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记者直击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2019-03-14 11:47:00 【关闭】 【打印】

  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通过媒体报道,被世人所熟知的“悬崖村”就在其辖区内。这里有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曾有人评价:“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个通关游戏,那么四川凉山州绝对是全S级难度的存在。”


    凉山州崎岖的盘山路


  2018211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总书记临行前,闻讯而来的彝族百姓自发唱起了《留客歌》,很多人眼里都含着泪水。”时隔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甲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凉山州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凉山州新村新貌


  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 

  凉山州所辖17个县市,其中11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涉及2072个贫困村,97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全国少有。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据达久甲木介绍,凉山州的深度贫困是由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造成的。 

  凉山州属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下,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是“直过民族”基本情况。 

  恶劣的自然条件也是阻碍凉山州发展的“拦路虎”。凉山州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既有海拔最高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也有海拔仅为305米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相对高差5653米。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共存,断裂带纵横交错……罕见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凉山州很多地区严重缺水,自然灾害频发,不适宜人类居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滞后,导致了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落后。据达久甲木介绍,在凉山州,尤其是深度贫困的彝族聚居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6年。2000年,凉山州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教师短缺,校舍短缺,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在卫生医疗方面,凉山州每千人病床数量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凉山州的贫困,除了看得见的外在原因,还有看不见的思想观念。据达久甲木介绍,因为是“直过民族”,当地很多村民还存在“薄养厚葬”“鬼神附身”等现代社会所无法理解的原始思想,这些也同样严重制约着凉山州的发展。 

  举全州之力脱贫攻坚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役打响,按照中央部署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凉山州举全州之力脱贫攻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征程的第一站。凉山州建房与修路并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并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凉山州异地搬迁安置房

  达久甲木主任对此感触最深:“过去下乡都是走路去,现在水泥路铺好了,可以开着车子下乡了。一路上新村新寨随处可见。” 

  达久甲木所说的新村新寨指的是彝家新寨和藏区新居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就是将高海拔地区群众实行异地扶贫搬迁,政府统一建房,集中安置。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村民贾古尔哈就是安置房的受益者,他说:“以前住上面,草房,很小。现在的房子变大了,变亮了,好看了,心里面高兴。”  

  近期,央视播出一则广告: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这是凉山州为扶持特色农产品而制作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凉山州通过抓产业,促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达久甲木说,如今凉山州家家有产业,户户搞生产。 

异地搬迁让村民“搬”入新生活

 

  凉山州地理条件复杂,根据不同情况,产业发展路径分为传统特色产业和1+X生态产业两种。传统特色产业是指以马铃薯、苦荞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猪、牛、羊、肉禽为主的畜牧业。1+X生态产业是指以核桃为主、油橄榄、花椒、速丰林、差桑果等经济林木为补充的生态产业。此外,中药材产业也在以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探索。凉山州的管理者们深知稳定的产业发展是地区脱贫的关键。 

  劳务输出是带动凉山州致富增收的另一条有效途径。2015年,州政府提出了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即每年实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00亿元。目前,凉山州已与浙江、广东等地企业、人力资源公司开展合作,依法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稳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2018年,劳务输出已达122万人,收入200亿元。 

  “农民们务工前都会参加政府出资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劳务输出带动的绝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对提高劳动技能,提高人口素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达久甲木说,往往一个人外出务工后的改变对整个家庭都有很强的带动性。劳务输出实现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想效果。 

  此外,为了摒弃陈旧陋习,移风易俗,凉山州开展四好村四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治贫治愚,引导群众精神扶贫。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截至2018年底,全州累计建成通乡公路1696公里、通村公路9364公里,乡镇、村通畅率分别达99%97%;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5万人,建成彝家新寨45263户,实现1454贫困村退出、65.94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指标任务总体完成70%,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2.5%降至7.1% 

  时间跨入2019年,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两年时间。据达久甲木介绍,2019年凉山州将实现14.1万人脱贫,318个贫困村退出,雷波、甘洛、盐源、木里四个县脱贫摘帽,继续完成建房修路,产业就业、扶智扶志等扶贫攻坚任务。“难度还是有,但必须完成,而且要高质量完成。”  

  在2018年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达久木甲关于“关注‘边缘人口’脱贫,破解政策‘悬崖效应’”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即适度扩大扶贫面,针对刚超过建档立卡的非贫困户进行扶持,避免他们滑入贫困户范畴。达久木甲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对象范围、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实施帮扶特惠政策、健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四个方面的建议。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边缘人口”问题提出后得到了各方关注。在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达久木甲看到了回应:“研究制定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贫困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目前,在凉山州,“边缘人口”除了可以享受公共服务,政府已积极筹措资金帮助他们解决危房问题。 

  据悉,作为立法机构,凉山州人大常委会正在制订《艾滋病防治条例》《彝风彝俗条例》《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规文件。达久甲木认为相关法规的制定,可以把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永续发挥作用;还可以明确政府的法定职责,在脱贫攻坚中应承担的责任,监督政府必须有作为。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甲木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两会期间,达久甲木提交了《建议促进凉山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关于推进凉山州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议》两份提案。 

  “教育是脱贫的根本,只有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够阻断贫困代级传递,这是一个根本的措施”,“凉山州目前只有唯一的一条成昆铁路。凉山未来的发展必须要有高铁。通了之后可以对接东盟五国,中印巴经济走廊,拓展国际新兴市场”……达久甲木现在着眼于的都是凉山州的长远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凉山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凉山的脱贫攻坚,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体现了党中央、四川省委对凉山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对凉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信心,背水一战,融入脱贫攻坚,作出积极的贡献是全州各级干部的共识。”达久木甲说,“凉山州不但要脱贫,而且要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