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今日视点


刮目相看中医药

本刊记者邓树林

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中医药学,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再次显出在重大疫病防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威力,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中药成为市民防非典的首选药。

记者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副校长接受了采访。王庆国,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并获博士学位。这位刘渡舟先生的高足,有着多种社会头衔,最近又新增了两个: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药物组成员、北京地区非典科技攻关临床协调小组副组长。刚刚从抗非典一线归来的王庆国,尽管显得有点疲惫,但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中医抗非典的,仍高兴地接受了采访。

他说,非典型肺炎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属于瘟疫病范畴,运用中西结合防治非典,明显地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方法。接着,了解情况的王副校长,向记者列举了多个这方面的事例。

如大家所知,广东是我国最早发现非典病人的地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是较早介入对非典病人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医院。尽管当时大家对非典这个突如其来的“恶魔”认识不多,但由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州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病人还是愿意到这家医院来。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36例病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病人退热快、激素用量少,现在绝大部分病人已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护人员为零感染。

在北京也有用中医药治疗非典病人的事例。北京长辛店医院是北京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六家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418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所属东方医院接到对口支援长辛店医院的通知。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允岭临危受命,主动请缨。张允岭在长辛店医院负责一个病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科研带诊治,把63位患者分成两个对照组,31例用西医治疗,另外32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庆国说:“从目前已观察的63例患者来看,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在某些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522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宣布:大量实验表明,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板兰根冲剂、新雪颗粒、金莲清热颗粒、灯盏细辛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等八个中成药对于非典型肺炎的不同病理环节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这是专家们在17天的时间里,开展了118批体内外试验,实验使用了近3000只小鼠、1500只大鼠、700只家兔;完成了6200个脏器标本的病理切片和上万次生化指标的测试,并结合临床情况,才得出的中药可对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发挥一定作用的结论。

防治非典,科技先行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是中国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在此次与非典作斗争的重要时刻,由中医研究院牵头,在中医防非典研究和临床方面都发挥着领军的作用。

刘保延副院长告诉记者,中医研究院在近几个月里,已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药物研究方面。如对推荐的六个中医药预防方进行了系统的评价,证明在正常量使用是安全的,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牵头承担的“863”重大项目《治疗SARS中药筛选研究》课题,从几百种上市的中药中,筛选出30种中成药,经动物模型筛选,证明其在清热解毒、抗肺纤维化方面有明显的作用。研究成果在522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二、临床研究方面。中国中医研究院所属的广安、西苑和望京三家医院分别派出医疗队,承包了100张病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诊治和展开临床研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牵头,11家医院参与承担“863”计划《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收治了500余例病人,实行对照观察研究,从初步的分析来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病人愈后、改善症状、缩短症状时间、改善肺部炎症都有一定的优势。其阶段性成果也在69日全国科技攻关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研究显示,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在非典防治方面有着很大的互补性。有关SARS证候规律的研究也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开展的主要课题之一,目前已经通过140余份临床一线医师的调查问卷和大量的临床病例的整理总结,初步总结出了此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基本特征等。

三、信息研究方面。非典疫情发生后,中国中医研究院加快了非典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一线的医护人员,以提高防治的效果,已经印发了1050余万字的SARS信息研究资料。此外,还加快了古代文献的研究,编辑《中医药防治非典型肺炎(SARS)》系列书,目前第一部《中国疫病史鉴》已经出版。

四、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原有以艾滋病研究为主的P3实验室的基础上,经过紧急的改造,建成了中医药惟一一个能进行SARS病毒细胞水平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已经开始有关中药的筛选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中医药的最高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加快了中药抗非典的研究步伐,承担了教育部两项抗非典的攻关项目。课题组正紧张地进行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明显的抗渗出、抗肺纤维化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牛建昭、王继峰教授还主持承担了教育部首批非典科研攻关项目——“新型非典防治中药复方开发”的研究。此研究方向主要针对SARS病毒感染后病人肺组织纤维化的独特症状,开发新型中药复方制剂,改善SARS病人的生存质量。据记者了解,此研究项目已出现好的苗头:中药G与激素P偶联使用,存在明显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激素的毒副作用,并明显提高疗效。研究人员将微米中药脂质体制剂B2,采用定量压缩雾化技术对模型组大鼠进行给药。给药时,药物不需经过胃肠道和肝,不仅起效快,用药少,而且因此能减少激素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两位专家称:“微米中药脂质体”是新型中药制剂,如果研制成功并能在临床推广,不仅可以加快当前对SARS的防治,而且将对中药现代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目前,课题组全体人员正夜以继日地工作,加快进度,力争攻克此课题。

著书立说,为防非典助力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重大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理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疫情发生以后,中医药专家立即开始研究探索非典型肺炎的发病和诊疗规律,积极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病人,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孙霈就是这众多专家中的一员,他在从事非典救治工作的同时,系统观察并总结了非典的传染特点、病变规律及中医证候特征。他用两周的时间,与王小红合作就写成了专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防治》一书,于2003511日由国家卫生出版的权威机构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本经著名中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审定的专著,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医病名命名为“肺毒疫”。作者在书中系统地分析了非典的中医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证候特征、隔离消毒措施、中医预防措施、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这本书的出版,对非典的临床救治、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一般的读者了解、预防非典也极有参考价值。

中医的尴尬

非典型肺炎这个恶魔,早在去年11 月就在广东出现,随后于今年春天传到北京等地。西医最先介入对非典的防治,然而,在疫情出现的早期,祖国的传统医学在参与抗非典的防治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中医专家王庆国说,“历史上,中医在瘟疫病的防治方面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为什么此次被称为‘国难’的非典流行时,却不能发挥作用?这是值得思考的。一般人对中医不了解也情有可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有个别权威人士也对中医防治非典的作用持怀疑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祖国的优秀医学遗产中医药学在非典这个大敌面前,出现了尴尬。广东在4月就邀请北京的中医药专家到广州协助治疗非典病人,并且还被请到香港参与救治。而在北京,尽管中医专家们摩拳擦掌,亟想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从4月初到5月初,想介入非典的治疗都十分困难。”王庆国说。即使这样,许多有良知的专家仍然在努力工作。

转机出现在58日。

是日,温家宝总理在以吕炳奎为首的一批中医专家的紧急上书上批示:“在防非典中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实行中西医的结合。”

同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吴仪与在京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自称为“小女子”的吴仪发出了比“大男子”更为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医是抗击非典型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广大中医药医务人员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共同完成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使命。”并指示:“各级卫生和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抓紧组织力量开展中医药科研攻关工作,积极探索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方法。”

自此,各级行动起来了。中医药参与防治非典出现了转机。

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出资数百万元,对十几个临床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

科技部出资百万元,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科学研究院、医学科学研究院共同担纲,筛选出30多种对抗非典有效的药物;

58日后,中医院对口支援非典型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的措施迅速得到落实;

58日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免费给小汤山医院、煤炭总医院和长辛店医院送去汤药或中药制剂。

59日以来,中医药大学又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进行抗非典病毒中药筛选工作。

……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去年,记者采访中国中医研究院刘保延副院长时,曾谈到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他说:“尽管中医中药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但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较大的贡献。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上次采访离此次采访相隔不到一年,记者问这位中医专家,经过此次与非典作斗争,对中医药有没有新的认识,他说:“经过与非典较量,我对中医药的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庆国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非典的出现,对中医是机遇,也是挑战。”他说,这次中医参与抗非典的事实说明,中医治疗急症不是不可以的,广东的医生到香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中医不仅仅是单治慢症,只要加强临床研究,早参与,早治疗,中医对重症、急症、难症也是有效的。

王庆国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他说,平常我们常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其他领域,也许是这样。但我认为,在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医学领域,就不一定对。我认为,要用“世界语”讲清中医药学,就是说,要运用现代已有的科学知识来研究中医药学,用现代人类已掌握的科学知识来解释中医药学,把中医药学的研究和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医药,不但中国人知道,也要让外国人也懂得中医药学。尽管中医的发展前面有不少困难,道路有曲折,但我认为,只要中医药跟随上现代发展的步伐,前途是一片光明。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