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钟飞腾:疫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运行影响有限

2020-02-10 11:54:00 【关闭】 【打印】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在武汉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个相互依存、价值链主导的的世界经济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波动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不确定影响。

  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

  目前,世界上不少知名国际经济机构对该疫情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估。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该疫情对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有一些负面影响。但至少要等到2020年第一季度结束之后,才能更准确评估病毒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月21日,IMF在瑞士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刚刚把中国2020年的增长预期从5.8%调整为6.0%。

  2月3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疫情挑战,中国经济极具韧性,政策空间充足。2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前IMF总裁拉加德在巴黎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威胁有所消退,但冠状病毒疫情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从流行病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来看,流行病对经济的短期会有很大负面影响,但中长期的影响有限。这一判断也证实了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的分析,他在1月28日的一则评论中认为,基于4月份疫情得到控制的假设,病毒对中国经济只会产生有限的负面影响,可能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要国际经济机构的预判与中国政府的看法基本一致。2月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但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IMF等机构在预判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基本上是以2003年SARS(非典)为基准推算。IMF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10.0%,高出2002年0.9个百分点,2003-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为10.6%,2013-2019年,增速为6.9%。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19年全年经济增速为6.1%,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4%。以现价计算,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年的22.0%。2016-2018年,第一季度占全年GDP比重依次为21.8%、21.9%和22.0%。这意味着,第一季度的增速高低对全年的影响要弱于其他几个季度。如果疫情能够在近几个月得到控制,中国政府后续政策调整持续发力,那么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尽管冠状病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但中国经济的重大波动将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世界经济产生较严重的影响。首先,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已从2003年的4.3%增长至2019年的16.3%。根据2003年经济总量的评估,有可能犯下简单线性类比的错误。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约为14.1万亿美元,即便萎缩0.1个百分点,也意味着超过1400亿美元的损失。由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以上,中国经济的放大效应不可低估。例如,新冠肺炎造成交通运输业的大幅度缩减,中国原油消费需求快速下降,欧佩克因而减产原油。

  同时,中国出入境人次已经超过1.6亿。此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是中国人出境游的高峰期。而中国周边地区是中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对周边国家的旅游业和航空业的影响十分明显。日本旅游协会数据显示,3月份之前取消赴日旅游的中国团体游客可能会达到40万人。而对越南、柬埔寨、泰国等旅游业占GDP比重较高的国家来说,损失还会进一步放大。

  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冲击。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当前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是,中间产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70%,而东亚经济更是以此为突出特征。未来一段时期,疫情对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国的负面影响可能将进一步显现。甚至,包括孟加拉国、缅甸等正在加强与中国纺织业、电子工业联系的国家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此次疫情的发生地是中国汽车制造生产基地,加上中国不少省市延迟开工,全球汽车行业也将遭受重大冲击。

  尽管在此之前,全球供应链已经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一些企业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但是,目前疫情已经波及到全球,据悉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达国家更是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加大了防疫检查措施,个别国家甚至还切断了与中国部分省市的航空往来。如果各国不通力合作抗击疫情,那么将进一步影响到全球零部件贸易,2020年全球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影响。

 

    撰稿:钟飞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