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记者直击

董彩云:扎根乡村 教育扶贫

2019-03-12 12:40:00 【关闭】 【打印】

 

在全国人大会议甘肃团开放日活动上,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县的保安族代表、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她曾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向总书记汇报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

 

董彩云出生于一个教师世家。“我爸爸是老师,我哥是老师,孩子也是老师,我们家老师扎堆了。” 董彩云笑着说。她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除了受家庭的熏陶、长辈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喜欢。我觉得,当老师还真得要热爱这份事业,热爱的基础上要学会奉献。如果你热爱了、奉献了,就觉得满足了。

临夏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基础教育薄弱,教师人才队伍严重匮乏,许多孩子因为没有好老师、没有好的学习资源,考不上大学,形成贫困家庭不愿意让孩子上学,没有接受良好教育就无法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198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的董彩云,萌发了回家乡当老师的想法,她要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30年过去,和她同时期进入学校的同事,很多已经离开,但董彩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董彩云被评为甘肃省特级教师2018年又当选为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

临夏州大部分区域海拔在2000米以上,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0%,全州农民人均耕地仅1.24亩,且多为干旱山地,土地贫瘠,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7.4%,主要是靠天吃饭。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虽然过去的5年来中央和甘肃省政府都给予了临夏州特殊的关怀和支持,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至2017年底,依然有26.05万的贫困人口。临夏州不通铁路、没有机场,包括积石山在内有3个深度贫困县也不通高速。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5年。这些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

30年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董彩云当选为人大代表后,时刻谨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和群众代言人。在来北京之前,她花了2个月的时间和家长、老师、学生谈心聊天,并将收集的信息归类整理汇总,加上自己的思考,向大会提交了自己的建言建议。董彩云说:临夏基础条件薄弱,群众贫困程度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并严重影响着脱贫攻坚的进程。我一直认为,通过教育扶贫,能够最大限度消除贫困。把孩子培养出来,一个孩子就能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又能影响另一个家庭。

马学贤曾是吹麻滩小学的一位聋哑儿童,在校期间,董彩云对马学贤给予了特殊的照顾,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鼓励,使马学贤学会画画、写字、打篮球,并成为学校的篮球明星。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爱护,马学贤走上了工作岗位,月资5000元左右,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去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董彩云曾建议“985”“211”院校每年为深度贫困地区规划定向招生指标,为民族贫困地区培养更多土生土长的高素质人才和师资队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最大的帮助与倾斜,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董彩云说,去年我到东乡族自治县开展送课活动,在和当地孩子交谈中,深深地感到教育的力量,孩子变得自信大胆、敢于交流。

今年,董彩云又带来了新的建议。“我们那边的幼儿园保教人员缺乏比较严重,全州大概缺五千多。虽然不是基础教育,但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开端,老师非常重要。现在1500人以上的村都有幼儿园了,随着幼儿园建设步伐的加快,缺老师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所以,我这次建议增加对幼儿园保教人员的投入支持和临夏至大河家的高速公路建设。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