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新型的公共卫生体系
本刊记者邓树林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终于使多年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重新提到政府和公众的面前。这场被称为“灾难”、“国难”的非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思索,太多的忧患。也许要卫生专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花上许多年才能总结出足够的经验来。但关注你身边的健康——公共卫生问题则不能这么等了,应该立即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健康做起,构筑一道预防各种传染病的长城,重构新型的公共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就在你身边
在非典发生之前,记者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
一对打扮入时情侣,驾着私家车在兜风,不一会儿,从车窗扔出擦手的纸巾;
一对母女在街边溜达,女儿手中拿着雪糕,雪糕吃完了,女儿问妈妈,雪糕棍往哪里扔,母亲一把从女儿手中夺过雪糕棍,顺手扔在一边;
大街小巷的垃圾筒,不知何时,也不知何人发明,竟成了上街入市的男女吐痰的公共痰盂,遍体痰迹,脏不忍睹;
一辆急驰的出租汽车,突然戛然在路边的花丛停下,别以为有人搭车,是司机要方便了,尽管是众目睽睽,那他也全然不理会;
路边炸油条,做煎饼的有一阵到处都是,食客吃完后,那些本不干净的包装纸随处飘荡;
自己的办公室脏了,找一把扫帚一扫,撂到门口了事,尽管卫生间近在咫尺,也不劳这个神,反正有打扫卫生的人员去清扫,久之,习以为常。
以上所列,还不是不文明行为的全部,香港《亚洲周刊》在一篇题为《中华民族十戒,脱胎换骨抗疫》的文章中,列出了十大陋习,乱抛垃圾、随地吐痰、随地便溺、群食共餐等等都在其中。
干出这种不文明行为的,不都是没文化的人。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令人费解的是,直到今天,各种传媒、各级政府反复强调要注意搞好公共卫生,讲文明的时候,这种事还在不断发生。
5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高碑店分队就对一起高空抛撒垃圾的事件进行了查处。城管人员问他为何干出此等不文明行为时,这名当事人说得很轻巧,就是为了“图个省事”。殊不知他自己一人图省事,有多少人遭殃!其实环境污染了,他自己也深受其害,岂能幸免!真是害人不利己!
吐痰为何禁而不止?
 |
自2003年4月25日上海将随地吐痰罚款的最高额上升到200元后,吐痰现象越来越少,新规定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
中国是礼仪之邦,北京是首善之区。吐痰为何禁而不止呢?
记者曾采访过一些出国劳务人员。我问他们,你们在国外为什么不随地吐痰,回国后为什么立即“返生”,这是什么道理?他们说,人家有法律,管得严,发现一次,罚得好厉害啊!你敢吐吗?记者接着讨教,问他们,那你们为什么一下飞机,一踏入自己的土地,就大吐起来。他们笑而答之,吐了也没人管。
看来,治理吐痰这件“小事”还应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单一措施是很难奏效的。有专家指出,一是还得从提高国人的素质入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从小教育小孩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
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李鲲女士认为,要去掉这种种不文明行为,应该提高国民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她说:“此次世界这么多国家发生非典型肺炎,而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没有发生,我认为这与日本国民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无关系。”
又有专家认为,在一个讲法度的国家,什么事都应立法,有法可依。治国还须用重典。
这一理念已被很多地方政府所接受。最近,上海、广州等地都出台了处罚随地吐痰的法规,如广州,一经发现在大街上吐痰者,课以50元的罚款,并要把痰擦拭干净;上海处罚更厉害,罚200元,同时也是要把痰擦拭干净才能走人。
当然,任何法都不是万能的。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路永宽就提出了一个人文关怀的理念。他说,随地吐痰确是国人一个非常顽固的陋习,要除掉这种陋习,惩治罚款等措施自然不能少。但是,完全靠罚款来制止这一现象并不是惟一的途径。人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让市民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既不文明也不卫生的行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公共设施上也应考虑到百姓的需要,那么这种人文关怀所起的作用就会更有效、更深远。
野生动物,非典祸首?
人们常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广东人的胆子大,敢开风气之先。云:“广东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敢吃,地上跑的,除了四条腿的桌子不吃的以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敢吃。”又云:“背部向天的动物都可以吃。”
今天,这句话终于由褒入贬,再也不能那样肆意妄为了。
 |
艺术工作者在模特身上绘出不要食用果子狸的画面,告诫市民警惕果子狸,远离SARS,同时也呼吁人们不要滥杀野生动物,给人类一个和平的世界。 |
非典型肺炎病毒可能来源于动物的猜测终于得到了科学的验证。5月23日下午,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向社会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人类非典型肺炎病毒前体来源于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果子狸和貉标本中,分离出与人类非典型肺炎病毒极其相似的病毒。
另外,一支由农业部、解放军军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的专家们组成的小组,在病毒起源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专家们已从蝙蝠、猴子、果子狸和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已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非典型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对这一成果,曾参加过广东乃至全国多个城市首发病例调查的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科主任黄文杰博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查出了冠状病毒与果子狸的99%以上同源性,但还不能一口咬定是从果子 狸身上传染给人的。”
尽管还不能说是野生动物将非典型肺炎病毒直接传染给了人类。但专家们还是一致认为,人们最好不要食用任何未经动物防疫机构检疫过的动物性食品,特别是那些野生动物。
然而可悲的是,尽管专家们苦口婆心地告诫那些暴殄天物的食客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了,但一些食客仍然我行我素。世界卫生组织刚刚解除对广东的旅游禁令,一度冷落的以吃野生动物为主的食店,又恢复了昔日的火爆。这些人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宁做饱鬼,不做饿汉。”
广东现在已向吃野生动物的陋习宣战,广东省、广州市决定再次重拳出击贩卖野生动物,改变广东人吃野生动物的陋习。广州市工商局天天派出执法队对全市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及酒楼饭店进行严格的巡查。
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染,立法势在必行。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呼声甚高。在国家的法律来不及出台前,各地已先行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就出台了严管果子狸的七条措施:1、清点果子狸的数字,实施编号封存。2、不得出售、外运和自行宰杀果子狸。3、养殖场与周边居民隔离,每天进行消毒。4、果子狸的排泄物经集中消毒处理后挖洞深埋。5、饲养员每天检查体温,加强消毒,工作时戴口罩。6、养殖场每月10日、20日、30日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告饲养观察等情况。7、养殖场有关人员最好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中国古训:病从口入。现在,某些野生动物带有非典病毒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一些人还那样固执,顽固地非要食野生动物不可呢?看来,这同每个公民的文化素养、对科学的认知程度以及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都有关系。一个人形成了某种习惯,要他在一天之内改掉是做不到的。这要做反复做宣传工作,晓之以理。专家说光有这一点,还不够,还得有法律做后盾。如果没有法,要想让那些对野生动物有食瘾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样,现在该是改掉各种陋习的时候了。
公共健康也被忽视了
这些年,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与公共卫生关系十分密切的公共健康也被忽视了。
中国是一个面积很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至关紧要。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这个号召也指明了中国体育的本质。在这个号召下,曾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开展具有广泛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体质,为国家的建设输送了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身体健康的高素质的建设者。不知从何时起,机关、团体、工矿企业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渐渐地式微了,广播操不做了,工间操没有了。甚至连一些大学也不做广播操了。人们吃得好了,但身体素质并未“水涨船高”,君不见,学校的“豆芽菜”多了,胖墩多了;而社会上呢,城市病,富贵病,如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病人多了。有数据表明,此次非典型肺炎在一部分地区流行,死亡的病人不少是那些年纪较大、伴有其他疾病的病人。
经过此次与非典型肺炎作战,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体育应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为本质,那种只注重体育的锦标主义的倾向应该改变,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增强国民的素质,以抵抗各种疫病的入侵,还体育的本义。
一个国家要强大,不是靠几个冠军,而是靠全体国民都有强健的体魄。只有全体国民健康了,才能有强大的国家,江山才能稳固。
是重构新型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时候了
非典型肺炎这个恶魔在我国一些地区肆虐以后,公共卫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进一步思考公共卫生的方方面面:南方的一些城市守着江河却没水喝;一些北方河流甚至出现了“有水皆污,有河皆干”的局面,生态功能几乎丧失了;与大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假冒伪劣药品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药店的柜台;不合格的食品进入了超市……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卫生专家王庆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典在我国发生,并在一些地区流行,反映出我国对公共卫生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认为传染病不是什么大问题,以至出现把结核病医院改为胸科医院的事情。当非典出现时,措手不及。”他提出,通过非典此事,要结合做好生物反恐,建立信息沟通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对各种流行病毒的研究。他强调,国家一定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现在是重新构建新型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时候了。
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经费不足是其中之一。以2000年为例,国家财政总投入15886亿元,卫生占国家财政1.74%,为272亿元,而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仅占其中的10%,只有30多亿元。还有就是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缺乏,首都北京属全国医疗卫生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然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也只有大约5000人,受过正规专业训练、业务到位的不足50人。全国,特别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旧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打破了,新的模式又没完全建立起来,缺乏一个完整有力的指挥系统。有的地方,甚至省级都没有公共卫生的管理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你又怎么能让它从容地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非典让我们交了沉重的学费。重建一套指挥有力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此其时也。
中央政府五项措施推进公共卫生建设
今天,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防治非典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工作逐步走上科学、法制、规范、有序的轨道。
温家宝总理6月17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就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听取专家们的意见。他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温家宝指出,经历了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这项建设:
一要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应急救治体系。
二要进一步完善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
三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舍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四要加强疾病诊断、治疗、防疫的科学研究。
五要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改变陈规陋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温家宝总理深情地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建设,更加重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重视对社会的管理,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而在各种公共卫生问题中,农村的公共卫生最令人堪忧。出生在农村一个教育世家的温家宝深知农村的医疗状况,他在一次全国农村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深刻地指出了农村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力量不足,疫病监测体系不健全,农民普遍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防范疫病的意识差,农村存在着非典疫情扩散的渠道和隐患。”
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永华调查,农村医疗机构三分之一解体,三分之二垂死挣扎。农村的一些老人告诉他,他们十分怀念昔日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首创。最兴旺的时候,合作医疗覆盖了中国90%的行政村。
据世界银行的调查,仅设置“赤脚医生”一项,就将中国的医护人员比率提高了一倍;人民公社晚期每个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医疗水平,在其他国家约需数百美元才能达到。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惟一范例”。
今天,公共卫生问题是目前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西部7省(自治区)仅获得5%的医疗保健经费,四分之一左右的医疗保健经费倾斜富裕地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有统计显示,目前农民缺医少药的情况还非常严重,因病致贫的人口已占到贫困人口的50%。因此,目前,还是毛泽东1965年说过的那句话:“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新一届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农村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把做好农村的卫生工作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此次非典发生后,中央政府立即做出反映,为了做好农村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制定了做好农村防治非典的九项措施。九项措施的第六条是实行"三就地"原则,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对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必须实行属地管理,坚决做到就地预防、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对患者绝不能送回原籍或推向社会。第七条是对农民患者一律实行免费医疗。各地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项政策。农民(包括农民工)中的非典患者,从留验、隔离到治疗的全过程一律实行免费,包括免费提供住院和伙食。
这九条措施对各级地方政府全身心投入与非典作斗争,对农民患者安心就医,对稳定全国防治非典大局的积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一些地方行动起来了。河北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五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和三线监控体系,以切实加强非典及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个伟人说过,一个善于从失败和教训中学习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人民经过此次非典的洗礼,一定会比平常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中国的国民素质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中国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