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夯实“红墙意识”的牢固基石

2018-04-24 09:28:00 来源:求是网 作者:曾嘉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红墙意识”是西城区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的共同价值追求,而民生就是夯实“红墙意识”的牢固基石。

  补齐群众生活短板

  民生问题无小事,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西城区地处首都最特殊、最核心的区域,既是众多的胡同所在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区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面对厕所难题,西城以“红墙意识”扛起责任和担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厕所革命”的倡导,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务实作风,从小处着眼,切切实实地纾难解困,用钉钉子精神补齐民生短板。找厕所难、公厕设施老旧、卫生状况差……这是过去人们对西城公厕的印象。住在胡同里的张大妈回忆,“夏天味儿大,苍蝇多;冬天味儿淡了,可落脚的地儿都是冰棱子,岁数大的,上个厕所都要做一番思想斗争。”如今,在大栅栏珠宝市街45号,新改建的公厕让人耳目一新。厕所内部采用防火、防撞、防滑的墙面与地砖。每个厕间都安装了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由于街巷狭窄,西城区环卫中心对该公厕进行重新规划,打破了原有格局,采用无性别的使用方式,建成了9个独立坑位,并增加了洗手间、小便间和第三空间,满足附近居民、商户及过往游客的使用需求。而新增的中央空调和除臭装置,更是让公厕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没有异味。而这只是西城区“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汇聚民意最大公约数

  民意是对人民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的综合反映。西城区以“红墙意识”为引领,始终坚持首善标准、民意导向,从群众中汲取执行政策的智慧和力量,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践行到实处,汇聚民意的最大公约数,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民生工作来源于群众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西城区全面建立了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工作机制、监督评价机制等,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规程,规范了民意立项申报程序,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将民意作为民生工作立项与否的基本遵循。通过这种做法,一方面使街道的民生工作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是更聚人心、接地气、顺民意,居民也不再是被动接受服务,而是主动参与到决策、实施、设计中,使居民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和相当程度的决策权;另一方面,通过票选服务商、群众年终评议等措施,倒逼服务商以民利为导向,而不是单纯以利益为导向,用民意方式解决了市场解决不了的民生保障问题。西城区德胜街道就是通过居民议事会等形式,主动进社区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从实际出发将腾退空间构建成居民所需要的便民菜站、养老驿站、婴幼儿社交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德胜街道新北社区养老驿站首批入住的老人,年逾九旬的周大爷对养老驿站的便利程度十分满意:“这里隔着窗户就能看见自己家,家里人可随叫随到,不用担心!”

  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数字红墙”下,西城区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综合实力,贯穿科学理念和手段,以责任担当和首善标准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和改善民生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西城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通过大数据+政务服务的形式,让服务为民完善到“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比如地区年内满六十周岁的具有街道户籍的老年人口信息都会自动被平台筛选出来,平台智能向符合办理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政策短信息提示,证件办理成功后,安排街巷长开展“送证上门”服务。去年1月,西长安街街道将涉及的13个市级、区级垂直业务系统平台全部打通,形成了40项公共服务办理“一平台”汇集的地区大数据平台,即“一站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缩减了过去繁琐的填表和数据录入工程,大大缩短居民等待时间,减少百姓前往政府办事次数,兑现了“让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的承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红墙意识”由一种情感、意识,在离党中央最近的地方化为最鲜活的实践,并逐渐上升为实现社会基层治理的有效内容,为实现有效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最生动的范例。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