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
   
 
2003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华情缘 >

中华情缘
华人世界
车巍:为中国公关
港澳专递
香港公务员薪酬为何不提反降


编者按:长期以来,如何解决财政赤字,始终是困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经济问题,解决财政赤字也成为政府以及经济学者和专家不断探讨的课题。香港特区政府出台公务员减薪的重大改革措施,符合香港的经济发展实际,既可缓解近年来的经济困境,又表现了公仆的率先垂范。这种做法不只在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在效仿。

香港公务员薪酬为何不提反降

               文/ 何德龙


2003年2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经过反复研究及和与公务员团体磋商,决定全体公务员明年和后年分别减薪3%,至2005年共减6%。根据这次减薪方案,政府预计在2003——2004财政年度可减少财政支出8.75亿港元,2004——2005年度可节省43.75亿港元,2005——2006年度,则可累积节省70亿港元。

为何要减薪?

虽然减薪,但仍符合香港基本法有关特区公务人员薪酬水平不低于1997年的底线,因此也获得了公务员的支持。相信在实行包括减薪等多方面措施之后,香港的财政赤字可以在数年后消除。同时,随着全社会工资成本的下降,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将重新得到加强,可以继续保持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保持繁荣稳定局面。

不久前,香港医院管理局召开会议,通过减薪决定,该局下属的5万员工将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向下调整工资水平。医管局行政总裁何兆炜说,医管局愿意与市民共渡时艰,他本人自愿在2003-2005年新的3年任职合约中,将自己的年薪降低8.4%。何兆炜目前的年薪为491万港元。

跟随何兆炜自愿减薪的,还有30多位医院行政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平均减薪幅度为8%。估计仅这些高层人员一年薪酬开支就可节省近千万港元。

据香港传媒报道,港府在2002年年初委任一家顾问公司,对于像医院管理局这样的12家政府资助公营机构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调查后该顾问公司作出结论说,公营机构不会倒闭,高层管理人员又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声誉,因此他们的薪酬应低于市场水平。这12家公营机构是医院管理局、香港证监会、金融管理局、九铁公司、地铁公司、贸易发展局、强积金管理局、市区重建局、机场管理局、旅游发展局、科技园和生产力促进局,其中与医管局何兆炜总裁级别相当的高层人员有79人,他们当中年薪最高的有900万港元,最低的也在300万港元以上。2002年这些公营机构大都跟随公务员减薪,高层人员甚至主动多减,显示了与市民共渡时艰的决心。


2002年10月份,香港18万公务员已经第一次减薪,高、中、低级公务员的减薪幅度分别为4.42%、1.64%及1.58%。此项措施在本财政年度已经为政府财政支出节约15亿港元。12月,特区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经济已经数年维持低迷局面,政府财政收入没有增长,支出却一直保持增加态势,政府已经出现财政赤字。而工薪成本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投资、贸易、生产、服务各业的发展。香港私营机构已经为降低成本多次调整薪酬,作为薪金水平一直偏高的公务人员和公营机构人员的薪资有必要再次做出调整。

为配合特区政府削减财政赤字的目标,公务员事务局将在上一次减薪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公务员减薪问题,目标是通过削减公务员薪酬以及通过自动离职、退休人员不补缺等办法,为政府每年节省200亿港元财政开支。

贫富悬殊,阶层分明

薪酬制度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有经济学家说,经济学其实就是财富分配学。香港私营机构的薪酬由市场需求决定,公务员薪酬制度则是从港英时代延续下来的,主要特点是与私人市场挂钩,涨落相随。从世界范围薪酬水平看,香港可以说是高薪地区,尤其以四类人士为最,即政府高级官员、私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著名艺人和大学教师。

政府高官方面,据介绍,特区政府的几位司长原来年薪约为240万——280万港元,2002年7月1日香港改行“高官问责制”,“司长”这一职务退出公务员队伍,如果原任司长不获聘为“高官问责制”下的司长,就以所谓“黄金握手”的方式一次性领取1200万港元的退休补偿,以后每月还可再拿7万港元左右的退休金。如7月1日后被行政长官聘为新一届政府的司长,新的年薪为400万港元左右。除了最高级别官员外,政府中高级官员中年薪几十万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而公营机构人员的工资,一般比照同职级公务员,并略高一些。目前,公务员薪酬占港府财政支出的70%,因此消除财政赤字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

私营机构,也就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更高。和记黄埔集团董事总经理霍建宁被称为香港首富李嘉诚麾下“第一猛人”、“超级打工皇帝”,2001年他的年薪加股权收入超过亿元。又如全香港10家最大银行行政总裁的年薪平均为1575万港元。

香港高校教师如正教授,月薪8至12万港元,另加每月4至6万元的房屋津贴,待遇超过欧美国家教授2至3倍。而香港艺人的薪酬可能更是天文数字。据报载,歌星陈慧琳年收入2160万港元,容祖儿1770万港元。像成龙、周星弛、刘德华等明星,片酬、出场费和广告收入更高,只不过他们往往也是投资人,属于老板级了。

公务员、公营机构管理人员、大学教授的薪资实际上都是由政府支出,其水平也直接或间接由政府决定。香港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政府本来是个富有的政府,但连年经济不景气,也开始出现财政赤字,2002财政年度预计赤字达630亿港元。但就在2001年以前,公务人员的薪酬还是逐年增加的。

香港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一直居世界前列,同资历的公务员与私人机构人员比,公务员一般高出一大截。以文书助理为例,在政府工作的月薪约1.2万港元,在私人机构则只有8100元,两者相差47%。


有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私人机构雇用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其说是市场决定的,还不如说是老板决定的。因此高级公务员薪资与私人企业挂钩意义不大。只有私人企业的普通员工的薪酬,大体上由市场需求决定,对公务员薪资有参考意义。 香港薪酬水平最低的有三类人,基层员工、领取综援者(相当于最低生活保障)及家庭佣工。例如在快餐店打工者,每小时收入十几港元,月薪只有5000港元上下,而全香港月入5000港元以下的全职员工有11万人。老人、单亲家庭、失业人士、长期病患和残疾人士领取综援的有20多万人。外籍或外地佣工在香港有23万人,法例规定他们的月薪为3670港元,但雇主包吃住,一年付一次探亲路费。所以外佣的收入实际上比低收入的本地员工还要好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是一个贫富悬殊、社会阶层分明的社会。以住房为例,富有的一族住山顶或海边的豪宅,而领取综援金的人,一家几口挤二三十平米的房子是很普遍的情况。以4口之家为例,政府规定:如月收入少于1.48万港元,并且家庭资产少于38万港元的,可租住政府公屋,租金相当于市场租价的五分之一,但面积不能超过30平米;月入低于2.1万港元,资产净值少于48万港元的家庭,可购政府建的居屋,售价比私人楼宇低40%——50%;月入和资产超过此限的家庭就可划为富户,他们租公屋要加租,购居屋要加价,想住更大一点的房子,只能租住或购买市场价的住房,如此渐进传递,形成香港特殊的楼市。 而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楼市泡沫破裂,有7.3万户以贷款购进市场价房产的业主变成“负资产”业主——房价贬值过半,现值不够还银行的贷款与利息。负资产的出现吓退了无数准备改善住房的白领,楼市链条断裂,香港出现大批空置楼宇。受楼市跌落的影响,香港许多行业都陷入困难,市民消费意欲低迷,企业和市民破产的个案增加,失业人数逐月增加。

减薪不如减人,减人不如“并庙”


据报道,亚洲全融风暴之后,同样受到重创的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等国,都已经不同幅度地调低了公务人员的薪酬,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香港社会也开始呼吁公务员要减薪,不能再端“铁饭碗”,薪酬应与绩效挂钩。特区政府作出减薪决策后,行政长官董建华和众多政府高官反复与各个公务员组织谈话,做思想工作,并反复表明会以身作则,从自己减起,减幅要超过其他公务员。经过一段时间,减薪的趋势逐渐被绝大多数公务员接受,并促成了2002年10月第一次减薪的成功。

薪酬制度折射出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现状、劳资关系、人才需求与消费方式。香港各界逐渐认识到,高薪加大营商成本,影响竞争力,抑制香港其他优势的发挥。特别是现在经济全球化加快,香港与周边地区经济竞争趋于激烈,旧的薪酬制度如果不改革,带来的矛盾会日益突出。

通过第一轮减薪,特区政府也意识到,从长远看,在自由经济条件下,改革分配政策要预留空间,便于做出灵敏反应,即减薪不如减人,减人不如“并庙”。所以自2002年开始,对部分职能上相关联或有重叠的政府部门,进行了旨在提高效率的合并“消肿”。

据介绍,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全香港受薪者总体工资水平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一,2003年将会继续下调,而与此同时,香港的经济竞争力正在得到恢复,失业率到2002年底已经连续下降,对外贸易开始恢复增长。相信经过进一步的调整,包括特区政府一直努力推动的经济转型,香港会恢复往昔的活力,“东方之珠”仍然会保持住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