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

你现在位置: 首页 >文化>


文化
少儿读经热
民歌:原生态的流行音乐
影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阅读 三更有梦书当枕
新书
视觉空间 帕米尔的天空下
鉴赏 青山有约——常道先生和他的山水画


三更有梦书当枕

沧海

《越绝书·外传枕中》云:“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国宝。”或许是枕边书最早的由来。能得宠于枕畔,闲时把读的,除了私密之书,就是消遣之书了。夜阑人静,拾一册在床头随手而翻,看到高兴处,似嘴里含千斤重一个橄榄,喜得抓耳挠腮、憨笑不已,不啻为清福一件。

现代幽默:

《我们都去海拉尔》,张驰的近作,被称为“写出声来”的小说。

在故事的开头,“我”被一个满脸长着头发(实则是胡子)的家伙吓了一跳,从即将启动的火车上跳下来,摔伤了脚,只好取消出行计划。之后“我”摇着轮椅频繁出入各种酒局,参加那些“颓废大聚会”、“迅速晕菜的聚会”……在书里,作者把身边人调侃了个遍,从家人到朋友,一个也不放过,还把文化圈的朋友全扣上怪异的人名,统统揭发,令人忍俊不禁。

  文字间充满北京式的调侃和乐观,段子天花乱坠,人人出口成章,每看一段就会忍不住大笑一阵——那些故事和当事人实在是栩栩如生,似乎是作者的生活片断的“直播”,行文幽默而不浅薄,就像啤酒和葡萄酒混在一起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海拉尔》中的人名,那些古怪的字符串,如 “贾新生力量栩栩如生”,“石老康有为”,“唐大粘糖”,估计作者起名时费了不少心思,也得了不少乐趣。

如果不喜欢连篇累牍,也可以看看短小精悍,却趣意横生的小文章,会心一笑,怡然自得。

《I服了YOU——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出自新浪专栏作家韩浩月之手。

这本书以酷评为主,虽以《大话》为名,但除了开篇的《向大话时代默哀告别》外,并没有多少和大话密切相关的文章。但细细看来不难发现,这些酷评处处渗透着《大话》无厘头的精神,他抨击小资,揭发伪美女,打击纯种绅士,甚至恶搞自己,发问“网络写手,你这只猪头多少钱一斤?”那些“大话”式的,麻辣小龙虾般的句子,会冷不丁地从角落里冒出来,让人会心一笑。

也许是“身在此山中”的原因, 韩浩月写男人很有一手,男人的沉默,男人的可爱,男人的虚伪,男人的娘娘腔……都被他统统陈列于光天化日之下。有人说,韩皓月的确是在认真地写评论,他是认真地旁敲侧击、冷嘲热讽,让人笑得牙痒,所以这些酷评在网上广为流传,有些曾被转载达数百次。

看《I服了YOU》,常常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日日擦肩而过的红男绿女,竟是如此相似。

都市心情:

如果想在睡前有一份闲适的心情,不妨翻翻新出的都市小说。不推荐悬疑、游记、战争类书籍,读后会在梦里东颠西跑,累一身虚汗。适合做枕边书的,当数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十爱》是十个关于爱的故事,张悦然说:“我站在小说深处写我的小说。”

充满奇幻色彩的《竖琴,白骨精》;由童话衍生出的《鼻子上的珍妮花》;《二进制》里的骑士,现实中的同性恋男孩三戈,一直游荡在“我”的身边和文字里;《小染》里的女孩每天都买六盆水仙花,再用亮晶晶的花剪弄死它们,她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这种情绪一直蔓延到她后来的爱情里;而《昼若夜房间》里,只喝黄桃酸奶的女孩莫夕,正在文字、酒吧和陌生人之间,追寻着所爱男孩的足迹——尽管他已死去,有些类似于岩井俊二《情书》的情节……

《十爱》中,张悦然依然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异而不怪”的境界里,人鬼混杂,时空交错,迷离伤感。但从其间能看出她的成长足迹,她笔下的爱情已走过了茫然的青春状态,接近了更浑然的文学境界,越来越善于捕捉爱的素材,发掘爱的悲剧意蕴。她笔下的爱情,就如同我们的掌心——每个人的掌纹都不同,却又相同地布满坎坷,我们早已分不清谁是谁非,就让爱的故事在睡梦中延续吧。

文字美得让人恍惚,语言细致而透明,使用了大量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如“他的话总是能像这个料峭冬天的第一场雪一样紧紧裹住女孩”,独特的想像力跳跃在字里行间。

那些都市人类信手拈来的心情笔记,或许会让你的梦境是另外一种味道。

《清醒纪》的封面极美,大朵的白色花朵,开在大片黯淡葱绿的叶子里,清丽恬静。

这是安妮宝贝的第6本书,据说开创了“小说散文”形式——以城市为核心,将小说和散文糅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时空错落、纷杂缤纷的世界,对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而尖锐的探讨。

排序采用了日历体,如同一直在路上的孤独旅人,随意地记录着身边的一切。每一篇有个简练的关键词,如“北京”、“日光海啸”、“出走”。篇章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阅读。夹杂着许多照片,越南丝上衣、布包、丝巾,天空变幻的光线和云朵,像数码相机不经意的瞬间抓拍。

在编织过许多灰暗悲伤的故事后,《清醒纪》里她开始归于平静,“四月,城市里所有的花都热热闹闹地开了。开得不知道时间的界限。忘记了生与死。开成一片被废弃的大海”。她开始研究生活的细节,描绘三里屯的一幕幕场景,展示雪纺裙和越南丝的质感,反复关注着一双镶嵌着玉石和珠贝的凉鞋。

文字延续以往的风格,清冷决然,只是更单纯凝练,少了浮华的修饰。对于安妮的拥戴者来说,情节已不再重要,她的语言和风格已成为被喜爱的理由,阅读时总会发现其中微妙的用词,辗转的细节,获得意外的小小欢喜。

睡前翻翻她的书,会让人觉得心底清净。

美文小品:

枕边书的最妙境界,莫过于小段美文,读一段,齿颊留香,那一丝香甜就可以带到梦里去回味。

《水云散发》,奇女子李碧华的随笔集之一。

看到这样惊心动魄的题目有何感想,“猥琐的食物”、“沉闷的茄汁”、“裸体月饼”、“充满恨意的菜”……其实它们只是李碧华对于美食的诠释。那个妖精一样的女人,文字洞若观火,美的杀机四伏。然而这本集子里,她只像好奇顽童般记录了港人美食,通篇不离吃,评论些平常小菜,榨菜、月饼、猫耳朵、茴香豆、马兰头,信手拈来,都能借题发挥,在吃食中发掘世相,构筑那些或瑰丽或平淡的小片段。看了不觉食指大动,下床翻出零食以慰辘辘饥肠。  

所谓饮食男女,正是如此。

而由作者娓娓讲述的,章回体的慢拍子故事,也是枕边书的不二之选。

《枕草子》里的文字,适合写在锦笺上,轻轻念诵。

被誉为紫式部之二的清少纳言,生活于10至11世纪的日本,曾做过宫中女官,所以她从女子的视角来看待琐碎的宫廷生活,一一道来那些她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漂亮的事情”、 “懊悔的事情”、“不大可靠的事情”、“人家看不起的事情”……不紧不慢,娓娓动人,比如“高雅的东西”是“淡紫色的衣,外面着了一袭白汗衫的人。小鸭子,刨冰放进甘葛,盛在新的金碗里……梅花上落雪积满了,非常美丽的小儿在吃着覆盆子”。

抹去了表层的浮华和凝重后,宫中的生活也多了些家常味道。清少纳言善于在细节里寻找乐趣,例如她说“洗了头发装束起来,穿了薰香的衣服时,虽然并没有人看着,自己的心里也觉得愉快。”朝廷变换,世事更迭这样的大事,她并不在意,只留意身边的花朵、小景物,衣裳的颜色、窗外的鸟鸣,日本文化中阴柔唯美的一面,在她的文字中处处可见。

随手翻翻,一段段读下去,常常会想,古代的邻邦,也有这样崇尚精致生活的女子。

笔法细腻,文字间是明净妩媚的古旧气味,是让人不舍得一气看完的书。

文中提及书籍:

《我们都去海拉尔:配幽默漫画图文》张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6  ¥22

《I服了YOU---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韩皓月 工人出版社  2003-1  ¥19.8

《十爱》张悦然 作家出版社 2004-7 ¥20

《清醒纪》安妮宝贝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10 ¥22

《水云散发》李碧华 花城出版社 2002-5 ¥18元

《枕草子》清少纳言(日)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5 ¥28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