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地方写真

地方写真

定西 :由不宜人类生存到山青民富

漳浦:海峡西岸的明珠,投资兴业的热土
建始:打造和谐之音
桂林:投资热土,生活乐园
长机科技
健全连锁经营网络 提升为农服务功能
正是满园春色时
大庆:激情写明天


建始:打造和谐之音

刘还枝 华 兹

当湖北省建始县委书记刘志兵、县长王金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崎岖的山路上跑遍了全县21个重点贫困村后,更加感到身上担子的沉重。在一个叫做三里乡高峰村的地方,他们看到了只有一条天晴时才勉强通行三轮农用车的土公路,全村机动车仅有一辆二手摩托车……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嫁莫嫁高峰郎,要娶莫娶高峰女。

位于湖北省西南山区恩施土家族苗家自治州的建始县,距湖北省省会武汉600余公里。实际上,建始素有“天然植物园”、“鄂西林海”、“烟草王国”和“华中药库”之称,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24.2万千瓦,还有丰富的铁、煤炭等储量,其中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立硒矿床,含硒矿石预测储量达25亿吨。尽管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始至今仍然是一个贫困县。

“县域经济必须寻求新发展”,为了摆脱贫困,建始县委、县政府首先把发展的眼光放在农村,在整合资金、技术、物力、人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后,出台了解决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战略,力争不让一个贫困村掉队。在2001至2004年间,建始县在包括高峰村在内的39个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内实施。建设新公路,实施饮水解困,新建沼气池,扶持、带动一批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村,如玉兰坪村的药材、红沙溪村的魔芋、村坊村的葡萄、石牌村的生猪养殖等,形成了地方特色品牌,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初步建成魔芋、畜牧、药材、林果、烟叶五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生存环境大改善。在许多村基本实现了生活能源清洁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当地群众诙谐地说,生活的改善,解放了男人,漂亮了女人。

但是这些成绩并没有让建始县委、县政府止步不前,他们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要想彻底改变建始县的落后面貌,必须立足本县实际,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工业富县”之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这一思路下,建始县重点培植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烟草加工、水电、煤炭、建材、富硒绿色食品加工、药材加工、铁矿冶炼等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到2005年5月,电力工业完成产值2187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2.27%;建材工业实现产值1764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17.96%;食品工业完成产值3098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31.54%。电力、建材、食品加工、煤矿等工业支柱已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主体,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全县依托资源优势推出了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新项目,其中铁矿工业化脱磷实验项目已经启动。现在,全县规模企业由原来的15家增加到18家,各乡镇也新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大户,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

教育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为此建始县委、县政府大打教育牌,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将教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建始县第一中学是湖北省的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中取得骄人的成绩,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名列全州前列。

建始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因而这里又是一个民族艺术根基较为雄厚的地方。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当数建始县的丝弦锣鼓最具魅力。历史上,土家族有春节玩花灯时打锣鼓的风俗,其缓急抑扬的曲调,富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魅力。而每年农历6月28日的鼓文化节更是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这里有150年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精华,从其祥和、激昂、悠扬的曲调中折射出建始人对生活的态度——富足、和谐、奋进。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