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群体的“欲望街车”悄然驶来
李佳临

为中国“申奥”献出一份真诚 |
2001年11月10日,作为全球第九大经济实体的中国终于正式跨入了WTO的大门。在过去曲折谈判的15年中,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着改革与开放的洗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自觉地改变着自己。作为变革中的一份子,属于中国自己的精英群体也日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为拥有智慧和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即获得了别人的认可,你得以进入到一个精英阶层,周围接触的都是很优秀的人,他们乐于把你当作朋友和工作伙伴,这是一种高智商的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交往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一幢“大厦”的崛起
在亚洲最宽的街道——北京的长安街上,有一幢看似并不出众的高层建筑物长安俱乐部。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俱乐部可能就是娱乐消遣场所的代名词,其实它的定义要广的多,尤其是在今天,往往与商务活动联系紧密,因而又称商务会所。

智利总统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在APEC会议结束后做客长安俱乐部,受到总经理万吉伟先生的热烈欢迎。 |
以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外商需求为初衷的长安俱乐部,从1996年正式运营到今天,已为国内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所接纳,成为中国高级商务会所的典型代表。
第一次走进长安俱乐部,见到的是俱乐部活动部经理崔舒亚,一个清新爱笑的成都女孩,是半年前来到这里工作的。由于委托英国CCA国际公司负责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俱乐部本身因此带有国际化性质,许多会员都是国际知名人士,因而学外语出身的她自然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
与崔舒亚在三层的酒吧间边喝咖啡边聊天之中,俱乐部的“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总面积达24000平方米的俱乐部,地下的三层主要是康乐健身中心,地上的十层则分布着餐饮、会务、图书室、办公等功能区,是集商务、娱乐、休闲、社交于一体的高级会员制俱乐部。财富位居香港前5名的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郭炳湘等出任俱乐部的名誉理事。目前正式会员有800余位,分别来自金融业、IT业、房地产业等不同领域。这些会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换取了现有的成功。
俱乐部组织的各类活动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如中国入世、金融房地产方面的讲座及交流会,瑜伽等系列健身活动,商务论坛午宴,夏威夷之旅……的确是会员们理想中的商务会所。但这种对会员的无形的凝聚力究竟从何而来,又是什么使这么多精英汇聚于此呢?
精英群体的“欲望街车”
2001年10月的一天,适值俱乐部五周年庆典,笔者又一次走进长安俱乐部,走到了会员中间。

在轻松氛围下参加“Sisley"化妆品讲座的会员们 |
整个庆典晚会被浓郁的喜庆氛围所笼罩,参加晚会的嘉宾、会员也身着各色的晚礼服,边品尝着自助餐点边相互闲聊着,气氛轻松而愉快。
在西餐桌旁有几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聊得兴致正浓,笔者便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他们都是俱乐部的会员,从事IT业或是金融管理,虽然年轻但在事业上已小有成就。健谈的他们侃侃而谈,“来这里的会员年龄一般都在30到40岁之间,大致分三种:一种是为了追求身份感的认同,一种是为了事业上的需要,还有一种纯粹是为了享受生活。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物以类聚的结果。”
身份感的认同,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时,希望获得共鸣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也就希望能从他人身上求得认同,或者说是印证。尤其是在同类人中间,这种认同就更显得有价值。对于精英阶层而言更是如此,得到如“贵族”俱乐部会员资格这样的“标识”,不仅是对自己以往成绩的极大肯定,更可以在与其它会员的日常交往中映照自己的影像。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技术转让可在瞬间实现,从而使变化步伐加快。因而及时的沟通信息、相互交流成为精英阶层的必需。用俱乐部董事总经理赵勇先生的话来说,“俱乐部的活动把会员结合起来,他们在结合中互相认识,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做成了很多项目,从中受益。”所谓近朱者赤,各界精英人士云集的地方,也必然是充满无限商机和动力的场所。由此看来,类似长安俱乐部的兴起,绝不仅仅是对时尚的追求,更是一种事业发展的需要。
享受生活、追寻绝对的私人空间,在这样的群体中也不占少数。中国精英阶层的壮大,必然会对都市人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消费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俱乐部有的活动虽然价格不菲,但参与者仍十分踊跃,原因很简单,“金钱和事业是一个平台,目的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享受生活”;当你厌倦了满眼都是文件、报告的机械生活时,俱乐部所能带给你的不带任何干扰的私人空间,便成了吸引你的最大魅力所在。
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许就是精英阶层的心声。
高级商务会所在中国
长安俱乐部在中国众多高级商务会所之中,可以说是处于顶尖地位,接受笔者采访的长安俱乐部总经理万吉伟(Tony
van Gevelt)先生对此毫不讳言,“在北京有三家俱乐部可与长安俱乐部齐名,即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和中国会俱乐部,而其他城市据我了解,只有上海有一家类似的俱乐部,就综合实力而言,没有一家可与我们相比。所以可以说长安俱乐部在中国是NO.1。”
而在国外相当普遍的商务会所,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内还是新鲜事物,长安俱乐部可能还算是前瞻性投资。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商业人士等的数字不断上升,适应他们需求的高级商务会所也在中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
关于这一点,从1989年就开始间断性地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万吉伟先生有自己的见解,“中国近年来发展的迅速产生了这样的需求,人们需要有这样一个空间来谈生意、交流信息、交朋友和放松自己。在这种方便的商务会所里,谈生意的人不必担心有人会打扰你,想要娱乐的人也可以完全得到满足,是绝对的私人空间。”

集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精英家园” |
这些提供商业活动和康乐体育场所的俱乐部,不仅是内地银行家、企业家、IT业和房地产业等人士理想的活动场所,也为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性商务交流活动提供了方便。身为会员的阿尔卡特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江南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在这里能享受到高品位和高水准的服务,对我的商业活动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帮助作用,对我的公司形象是一个很好的维护,我很愿意请我的客人到俱乐部来。”
“俱乐部本身并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手段去吸引会员的加入,因为大多数这样的成功人士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也十分清楚通过何种方式来达到自己追寻的目标。”万吉伟先生如是说。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诞生许多如长安俱乐部这样的“NO.1”,因为日益壮大的中国精英群体的“欲望街车”已驶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