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中国民族品牌
本刊记者 李敏辉
正在北京王府井一家商场挑选李宁牌T恤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方圆对记者说:“我以前经常穿耐克(NIKE),可比起耐克来,我还是喜欢李宁牌,还是选择了中国品牌。”
 |
国产手机已占据了一半中国市场份额。 |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生人,方圆和她的很多同学一样,喜欢时尚、国际化,他们说着夹带外语单词的汉语,吃快餐常去麦当劳,不会使用毛笔墨砚,却向往有一台自己的IBM笔记本电脑。是什么原因让她“选择了中国品牌”?方圆解释说:“这两年感觉很多国产品牌的款式、质量赶上来了,和洋品牌也差不了多少,有的还好些,为什么不买国产品牌呢?”
“洋品牌”!曾几何时,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名词,国产品牌在它面前一比,就似乎矮了半截。太多太多的商品和服务都要和进口扯上关系来证明自己具备更高的价值,似乎进口品牌就代表优秀,高尚,进口设计就代表更好的设计,似乎只要是进口的就是好的。仿佛开进口车就代表成就更高,带进口手表就代表更有品位和档次,看进口杂志就代表更有内涵和深度。
然而,一切正在改变。
走在琳琅满目的手机柜台前,除了一款款国外品牌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波导、TCL、厦新、康佳等国产品牌也频频亮相,不遑多让,不时会有顾客前来挑手机,并不是特别看重国外品牌。据服务员介绍,比起国外品牌手机,现在国产手机很多并不便宜,销量看涨。
 |
李宁运动品牌旗舰店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业。 |
有资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国产品牌手机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舞台,由于进入市场晚,品牌影响力相当微弱,产品本身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当时的市场地位几乎微不足道,而国外品牌长期几乎占尽市场份额。但从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发起冲击。到了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5.28%,占据半壁江山,首次超过了洋手机。同时,手机品牌的排序也全面刷新,中国产的波导手机的市场销量名列榜首,使得中国手机市场冠军首次变身为“国”字号。至此,洋手机垄断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中国手机市场形成新格局。整个行业的“国进洋退”现象凸显,中国老百姓对国产品牌的心态转变,在手机市场上也体现出来。
正在频频上演的海外并购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获得了知名度,而还没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宣传中强调他们的产品是“中国人自己的”,究其原因,有专家评论说,这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百姓的爱国情感上扬的时代背景有关,市场需要民族品牌,中国人走上了发展“民族品牌”之路。
从国外某著名汽车公司的高层岗位上辞职的张桐,在辞职前和记者有一次会面,他显得闷闷不乐。记者问其原因,张桐说不想再在那干了。这让记者感到很奇怪:国外老板那么器重他,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张桐没有回答,只是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张地图——
“《时局图》”!一看到这张地图,记者第一印象就联想到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时局图》,因为二者外形上画得如此相似。《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19世纪末,它把中国面临的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警醒了中华民族。可待记者细看,发现这不是《时局图》,这是国外几大汽车财团在中国轿车市场凌厉攻势的市场形势图。
张桐说:“这张图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中国要有民族品牌。”
而“民族品牌”正在成长之中,在今年5月的上海车展和8月的吉林省长春车展上,“红旗”轿车一次又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观众的欣喜与鼓励之情汹涌澎湃。
红旗承载的中国汽车人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梦想,也承载着中国老百姓对“生产中国民族品牌的高档车”的热切希望,原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言语之间的坚定与执著一直让人难以忘却:“我们不能没有自主品牌。引进技术也好,合作也好,最终还是要发展民族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
“国际上对中国品牌低成本、低价格、低质量的印象正在逐步提高。”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辑及出版人李尔庭(John
Ridding)说。
英国《金融时报》在今年8月30日刊载了一份根据读者调查评选出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榜单,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3500多名《金融时报》读者参加了这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公司产品质量、信任度、创新、管理和品牌运作等,海尔、联想、中国移动、青岛啤酒、平安保险、中国银行、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航空、华为、搜狐和新浪这一批中国品牌被列入其中,很多参与调查者对中国品牌作出了正面的评价,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度远远高于过去。这一调查评选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中国老百姓越来越认同民族品牌,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上创造民族品牌之路,和中国品牌越来越国际化,在这一系列转变的背后,是中国政府积极地推动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
1998年4月2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视察苏南企业时发表讲话说,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上。因此,一个企业也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好,要发展,要振兴,一要有人才,二要有科技知识。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必须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还是那句话,要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
继中华文化园、中华世纪坛、中华民族园之后,由政府立项的又一国家级大型公益性项目——中华品牌园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将成为999个中华知名品牌(包括企业、学府、区域、组织)的永久展示地,并以研究品牌,宣传品牌,展示品牌,保护品牌,普及品牌知识,对国人进行品牌意识培养和引导,促进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进行积极交流作为其最务实、最根本的目标。
而今年6月30日,全球华人推动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工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标志着中华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工程步入实施阶段。
2005世界著名品牌大会暨第二届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大会主席周茳钐钧说,全球华人推动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十分重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压力,中国企业要想提升和发展,就必须首先做大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第一个瓶颈就是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寸步难行。
在此次品牌大会上,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董事长田鹤年、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张伟超、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王国泰局长等应邀出席发言。来自美国、南非,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知名代表人士,先后发言表示全力支持配合推动民族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