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新基建该如何建

2020-07-06 11:07:00 【关闭】 【打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并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今,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澎湃发展,传统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则让新一代基础设施崭露头角,新基建由此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2020年5月29日,河北秦皇岛无线电管理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5G网络建设和运营现场,为5G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

 

  新基建正当时

 

  事实上,新基建并非近期出现的新事物,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想法早已在最高领导层的筹划之中。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此后,中央高层会议多次部署推进新基建建设,各地方政府也将推进新基建作为重点投资领域。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明确了今年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其中一“新”即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新基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两新一重”建设体现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民生为导向的要求。其中,加强新基建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对于中央高层的密集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认为,“新基建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方向,此番部署是更加明确发展重点,具有引领作用。”而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云办公”“云课堂”等以科技创新驱动、智能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新基建设施作用更加凸显。消费者对新基建的需求比以往更为强劲,这为新基建建设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提供了契机。新基建不仅有利于对冲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更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在中国民生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看来,推进新基建建设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稳经济、稳增长助力。从长远看可以激发更多新需求、创造更多新业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黄剑辉认为,“通过新基建来提升供给质量以匹配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将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良好基础。” 

 

  新基建有新特点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即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国家发改委还特别指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对此,贾晋京认为,新基建的显著特点可以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概括,那就是“出圈”。“新基建可以让各行业打破边界,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实现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降低产业转型升级的门槛。” 

 

  以5G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5G将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预计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人民币,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随着5G网络建设提速,几乎各行各业都会与5G擦出创新火花。 

 

  位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区域的5G全球创新港,承载着5G应用的孵化和研发任务。未来感十足的十大5G应用场景和互动设计,可以一站式体验5G加持的未来生活。5G救护车、上海洋山深水港5G智能重卡运营场景……有硬核工业应用,也有文体娱乐创新,还有5G应用在城管、垃圾分类、工地建设、安防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在这里,能深切体会到5G正逐渐渗透到城市生活各个角落。 

 

  黄剑辉强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新基建既符合稳增长的要求,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它不是简单的大水漫灌,而是通过新型基础建设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这也意味着新基建需要有新机制来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公布,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进行系统设计,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行动指南。 

 

  黄剑辉认为,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该意见要求政府更加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民营中小企业在生产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等方面面临的障碍和壁垒有望进一步破除,在参与国家重点建设领域方面拥有更加平等的商业机会和政策支持。这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到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黄剑辉说。 

 

  新基建该如何建

 

  在市场方面,新基建已经开始受到热捧。据不完全统计,根据中国31个省区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目前已有超25个省区市提及新基建,总投资规模达万亿量级。 

 

  在贾晋京看来,新基建建设重点在于能否符合行业标准化,这是高科技产业落地的关键。以能够体现“基建+科技”内涵的数据中心为例,其建设的重点不在于机房多大、服务器多少的硬件建设,而是在于软件设施如何提升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应用的支撑,并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能效,使数据中心与能源、水电、医院等基础设施多站合一,通过融合提升多种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 

 

  在北京,由中创科技e充网承接建设并运营的“北京市公用充电设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手段对数据深度采集、计算和分析,帮助政府和个人用户更好地了解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情况,实现由原本单一的充电设备进化为智慧终端,从而服务城市、服务个人。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车主使用该平台充电,不用再为“一车多卡多App”的充电难题困扰。该示范站涵盖了多家不同运营商的充电设施,均可以用“e充网”App启动充电并支付,展示了北京市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的成果。而随着平台展开全面升级,将为充电桩企业提供从建站选址、补贴申请、日常运营、安全维护等多方面帮助。 

 

  而纵观新基建所囊括的几大新兴技术领域中,除了5G大多由国企投资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兴赛道早已挤满民营企业的身影。5月8日,广州举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签约及揭牌活动,总投资额1800亿元,73个项目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等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华为、百度、京东、腾讯、阿里等国内知名民企积极参与其中。 

 

  显然,新基建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黄剑辉认为,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这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民营企业可以说大有可为。“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行业优势,确定细分领域,找准数字化智能化发力点。”黄剑辉说,“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 

 

  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随着国内新基建的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有望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贾晋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有不少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价值洼地,其数字化发展程度和相关基础设施还存在广阔的提升空间。而如今,新基建有望给这些地区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新基建发展也必然会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最为亮眼的增长点之一。 

 

  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电商行业为例,疫情期间,中国许多贫困地区,依靠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的下沉式发展,直接融入到主流市场,使得山货可以直接进入大城市的超市。“这就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脱贫提供了参考。一些还处于农牧经济的‘一带一路’国家可以搭上新基建建设的红利发展现代服务业,只要能够融入全球市场,它就能够成为全球市场当中的一个环节,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贾晋京说。 

 

  尽管中国新基建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但在某些领域,新基建已经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年来,风云气象卫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正在不断蹿升。仅在最近一年内,风云气象卫星已经对印度洋气旋风暴、斯里兰卡洪涝、印度尼西亚火情等作出了及时监测,为相关国家防灾减灾提供了气象技术支持。 

 

  5月27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中国气象局表示,目前使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增至108个,包括7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靠的气象卫星服务成为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气象服务网站上,除了提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主要城市天气预报之外,还包括卫星红外云图、水汽云图和可见光云图等风云卫星云图产品。 

 

  与之前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放风云气象卫星数据不同的是,这次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提供了利用分析处理数据而产生的,可以直观显示天气信息的成熟气象服务产品。 

 

  这正是老挝、缅甸等气象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迫切需要的。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陈晓杰表示,“这既降低了对方使用门槛,也能扩大风云气象卫星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黄剑辉认为,“这表明新基建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这种发展将不同以往的“弯道超车”,而是基于5G、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的‘云中飞跃,空中漫步’。” 

 

  6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中强调,中方愿优先加强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愿与国际伙伴并肩努力,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开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加光明的未来。 

 

  “面向未来,新基建将赋予‘一带一路’建设新的内涵,并拓宽新的领域。新基建将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个着力点。”黄剑辉说。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