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华情缘 >

中华情缘
情系闽南

周续庚:58岁闯美国




诉说骨肉亲情

权博

历史上的泉州府曾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泉州和台湾一衣带水,明清时期大陆向台湾的几次移民潮中,泉州人捷足先登,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沿海地区。据1926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台湾汉族居民83%祖籍为福建,其中,泉州府人占44.8%,漳州府人占35.2%。

在今年2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届闽南文化节中,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出了泉州百个家族移民台湾的族谱资料。一个个先人的名字和生命记录,一个个“唐山过台湾”的感人故事,都在反复印证着最真实的历史,诉说着永远无法分离的骨肉亲情。

早在宋代,泉州沿海一带渔民已经常到澎湖和台湾北港捕鱼,有的人就陆续定居下来。而更大规模的移居台湾,则相对集中在明末郑芝龙海商集团据台时期,这期间他曾组织闽南灾民赴台垦荒,是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向台湾的移民;清初郑成功复台时期又有大批闽南人来到台湾;清廷统一台湾之后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又有大批闽南人赴台,史称“三次移民高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政府开放蚶江与鹿港对渡,泉州迅速成为大陆对台交通贸易的中心,泉州人东渡者“群趋若鹜”,“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其视鹿仔港,直户庭耳。”

明末至清代,以泉州、漳州人为主力的移民大军在台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拓垦运动。他们披荆斩棘,化地为田,逐渐将台湾开发成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的宝岛。在这场开天辟地的拓垦伟业中,泉籍移民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同安人林圯、惠安人杨志申、晋江人施世榜、吴洛、张士箱与张方大父子等,均为台湾的农田水利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泉州人经商,素有传统。入台泉籍商人更占尽先机,他们开店设肆,建立行郊,发展经济作物和工业,尤其在清代的台湾的商业中占有商贸航运业的绝对优势,对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很大作用。


台湾孤悬东海,民智未开。明朝同安人陈永华倡导立圣庙,设学校,成为台湾文教的开始。清代泉州应聘赴台执教的人已为数不少,使文化之风兴盛一时。

泉籍移民是各种传统艺术的传播者。梨园戏在明末清初已传入台湾,此后,高管、高甲戏、傀儡戏、布袋戏等也相继传入。数百年间,闽南文化对台湾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涵盖了衣食住行、岁时习俗、婚丧礼仪等各个方面,使台湾社会有如闽南社会的翻版一样。

追寻“水源木本”,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家族成员的共同愿望。清代以来,闽南许多家族修造祖祠、祖坟与族谱的活动,往往都有台湾族裔的积极参加。

在种种乡土情结中,共同的信仰习俗使两岸人民紧紧相联。泉籍移民把家乡的许许多多神衹带到了台湾,如观音、妈祖、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广泽尊王、法主公以及各种王爷,连同其他移民从各自祖籍地带来的神衹,构成了台湾民间信仰的庞大体系。就像寻访祖先的“摇篮血迹”一样,祖籍神缘的追寻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信仰者的心。

泉州族谱,数量繁多,卷帙浩瀚,其最大的特色是有关明清时期泉州人向台湾及海外迁移的资料特别多。在第二届闽南文化节上展出的100个移民台湾家族谱牒中,有姓可查的迁台者达两万多人。其中,如亚江东石蔡姓家族、英林仑山苏氏家庭,南它诗山霞宅陈氏家族、诗山坊前黄氏家族、在家丰溪蓝园陈氏家族,安溪参内黄氏家族、丰溪蓝园陈氏家族,安溪参内黄氏家族等,都是典型的移民家族,其迁台人数最多者达千人以上。

从移民的分布情况看,各族姓的大部分人均集中于几个地点,出现了聚族而居或同籍人居于一地的现象。如石狮蚶江一带的林姓、纪姓、郭姓、王姓,主要的迁移地点是彰化、鹿港和淡水,晋江东石一带的蔡姓、黄姓、吴姓等,主要聚居在嘉义的东石、布袋、竹堑、彰化、鹿港和台南,安溪参内的黄姓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台中、台南、高雄一带。这种带有十分浓厚的地缘与血缘关系的移民特征,与不同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家族文化背景有直接的关系。 族谱还大量记载了族人前往台湾经商、求学、应聘任教或设帐授徒等方面的事迹。

泉州的移民及其后代对原家族修谱工作慷慨襄助,提高了泉州族谱的修纂质量,丰富了其内涵。第二届闽南文化节上展示的只是整个闽南地区庞大的家族谱牒宝库中的一小部分,记录了姓氏来源、家族兴替、人口升降、民族迁徙、风俗习惯、家规族约、社会变动,以及族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情况,此外,还如实记录了有关移民的人数、分布地点、婚姻、家庭及传衍状况以及两地家族关系等,可谓内容丰富,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成为当前研究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地方史,特别是移民史的重要素材。 为了便于前来参观的台湾同胞查询有关去台祖先及家族资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此次闽南文化节期间推出一套两万多名可供查询的相关家族迁台人员的姓名索引。台胞只需提供被查询者的姓名或其他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料,如开基祖姓名、原家族居住地的乡土资料等,海交馆专业人员即可现场给予寻查,搜索出相关族谱资料。若被查询者不在其姓名索引之列,来访者可将相关资料委托海交馆专业人员,日后他们会将结果反馈给查询者。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