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中国观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7-12-01 09:52: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夏一璞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以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作为发言的结语,具有深刻的内涵。梅,花中君子,傲霜斗雪,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自信与骨气;梅,香自苦寒,表明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韧不拔,开启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决心与毅力;梅,凌寒独立,传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战略定力与创造力;梅,傲而不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时保持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高贵品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实践,也是中国和世界人民伟大的历史实践。伟大实践准确定位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奋斗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发生新的转化,确定了“分两步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这三个“新”的发展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最新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界定新的历史方位

  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时代”准确界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寄望中国用30年的时间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新的时代,就是要在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良好基础之上,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书写社会主义实践新篇章。

2017年9月26日,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小康”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原意为殷实之家,是比理想的“天下为公”之“大同”社会略低一级的社会发展阶段,侧重于国家社会治理中的物质层面。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明确将“小康”概念与现代化相结合。1984年邓小平将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为“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自1982年十二大始,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重要的战略目标。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刻反映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创新到中国自信的进阶式跨越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与使命,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发展速度与创新能力令世界震惊,然而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无法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在新时代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更”更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核与动力。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840年鸦片战争引发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在风雨如晦的悲惨年代里,中国人开始踏上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之路,这是170多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凝聚在万千中华儿女民族血脉中矢志不忘的追寻,也是激励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向前的伟大历史使命。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拥有5000多年灿烂光辉历史的中华民族为世界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我们曾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履行一个大国的责任;我们曾经短暂地离开,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落幕;我们正走向复兴,重拾负责任大国的自信,展现现代化强国的荣光。中国的发展首当其冲是要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中国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属于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而总结出来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办事情“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共享单车、支付宝在国外的流行,是中国对世界的创新输出与贡献。眼界决定格局,中国自觉地将自身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成果融入到世界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选择路径,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智慧与大格局。

 

  把握新矛盾,推进新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被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正确认识、定义与表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认识,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科学判断与理论创新。十九大报告将社会主要矛盾定义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反映了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现状,体现了“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的统一。

  新的社会矛盾揭示了中国发展的实际—真理尺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增长到80万亿,人均GDP达到8260美元,社会发展早已告别过去的物资短缺时代,却仍然存在区域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不足并存。以共享单车为例,2016-2017年共享单车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迅速占领一二线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无序的野蛮生长也影响了城市的交通与整洁。管控措施的出台并没有有效降低共享单车公司大量在一二线城市投放单车的热情,引发新的城市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四五线城市和农村期盼共享单车进入而不得,政府出面反复与单车公司沟通,只能引入数量非常有限的单车。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不断调节和转化这类结构性的发展不平衡。

  新的社会矛盾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价值尺度。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新的社会矛盾的提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人民立场,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握现阶段人民利益诉求焦点,全面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八大以来,中国进行医药领域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从长远看降低了人民医疗负担;税制营改增,减少重复征税,为企业减负,促使社会形成良性创新驱动;打击炒房的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系列有力措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

  新的社会矛盾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审美尺度。十九大报告体现出极高的审美尺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人类活动体现着“真”“善”“美”三个尺度。求“真”获取实然判断,实事求是,去伪存真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合规律性;求“善”是应然层面的探索,明辨是非,惩恶扬善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合目的性;而求“美”则是“真”“善”合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新的社会矛盾的提出,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人民立场的统一。人民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吃得饱、穿得暖,也逐渐超越了你有我也有的平均主义,向着更高层次、更好质量、更多样化方向发展。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在谈到中国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现象时说:“我国大学很多,但是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大学并不太多。”中国孩子在中国不是没有大学上,也不是没有相当不错的大学上,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的家长与孩子还想有更好的选择,如何满足人民在教育方面的美好需求,需要中国教育得到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

  “真”“善”“美”尺度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重要理论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深度、高度与广度。

  确定新目标,扬帆新征程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规划升级了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丰富完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目标、新规划的制定,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一方面说明中国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中国发展的潜力巨大,长期向好态势没有改变。新目标对现代化强国内涵增加了“美丽”,对应“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新目标的“分两步走”,体现了“远”与“近”的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战略谋划与智慧的结晶。新目标的“强”内涵丰富,中华民族强起来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高度统一于新思想

  前民主德国执政党统一社会党最后一任总书记埃贡·克伦茨在谈到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和中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时指出,苏联东欧僵化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创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是建立在准确理解时代特征、把握历史方位、回答时代课题的基础之上,是真正源于实践的理论创新。

  新时代要求中国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系统回答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理论创新的最新表述,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的时代特征为背景,以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根本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做出科学回答基础上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八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依据、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方式、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科学理论体系,将新时代、新矛盾与新目标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密部署了全党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的“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二者有机统一,分别从内涵与方法论上阐述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框架、理论体系与核心要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里的“21世纪”不仅是时间概念,更表明时代特征;这里的“中国”不仅是地域上的中国,更是指中国特色的精髓。伟大的新时代,激励伟大的新实践,成就伟大的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似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个高倍望远镜,高瞻远瞩,以科学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系统谋划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似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个高倍显微镜,见微知著,全面部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似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个高倍广角镜,视野开阔,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扩大国际朋友圈,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使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战略判断科学准确,得到越来越高的国际认同。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法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