,就像博尔赫斯所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