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经济>风向标

当“第四次工业革命”遇到“中国制造2025”

2017-05-10 12:14: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 周 琳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备受世人瞩目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博鳌亚洲论坛(BFA)2017年年会讨论的热点之一。

 

    新工业革命下机会平等

 

    2017年3月中国两会期间,《纽约时报》和中国欧盟商会都表示出同样的担忧,认为“中国制造2025”这项耗资3000亿美元的计划,将为十大行业提供来自政府的巨大补贴,这会把国外企业挤出中国市场。事实果真如此吗?

 

    同样是在3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和咨询公司科尔尼联合发布了《塑造制造业未来白皮书》。该白皮书通过对来自25个国家的多个行业、领先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显示,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级机器人学、可穿戴设备和3D打印这五种重要技术将加速价值创造,而制造业从全球、地区、国家及本地各个层面上影响着经济结构和就业水平,并且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报告还称,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了制造业对其工业的重要性,并启动了将上述技术部署到国内制造行业的计划。代表性的战略有美国“工业互联网”、欧盟“未来工厂”计划、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其中,“中国制造2025”将在先进制造业投资30多亿美元,而欧盟的“未来工厂”项目,会投入70亿欧元。

 

 

    “中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浪潮如此接近。”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曾撰文如是说。

 

    最近十几年,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在高铁、建筑工程设备、通信、无人机等方面,中国不仅毫无疑问跨入了全球第一阵营,甚至在第一阵营里取得了领先地位。未来5-10年,中国还有望在军用、民用飞机发动机以及大客机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中国汽车、高铁、输变电、发电等市场的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这些巨大的市场为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就可以制定中国标准,而标准制定者往往在技术突破和工业化中占据重要优势;同时,巨大的市场也会孕育出大型的公司。

 

    如果简要回顾下前三次工业革命就会发现,无论是始于1775年瓦特改造蒸汽机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始于19世纪末的电气化革命,都让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尴尬局面;虽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中国很早就觉醒,但也只搭上了列车的后半节。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多、本土市场大、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等优势。“中国制造2025”这项10年行动计划,就旨在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并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无疑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全球发展的共同机遇与挑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像过去的工业革命一样,在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给个人以及整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交通领域,如果给“第四次工业革命”命名,沃尔沃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古天成(Niklas Gustafsson)称之为:“绿色革命”;而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称之为:“人工智能革命”。

 

    新工业革命下,由于智能制造、智能技术低碳发展的庞大需求,将会给生产和组织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资源要素将重新整合,产业链将重新洗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将引导新的全球产业布局。

 

    古天成告诉记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要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的帮助下,让人类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比如以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式创新解决交通堵塞等问题的挑战。”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