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健康 我快乐
文/侯若虹 图/冯 进
健身渐成社会新风
曹静霞大学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目前在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供职。已经成家立业的她通常是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务,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要围着3岁半的儿子转。一成不变的日子让34岁的她感到有一丝疲惫。
半年前,她家附近新开了一个健身俱乐部,这让她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变。现在她每周两次到那里学练瑜伽功。在安静的环境中,听着优雅的音乐,跟着教练舒缓的动作,曹静霞感到了精神的放松,也解除了一天的疲劳。
曹静霞说,每周这两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晚上,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促使她坚持健身的原因之一。 曹静霞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但她不希望自己像上一代的很多妇女那样,在拼命工作和照顾家人当中迷失了自己。她认为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体现自己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一个家庭是否健康幸福,女主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很重要。女主人精神状态好,家庭和孩子才会是健康向上的,孩子的性格才能活泼开朗。如果女主人整天病病恹恹,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
贾静霞(前右)在温馨幽雅的兰逸伦健身俱乐部里练习瑜伽功。 |
每逢曹静霞去健身,儿子就由丈夫来照管。而当丈夫在周末约了朋友去打羽毛球时,曹静霞就负责在家陪儿子。她说,我们两人各自有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一直协调得很好,星期天常常是抽时间一起带儿子出去玩。
对很多人来说,健身正在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人都在健身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我们在浩沙俱乐部见到武淑英女士时,她身穿运动服,额头上扎着运动发带,正和一群年轻人在做健美操,脚步轻盈而有弹性,动作干脆利落。得知她今年63岁,退休已经三年,真让人大吃一惊。武女士说她原来从事工程预算工作,虽长年坐办公室,但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使她对很多新鲜事都有兴趣。退休后她最担心的,是离开工作单位会使自己与社会生活脱离。
武女士认为健身活动既可以融入社会潮流,又能锻炼身体,就决定用健身来填充退休后的生活。现在她每天早上买菜、收拾房间,午休后就去健身。在俱乐部她学会了健美操和搏击操,还有非常时髦的街舞,有时还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器械练习一下。这使武女士感到生活非常充实。至于自己的年龄,她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其实,我从心里就不服老。”武女士笑着说。这大概就是她在健身俱乐部中如此快乐的原因。
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营养过剩而苦恼的人也在增加。健身房里有很多人是为减肥而来。
但他们并非都是体重超标的胖子。胡多迦20多岁,从事会计工作。按一般人的眼光她的身材属于正常。但她每周都要去健身俱乐部做两次瘦身运动。她说减肥与瘦身不同,减肥是减去多余的赘肉,瘦身是在正常体形下的“减法”,追求的是比常人的体态还要飘逸和清爽。像她一样,现在很多人的健身目的已经从强身健体变为追求更美的身材和气质,减肥就成为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据中国一本面向成熟女性的生活消费杂志《Lady都市主妇》调查,大约有80%的女性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理想,大约45%的女性有过节食的经历,大约33%的女性服食减肥食品,大约21%的女性坚持通过运动锻炼来减肥。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大大方方地追求外形美带来的精神愉悦,并在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享受这种愉悦。
新颖多样的健身方式
 |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寻常百姓走进了专业体育场馆。 |
曹静霞说,其实她不是一个擅长体育的人。但是现在感觉年龄大了,需要一种锻炼方式来让身体保持健康,并让自己从紧张的生活中放松下来。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曹静霞也费了一番周折。她曾经去跳过健美操,但每次和着节奏强烈的音乐跳操时,总感觉心像是快要跳出来了一样。她觉得大概这样的方式不适合自己的身体和性格。后来经朋友推荐,选择了瑜伽这种平和舒缓的锻炼方式。练了一段时间后,她感到身体的柔韧性增强了,人也精神了许多。
瑜伽功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健身方法。像这样新颖的健身项目现在还有很多。比如舍宾、击剑、水中健身操等等。这些项目都是为了迎合人们美体修形的需要。并有十分个人化的训练安排。这与过去的“锻炼身体”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出现“健身”这个词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不过当时的健身方式多是长跑、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运动场地一般是在学校、工厂、机关或住宅区的空地上。现在在一些老住宅区里,还可以看到已经废弃的用砖头水泥砌就的乒乓球球台。才从温饱的困扰中走出来的人们就用这些简陋的方式去实现强身健体的愿望。
记得健美操刚出现时,很多人看到一群年轻人跟随健身教练有节奏地舞动身躯,除了好奇外还有一些看不惯,觉得健美操的服装太过暴露。当时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样有点像舞蹈的运动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逐渐感到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健身和运动当然成为人们的首选。越来越多的人随着电视里播放的“每天5分钟健身教学片”操练起来。健身就像流行语一样在城市中流行起来。
单一的健美操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健身房里运动器械、街舞、跆拳道、搏击操、芭蕾形体等都有各自的锻炼人群。喜欢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人们,也要租用正式的运动场地才更过瘾。游泳馆、网球场逢年节假日经常爆满。很多人甚至将过去请朋友吃饭、唱歌,改成了请朋友到体育馆锻炼。“请客吃饭,不如花钱锻炼。”那种年轻时“拼命”挣钱,到老时花钱“买命”的做法已经被人们摈弃。
目前北京仅各种健身俱乐部已经超过百家。增加运动和服务项目,办出自己的特色是这些俱乐部面对竞争的共同选择。曹静霞去的那家“兰逸伦美容美体健身俱乐部”,定位为现代女性的“心灵之家”。他们通过健康咨询、心理舒解、瑜伽功、美容护肤、香熏浴、淋巴排毒等多种方式,为客人做身体和心理的全面调理,因而受到很多白领女性的欢迎。
而北京知名的“浩沙健与美健身俱乐部”,则以多种健身项目和中档偏低的价格,吸引各行各业的工薪阶层加入其中。该俱乐部在北京市开设了7家分店,笔者采访了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家,它的固定会员达到三四百人。可想而知,集结在浩沙俱乐部名下的健身队伍是十分庞大的。
登上健康快车
不仅运动场馆内的锻炼热火朝天,在场馆之外还有更多的锻炼人群。北京现在最热门的室外锻炼方式要数登山。地处北京西郊的香山,过去是以其秋天的红叶闻名,现在则是因去那里的登山者众多而闻名。
登香山的人中,以退休老人居多。清晨,结伴而行的老人们坐头班公交车赶到山下,当太阳升起时他们已登上顶峰。在很多老人看来,能像年轻时一样把山峰踩在脚下,无异于证明自己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和四季变换的色彩和山野情趣,都给了退休的老人无尽的乐趣。
家住北京海淀区花园村的刘先生今年66岁,退休以后就和老伴吴女士经常去登山,久而久之,老两口的身体似乎比在机关上班时还好了。前不久,女儿女婿因工作忙,希望他们帮助照看5岁的孩子。老两口心疼女儿和外孙子,又不愿放弃登山。最后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老两口轮流看孩子,轮流去登山,每周两人都各有两三天可以去登山。虽然忙一些,但他们倒是觉得退休生活因此而更加充实和丰富。
不可否认,有些人是因为消费观念的差异而选择在场馆以外进行锻炼。武淑英说,与她一同退休的老伙伴,大多选择了登山、散步、公园晨练等锻炼方式,他们认为去健身俱乐部,每月需要消费几百元钱,不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心理上难以承受。
好在现在少花钱和不用花钱的健身方式有很多。城市的公园大多在清晨6点就开门迎客,买一张月票或年票,十分便宜方便。居民社区里安装的免费健身器材,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健身。在街心空地或社区广场上的露天交谊舞场,男女老少无论水平高低,都可以一展舞姿。还有很多人热中于在晚饭后去街头散步,他们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在笔者的居所附近,散步的人无论冬夏都络绎不绝。
健身方式的优劣,与消费的高低无关,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在香山公园,曾几次发生老年登山者在山上发病或摔伤的情况,以至于香山公园特别设立了救护队以防不测。这与一些老年人一味地“不服老”,做大运动量的锻炼有关。
现在的健身俱乐部都设有健康咨询,为初来的健身者设计健身计划。香山公园也在山路边设立了提示木牌,告诉人们科学的登山方法。北京一位名为洪昭光的医生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方式介绍健康知识的书《登上健康快车》,受到了人们极大的欢迎。该书首印5万册,5天内即告售罄,一个月内销量突破了38万册。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去享受健康的生活。“全民健身”正表达出人们的这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