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经济>

经济

外汇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局良好——访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悟
做强做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雅:演绎成就品牌的传奇

北京CBD建设,政府做什么?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局良好

——访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

本刊记者    王小章  曾平

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3122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黄菊、曾培炎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国务院25个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20043月,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讨论并明确了2004年的工作要点。20044月,国务院成立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具体实施振兴战略。

国家在引资、技术、人才、政策上给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大力支持,有关部门还结合各自职能,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研讨会、招商会,引智招商,寻计问策,扩大宣传。在外交部等部门的支持下,成功地举办了“振兴东北暨东北亚合作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2004年,东北三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了良好开端。

目前,记者采访了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也许数字是枯燥的,但宋晓悟却津津乐道。

今日中国:2004年,东北三省的经济运行情况如何?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重大的进展?

宋晓梧:2004年东北三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增长速度2.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9.3%14.5%10.4%,比全国分别高33.42.1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辽宁省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基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吉林省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优势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为70.4%。黑龙江省“六大基地”(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工)2004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99.8亿元。

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良好。2004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1.58亿吨,比上年增长12.1%,占全国总产量的9.8%;发电1812.9亿千瓦时,增长10.7%,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5%;生产钢材3226.8万吨,增长15.9%,占全国总产量的10.9%。原油产量6447.5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占全国总产量的37%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步伐加快,国家确定的23个项目,已开工19个,竣工2个。

今日中国:号称“北大仓”中国最大的粮食基地,粮食和农民问题如何解决?

宋晓梧: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231万吨,比上年增产15.3%,占全国比重15.4%。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东北三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2元,比上年增长16.7%,扣除价格因素后,增幅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日中国:东北是中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2004年的工业生产、效益如何?

宋晓梧:2004年,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增速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高3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东北三省工业企业全年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加工、石油加工、冶金工业、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等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是带动东北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东北三省2004年共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经济的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从行业上看,盈利增长较快的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化学工业。

今日中国:比起东部沿海省份来说,东北地区招商引资的步子慢了一些,如今这些情况有哪些改变?

宋晓梧:目前,东北地区投资增幅高于全国,外商投资增长迅猛。东北三省2004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高于全国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从行业上看,制造业增长最快,完成投资1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54.6%,房地产业和采矿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效。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3072个,实际利用外资5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6%,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三省工业企业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2004年,三省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今日中国:国企改革是人们关心的焦点,特别是东北,国企改革的现状如何?

宋晓梧:国企改革取得进展,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着眼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将企业公司制改造、辅业改制、人员分流、债务处置等与改造、发展进行总体设计,配套实施。黑龙江省纳入改革计划的75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石油、铁路、煤矿、煤机等系统327所学校已经移交地方,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349个辅业单位(占应分离的二分之一)与主业分离。吉林省地方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77户进入了改制程序,其中99户完成了改制。辽宁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大连机床集团等24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时对国防工业和重要能源、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中现有的大型骨干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经营,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156户,比1997年减少近七成,但工业产值增长1倍多,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提高。企业重组步伐加快。辽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黑龙江省北满特钢集团跨地域联合重组,年产特殊钢能力达到3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辽宁机床企业已并购了美、德同行先进企业,并已开始同国内机床行业酝酿新的联合重组,构筑中国最大的机床生产基地。大连重型机械厂和大连起重机厂实现了联合重组。

东北三省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明确政府投资领域,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建立起投资服务和监控体系。三省的投资软环境明显改善。

今日中国:国企改革和人们的社会保障、下岗再就业工作紧密相关,这些工作如何开展?

宋晓梧:“社保”试点全面启动,就业压力有所缓解。继辽宁之后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面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中央财政2004年对两省做实个人账户补贴18.2亿元,对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补助金补助27.5亿元。两省地方各级筹集的社保资金基本归集到位,新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开始实施。截至2004年底,黑龙江省已完成并轨审核68.2万人,吉林省已完成并轨审核31.4万人,正在陆续发放经济补偿金和偿还债务。在推进“社保”试点的同时,东北三省把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努力扩大就业,提高人民收入,出现了“社保”与就业工作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的好局面。2004年,黑龙江省新增就业岗位56.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6万人;吉林省城镇开发就业岗位50.9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1.3%,累计新增就业3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万人。东北三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5元,比上年增长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今日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东北地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还存在着那些问题和困难?

宋晓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北地区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任重道远。

一是制约东北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尚未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依赖型增长等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

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改革成本高,产业链条短,在自主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差距还很大。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很大。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力,东北三省还有森工、农垦、军工、煤炭行业等城市困难群体近500万人,职工生活困难。

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小、质量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五是“金融瓶颈”制约东北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重较大。由于各种原因,东北地区金融环境问题较多,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影响较大。

今日中国:在新的一年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什么?如何实施和落实?

宋晓梧:2005年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支持政策,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巩固东北作为中国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村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挥农垦系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十一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对东北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继续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有序转移。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规划工作,认真搞好重大项目布局。以重大装备国产化为突破口,大力提升产品研发能力,重点发展优势产品,提高装备制造工业的成套能力。抓紧制定实施支持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组织实施以重大装备本地化为重点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支持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编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加快哈大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

三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成长和壮大。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运行机制。推动钢铁、汽车等重点行业重组。搞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研究提出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东北三省先行试点。加大东北地区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鼓励非公用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

四是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资特别是国外战略投资者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扩大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的开放。完善国家鼓励边境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吸引国内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加强东北三省之间相互开放,加强与内蒙古东部四盟(市)的协作和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

五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有关政策可率先在阜新、双鸭山等资源型城市试行。选择大庆、伊春分别作为石油、森工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扩大试点。继续推进辽宁循环经济试点和黑龙江、吉林生态省建设工作。继续支持东北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六是大力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中组部、人事部制定的《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科技部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方案》和中国科学院的“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以人兴业,以业聚人,才尽其才,才尽其用。协调建设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东北人才大市场,促进人才流动。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七是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做好吉林、黑龙江两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提高“低保”的功能和水平。尽快研究提出财政支持和吸纳就业的相关措施。加强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和功能。

八是加强协调配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同部门和地方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就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既要反映振兴工作的进展及时总结经验,也要直面现实,客观揭示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支持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意见、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并研究在东北地区选择地市级城市建立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区。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