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
2003年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万象 >

社会万象
京西第一州
中国民族医学的瑰宝——瑶医
中医中药出洋闯世界
住廉租房的人家

梅河口:"城市拉动"跨越式发展

佛指舍利的供养地——宝鸡


住廉租房的人家

本刊记者  张娟

张新冬的思维还算清晰,尽管用他弟弟张新伏的话讲“他说话东一句西一句的,没谱”,但他还是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喜悦的心情:高兴,当然高兴,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搬家。张新冬搬进的是政府每月花500多元钱为他租的房子,他是在北京市廉租房第5次摇号配租时被摇中的住户。

                         19平方米屋檐下的8口人

张新冬一家人的梦想是住上楼房。

冷空气过后的北京上空又是一片灰蒙蒙的,费了半天劲,七拐八拐之后,我们来到了张新冬位于连丰胡同的家。上午9点多,但张家8口人中除了张新冬在一家医院当临时工的爱人去上班、7岁的儿子去了学校外,其余6人都在家:两位退休的老人、没工作的两兄弟、张新伏的爱人和1 岁多的孩子。

张新冬的妈妈侧着身子把我们让进了屋里,她手里拿着刷子正在刷锅。迎出来的张新伏高高大大,在这拥挤的屋里显得很占地儿,随后从旁边闪出来的张新冬出来打招呼:“你们是中国杂志的?”——之前与张新冬通过两次电话,告诉他我们是杂志社,看来还是没被记住。张新伏悄声告诉我们他哥哥是精神分裂症,一直靠药物维持,不犯病时看起来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张新伏说就不招呼我们坐了,看看四周确实是没什么地方可坐,屋内惟一一把小红转椅显得很抢眼,这是张新冬的儿子做作业时用的。这几天北京的最低气温已到了摄氏零下6度,但屋子里并不怎么冷,张新伏说因为没地儿,家里就生一个炉子取暖,放在在进门的地方。屋子小,人多,所以到最冷的时候也能将就着扛过去。

张新伏说他们家的“正房”原来是一个套间,一个10米,一个9米,父母带着他们姐弟三人住。在他的感觉里,小时候家里“还算宽敞”。后来姐姐出嫁了,哥哥张新冬结婚时把两间房隔开,大一点的那间给哥哥住,他和父母挤在小房子里,等到自己结婚时,只好把原来房前的一小块院子围起来给自己搭了一个4平方米的新房,还有一小块地儿做了他家的厨房和共用的“客厅”,为此他家遭了邻居不少反感。

                        “廉租房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张新伏领我们看了他们三家人住的地方,张新冬住的大屋这几天正在搬家,结婚时打的组合柜和冰箱已经搬到新家那边,就剩下一张床,地上凌乱地堆着些包包裹裹的。张新伏说等哥哥搬走了,他们三口人就可以搬到大屋来住。张新伏的小屋因为是搭建的,墙壁很薄,显得有些冷,操着四川口音的张新伏爱人让孩子跟我们打个招呼后安静地坐在床上看着电视。

最后来到老两口住的屋里,这是当年的“正房”中的一间。屋后有一个小窗户,但被堆放的东西挡住了大半,光线很暗,所以白天也开着灯。灯挂得很低,张新冬的爸爸张志光侧身倚在床上,脸被节能灯管照得惨白,老人说自己身体不好,做过手术。床是这间屋里惟一的大件,被一个长长的条几平均分做两块,老两口各占一块,刚好是能躺一个人的样子。看到我们进屋,老人坐了起来,他眼前的条几上,放着半碗面条,一份《北京晚报》。老人说他胃不好,所以吃饭有些吃力。他今年68岁,原先是北京环宇电器公司的工人,他们厂子现在已被合并了,这几年单位并来并去变化很大,但他的档案关系一直随着厂子走,现在单位给办了医保,所以他看病吃药自己负担的不算太多。老人说话慢条斯理的,但挺健谈,他说自己退休挺多年了,但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在这个家里依然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两个儿子没工作,娶的两个儿媳都是外地人,他们全家每月的进项是二老的退休金1400元,大儿媳当临时工的300元。现存国家每月又发给大儿子张新冬困难补助400元,这样,大儿子一家三口生活费基本上能自己负担,老人日子就松快些,“如果没什么意外,每月我们还能存个三百二百的,不然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事怎么办。”老人说这次廉租房是给脑子有问题的张新冬申请的,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家是不是符合条件,“看电视、看报纸看到人家摇奖(摇号),我们也想试试,没想到还真成了。头过年后,我们才去到街道申请,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房了”。儿子能住上廉租房,老人说一方面很高兴,感谢国家给我们的照顾,但还是想怎么样自己能把日子过得好起来,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家的问题。“你说,都一样是人,凭什么人家能解决,咱就得总靠照顾,不过像大儿子这辈估摸是没啥指望了,到孙子那时候也许就会好了,”老人说。

提起两个儿子,老人浑浊的眼里透着无奈。大儿子今年40岁,原先给人修家用电器,算是有点手艺,可脑子出了问题。最先他闹腾,家里人总以为他脾气不好,尽量不去招他。后来有一次闹得太大了,老人清楚地记得是国家50年大庆那年,谁也管不住,管片的警察帮着把他送到医院,一查,是精神分裂症,住了一个半月医院,现在每天还在吃药维持着,大夫说如果不受刺激,心情平和些就不会犯病。现在他老闹腾着要给人修东西,可哪敢让他干呀,万一犯了病,修不好再给人家搞坏了,挺老贵的东西咱也赔不起。小儿子张新伏38岁,打小得过肺结核,太重的体力活干不来,一直也没找到正式工作,打了10多年零工,帮人家卖过衣服、在装修公司干过活、自己摆过小摊,总是有一搭没一搭,这不最近又没工作了。

张新伏劝父亲别着急,他说自己这么大个子一家三口让父母养活,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他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学历低、没技能。他掏出一本结业证给我们看,是东城区职业培训学校的“低压电工”培训证,他说等这几天把家搬完,他会接着去参加“高压电工”的培训,据说这两个培训都结束后,就可以去找地方当电工,“我也知道现在找工作需要门路,需要朋友帮忙,自己是个穷人,穷人不会有什么朋友”,但他还是想去试试。他说孩子再大点,他爱人也能出去找工作,这样家里的日子兴许能慢慢好起来。

对于自己的病,张新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脑子受了点刺激”,他说自己最早是干个体的,在北京“买电视还要票”的时候就开始修家电了,他拿出当年的一本维修记录给我们看,一手字惊人的漂亮。“你看我们家有多少台电视,全都是我当时很便宜地收来自己拾掇好的。”连同新家那边,张新冬家每间拥挤的小屋里都有一台按键式的旧式电视,张新冬说他不服气自己那么多年就白干了,将来要把自己的事业拣起来,现在屋子里角角落落都堆着他他当年置办的电器配件。他妈妈撇撇嘴小声说,自己屋里的那台电视有时有影有时没影,电视台里演廉租房摇号那天她就没收着,是儿媳妇呼着喊着告诉她的。

                               妈妈的心愿   

生活的窘境使老人面色沉重。

张新冬的妈妈说自己是个特想得开的人,否则的话早就愁死了。提到房子,老太太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这房子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她说知道自己家被摇中号了,她当时就打电话告诉了一圈儿的亲戚。这些天,政府指定的中介公司为他们找房子,先后找了几处,远些的地方房子面积大些,考虑到儿子的身体情况,最后他们家还是选定了北新桥附近的一间11米的平房,这房子离家近,骑车也就十分钟的功夫,另外孩子上学也近,有个事儿大家好照应。老太太对新租的房子很满意,“是人家的私房,准备给孩子结婚用的,有一小厨房,还装了土暖气,挺好,签了一年合同,如果人家用,明年到期就再找房,不用的话,就可以接着住。”她说这两天全家正忙着帮张新冬搬家,老太太说他们用家里的小三轮拉了几趟,“没找搬家公司,这么近,东西也不多,不值得,再说‘脚费’也太贵,听说得200多块钱。”

老太太说大儿子搬走后,家里就会宽敞多了,她打算把张新伏住的那间小屋空出来,有亲戚来了也有个地儿呆了。这么多年,除了女儿外,所有的亲戚来他们家都没吃过饭,因为家里根本没有摆放饭桌的地方,家里现在吃饭分三摊,每家都端回自己屋里去吃。老太太说亲戚尽管不富裕,可没少帮他们家,不说别的,单是到人家里去洗澡,就给人添了不少麻烦。夏天家里房顶上放个大汽油桶晒水洗澡,可冬天就没法子,外面澡塘实在太贵了,洗不起,“以前是六元钱一个人,现在听说涨到十几块了,我们就只好到闺女家、到亲戚家去洗。”

老太太说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楼房,北京这几年这儿那儿的都在拆迁,一直在盖新房,但不知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家。她说自己今年66岁,如果这几年要能赶上,“我和老伴再活个十年八年的,也在楼房里住一住,那死了也闭上眼了。”

从老人家里出来后,张新伏带我们去了张新冬在北新桥的新家,面积不大的屋子,粉刷得很干净,从原来家里搬过来的组合柜、冰箱已码放好,刚好还留出一张床的位置。张新伏摸着刷着绿漆的暖气片,带着羡慕的口气说:“比家里强多了,还有暖气。”

链接一:

                               城镇廉租住房

《北京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本市非农业人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的租金补贴或者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

链接二:  

                   哪些人可以申请配租廉租住房?

北京城近郊区申请廉租住房的家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经本市民政部门批准、连续享受本市城市低保待遇一年以上的家庭;或者需保障的其他家庭;

2、 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5(含)平方米以下。

链接三:

                             各城市实行廉租房方式

    北京:据了解,在北京像张新冬这样同时符合享受北京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待遇,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7.5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大约有1万多户。

北京市廉租住房管理部门根据每年的资金情况和筹集房源数量决定城八区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的家庭户数,对已登记的廉租对象家庭主要采取摇号的方式,摇号配租原则上一年二次。北京2001年11月启动廉租房制度,截至目前,已进行了5次摇号,产生了配租家庭998户。北京市解决廉租房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给他们发放租金补贴,租金补贴的标准是按照人均1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月补贴25块钱。第二种方式是,住房已经达到标准的家庭是通过租金减免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困难。现已开工建设第一个3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工程,这种房子做“实物配租”,主要解决优抚烈属或一些重残人员,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的基本需求。下一步,还将在当前的危旧房改造中,推出租金补贴还贷政策。

上海:采取“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方式。目前,上海廉租住房政策主要对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实行租金补贴方式,以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为暂定解决标准,其不足部分暂按每平方米40元给予租金补贴;实物配租方式是政府以低廉的租金(租金标准按家庭月均收入的5%收取),向孤老、烈属、残疾等特殊困难家庭按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实行实物配租,并实行轮候,符合实物配租条件的家庭根据自愿原则,也可选择租金补贴的办法。

    厦门:采取“旧公有住房与政府新购建住房置换”的方式,使厦门市老城区内居住在不能参加房改的不成套住房的居民,通过置换的办法解决住房困难。置换后腾退出来的旧公有住房作为廉租住房,既符合了廉租住房的控制标准,又将廉租住户分散居住,不会形成新的“贫民区”,产生社会负面影响,同时减轻廉租户的经济承受压力。

    长春:采取“认定廉租住房”的方式,将城区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家庭所承租的公房认定为廉租住房,降低其公房租金标准,其与现行租金的差额由政府补贴给产权单位。这种方式既为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家庭解决了住房上的经济困难问题,又不减少产权单位的租金收入,政府也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实施了德政工程。

    成都:由于“双困户”对象多、房源少,供需矛盾突出而采取原则上不再建廉租住房,以租金补贴为主建立廉租住房供应机制,广泛汇集市场房源信息供租金补贴方式使用;少量购置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普通住房,供实物配租方式。最低收入家庭可以到市场自由选择各类住房,无论新房、旧房,还是公房、私房,只要符合廉租住房规定标准,双方达成协议后均可进行租赁。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