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记者直击

用创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19-03-14 14:52:00 【关闭】 【打印】

 

刘忠军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国最早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的开拓者。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始终把目光放在医疗科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

早在2009年,刘忠军带领他的团队已开始3D打印脊柱植入物方面的研究,不仅有相关论文在世界顶级脊柱外科学杂志发表,2014年,他还实施了世界首例以3D打印人工定制枢椎为内植物的脊椎肿瘤切除手术,并取得成功。但是直到2016年,以原创的设计和技术完成的类似病例也仅有10例。由于医疗产品特别是置入人体产品的特殊性,在中国的审批过程非常严格,时间漫长。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对创新性医疗产品的管理机制和审批流程要宽松得多。“这样一来,我国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上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 为此,他在上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曾提出建议,建立协调机制,针对科技创新的特殊性,研究制定特殊举措,加速创新成果转换,让医疗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尽早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您的建议有结果吗?”记者问。

“至今,已有包括髋臼杯、脊柱人工椎体和椎间融合器33D打印的内植物被批准上市。从临床疗效上看得到普遍的认可,以髋臼杯为例,与进口的传统内植物相比,价格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效果更好,目前该产品是临床用量最多的一款。已有上万例。刘忠军没有直接回答,却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推动高科技发展,提高发展能力和水平,是整个科技界和社会各界要持续做的功课。科技成果转化,这是科技部的既定方针。“下一步,科技部还要把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当成重点。”

“我们现在对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作基础理论研究,其潜在价值,要远高于临床,发现了更多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现在骨融合的能力。”刘忠军说,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骨修复的理论、技术和临床,证实可以用金属假体替代骨胳修复骨缺损。“现代医学已经没有哪一个专业是仅依靠自身力量向前发展了,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进步。”刘忠军肯定地说,“3D打印本身就是工业技术应用于医学发挥了新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有创新才有医学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这一点来看,科技创新绝对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且必须的途径。”

中国的医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是跟随,虽然是一种模式,但永远无法达到领先。只有创新,才有中国医学发展成为达到世界领先的机会和机遇。刘忠军认为,“在医疗器械领域存在同样的问题。国内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在大医院的使用率还不高,中国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实现技术上的超越,才能整体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的水平。让百姓受益,企业也将受益。”

刘忠军认为,在教育领域,未来医学院校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也将发生新的改变。 刘忠军说:“在我那个年代上医学院时,重点就是学医学知识。现在看,如果还按旧的模式培养医生,将来在国际上也不会有竞争力。现代医学的发展必须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所以创新对医学教育也会是一种促进。”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刘忠军针对各地医疗水平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医疗服务均质化的建议:应强化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学人才向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的政策导向;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专科医生培训和管理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和目标机制,提高落后地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利用网络传输,通过医学发达地区与医学发展落后地区医生之间网上病例会诊的方式进行远程医疗。“这些都是提高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的有效方式。”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