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
2003年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万象 >

社会万象
京西第一州
中国民族医学的瑰宝——瑶医
中医中药出洋闯世界
住廉租房的人家

梅河口:"城市拉动"跨越式发展

佛指舍利的供养地——宝鸡


 

中国民族医学的瑰宝——瑶医

编者按: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名记者,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到柬埔寨西部的寻宝人,不幸染上疟疾,被中医药救活后,用遗憾的口吻说道:“由于人们一度怀疑根据中医药配方研制的药物是否有效,所以研制工作延误了5年。”据悉,今年美国政府的国家卫生研究所将投资2.2亿美元开展替代性医药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对亚洲医药的研究。 

然而,即使是这样,国际上人们对中国传统医药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从2003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将系统地介绍中国的传统医药,让我们先从瑶医开始吧……

与死神较量的人

                          ——记北京德坤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

祁娟

大瑶山,又称金秀大瑶山,因世代居住着金秀瑶族而得名。

大瑶山素有“植物王国”之美誉,去过的人都会被这里“举目皆药材,遍地无闲草”的壮丽景观所震撼,光生长在大瑶山的草药就不下四千多种。

就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瑶族汉子——覃迅云。他将覃氏瑶医——这一具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带出大瑶山,北上行医,创办了如今响誉国内外的大庆德坤瑶医医院,除治疗各种普通疾病外,尤其擅长治疗肿瘤和红斑狼疮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这朵医学上的奇葩,笔者专门走访了德坤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

大瑶山走出来的“神农”

“中国有藏族、维吾尔族、蒙族、瑶族、壮族及傣族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他们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大瑶山养育了我,也孕育了覃氏瑶医,它是中国民族医药大家族中密不可分的一员。”——覃迅云

真正见到覃迅云时,笔者才意识到,用瑶族大汉来形容他实在不妥。他没有大汉的粗犷,却显温和。他在与笔者交谈之中,眉宇间常流露出似学者般的儒雅之气,于无形中显现了他名医的气质。

覃迅云生在广西大瑶山区金秀自治县的瑶医世家,是当地颇负盛名的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人。小时候,父亲经常将采回来的草药一一摆开,然后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这是什么药,对什么病有疗效……日子久了,小覃迅云开始对瑶医、瑶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覃迅云从11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山一起采药。在他眼里,父亲不但医术高,口碑也好,常常免费为乡亲看病。长大做像父亲一样悬壶济世的医生,成为覃迅云幼年时最大的愿望。

成年后,覃迅云从认药、用药到治病等等的瑶医知识和技艺日渐成熟。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大庆油田的工程师被父亲的瑶药医治好,他恳切地邀请父亲去大庆创业。考虑到在大庆是座新兴的矿区城市,瑶医在那里的确有用武之地,加之那里医疗设备先进,覃氏父子下定了决心。经过了四天多的火车行程,他们从广西来到东北,成立了瑶医诊所。

踏遍瑶山采草药

这次从南到北的对角跨越,不仅是对瑶医学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更是对覃迅云的一次巨大挑战。 “那时,大庆的医疗水平很高,所以一般的小诊所很难生存。但我们是个例外,关键是大庆人看好我们行医用药的特色。为此,我们对药材的选择极为严格,只用专业采药队在大瑶山采集的纯天然中草药,其中有108味是覃家祖传的瑶药。” 说起这些覃迅云不无自豪。“而目前市场上的中草药多来自药农之手,这些用化肥催起来的栽培药材,个体肥大药力却小。”

“我和采药队一起采药时,只采药不采根,即使用根也都用须根、老根而留下主根,防止药源断绝。有时候遇到药典、医书上无记载的瑶药,我就学神农尝百草,拿自己作药性实验,来弄清楚独特的药理效用,”看着笔者眼中掠过一丝惊讶,覃迅云笑笑说,“是有点风险,所以我每次尝新药之前,先把瑶医常用的解药交给我爱人,让她守在身边,根据药物反应做记录,并随时酌情给予解毒。” 笔者不禁暗自叹服:正是覃迅云如此严谨认真的采药态度,才从根本上保证了瑶药的效用。

如今,覃迅云的瑶医医院已成为占地2000多平方的高楼,是集科研、医疗、制药于一体现代化医疗单位。而他悉心研制出的四十多种瑶宝系列药品中,4种药品获国家一等奖,3种药品获国家二等奖。1997年,覃迅云参加了北京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及展览会;2000年,他又作为瑶医界唯一代表参加了北京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他在两次大会上发表的瑶医药学术论文,被评为国际民族医药论文二等奖,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特别关注。

道不尽的海外瑶医情缘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很多方面都要与世界接轨,包括瑶医这样的民族精髓应该有更多人了解它,这样才能更快地走向世界。”——覃迅云

1998年,覃迅云收到来自北京的一封求救信,来信者称他的父亲,一位移居新西兰的老人,目前因喉癌复发,生命垂危,请覃迅云想办法救救老父亲,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焦虑与无奈看得让人心痛。

新西兰的奥克兰是个一尘不染的城市,皮鞋一周不擦没灰尘,医院条件更是优越,因此老人在旅居期间旧病复发时,本想在那里做手术以恢复健康,但做过三次手术之后,洋医生却束手无策,宣称只剩3个月的生命!

覃迅云在认真研究老人的病历后,制定了一个以广西天然野生瑶药为主、其他药为辅的药方。老人在服用完22副药之后,病变神奇地消失了。奥克兰国家医院的医疗专家们被东方民族医学的魅力深深震撼了!在事实面前,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的草药真了不起,虽然我们不容易理解,但疗效我们服了……”

但覃迅云并不满足于瑶医在他人眼中的“神秘”。他一直认为,瑶医药学在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情况下,靠口传心记延续了300多年而不绝,且能不断发展、造福于民,就一定有内在的医学理论作支撑。

16年来,他一边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一边虚心求教于名家权威,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研究、整理、加工,再加工、充实。2001年,终于将一部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拥有一百余万字的宏篇巨著——《中国瑶医学》奉献于世,结束了瑶医药无理论著作的历史,也让世界获得了走近瑶医的桥梁。

随着覃氏瑶医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瑶医。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港澳台等地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或进行医学研讨,或自己求医问药。瑶医药不再是神秘的代名词,而成为了科技、效用与安全的化身。

面对眼前的一切,覃迅云表现得很平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每治好一个病人,就等于给他和他的亲人送去了幸福,送去了生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医药是不分国界的。”

覃迅云,凭借着一个瑶胞世世代代与顽疾搏斗而养成的坚韧毅力,为瑶医学的发展不断开拓着。在他的带动下,瑶医药正以“高疗效、低成本、纯天然、无公害”的优势备受青睐。特别是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潮流,古老的瑶医学正借助高新技术脱胎换骨,成为西部大开发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就要结束采访了,谈到对瑶医学未来的展望,覃迅云又露出了谦和的笑容,“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传统的瑶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得更加完美,让这一民族医药奇葩得以最大限度的弘扬,为全人类造福,这才是最重要的。”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