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科学思维,筑牢公共卫生体系

2020-07-06 10:31:00 【关闭】 【打印】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如何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内容上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总体指导与具体部署,而且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上就全面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本领制定了行动指南。他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六大科学思维将筑牢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阐释。 

 

北京一核酸检测采样点医务人员

  战略思维: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战略思维是对事物发展做出全局性、总体性和长远性的综合分析、判断与决策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要求以小见大、以点及面、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中,通过战略思维分析,明确了预防“常备不懈”“关口前移”的重要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专家座谈会上着重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并具体提出了八个要点,即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控,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要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要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历史思维:增强爱国卫生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历史思维的核心是知古鉴今,更揭示了人类正确思维的原则,即永远不要脱离历史来看待问题,要善于学习与总结历史,为今天的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立的,有效地将群众路线与卫生防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动员方式。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爱国卫生运动起到了团结全国人民、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全面行动的积极动员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辩证思维:“当务之急”是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辩证思维要求看问题时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从而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任何事件的发生并非孤立、静止与片面的,而是普遍联系、变化与系统的,需要在纷繁的现象中把握住本质与重点。就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而言,重点就是把握住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这一“当务之急”,从而“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整体推进人民生命与健康保障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了六条具体要求:要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要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要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要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要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 

 

  创新思维:培育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处理事情决不能因循守旧、僵化机械,而是要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开拓创新前行的方向。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治疗方式,传承中医药精华,发挥西医药科技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了“守正创新”思维的科学指导作用。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创新不是毫无根基的“飞来峰”,更不是亦步亦趋的抄袭,而是在自身基础上作出的创造性飞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座谈会上就如何在固本培元中医药传统的基础上发挥现代科技的创新引领作用提出了四点指导意见,即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法治思维:推进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的制定与修改

 

  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项治国理政活动都是在法治框架之内进行,绝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更不能凌驾于法治之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与救治是自觉地在法治轨道上实行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治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治工作的合理性、合法性与科学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同时要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 

 

  底线思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底线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国家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本遵循。疾病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是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之一。因此,在这次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