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视点

胡必亮:中国的成功经验

2017-12-25 14:22: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胡必亮
   中国的成功经验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入了中国的一所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后来分别到欧洲和美国留学,并曾加入世界银行从事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加入法国的一家投资银行从事中国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研究;2000年左右,我与朋友联合创立了一家软件外包公司,利用中国的工程师为美国提供IT咨询服务。这样的经历,使我不仅完整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迁,而且也亲身参与了其中一些领域的变迁过程。

  1976年底,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539.4亿美元(现价美元,下同),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2%;人均GDP仅165.4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国家总的外汇储备只有12.55亿美元;当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4.3亿美元,仅仅只有美国同年货物贸易总量的5%多一点;那时完全没有外商直接投资(FDI),更没有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ODI);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2.6%,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设计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同时,中国基层的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也开始种种实践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正式公布并得以实施,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经过近40年的努力,到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1.2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从1976年的2.2%上升到了14.8%;人均GDP也已经达到8123.18美元,排名提升到世界第60多位。货物贸易总额和外汇储备分别达3.66万亿美元和3.01万亿美元,均位居世界第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1337亿美元(实际使用),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从无到有,快速增加到了1831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德勤公布的《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已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的钢铁、煤炭、电解铝等220种产品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而且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额等指标都已居世界首位,表明中国也正在向高技术制造第一大国加速前进;中国总体上也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2016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8.6%;同时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城镇化率已达57.4%。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如何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通过和平方式和自身的变革做到这些的呢?

  选择了适合国情的独特道路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那就是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所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要就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尽管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政府把扶贫工作一直看得很重,40年间成功地使7亿人走出了绝对贫困境地,目前正在花大力气努力解决最后的3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目标是要在2020年前使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走出绝对贫困。

  除了消除贫困外,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近年来城市登记失业率一直都稳定在4%这样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二是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0年前的文盲率还高于30%,现在已经少于3%,且总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从0.5%上升到25%左右;三是社会保障有了很大改善,全国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了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到总人口的95%以上……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中国还表现出另外一些特点,譬如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对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比较强的调控力等等。

  中国发展道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其中国特色上,其中比较重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搞三权分立,而是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二是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因素发挥了重要影响,譬如说中国儒家学说的一些基本思想对中国目前如何协调和平衡德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正式制度和道德规范同时在起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所做出的道路选择与制度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完善,相对较好地协调了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

  坚持了市场导向的改革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是因为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的改革。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市场主导的改革路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照搬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迅速提高生产力、增加积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从改革一开始,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搞商品经济,后来又意识到要搞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中国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但同时也没有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而是让新、旧两种体制和制度共存,相互补充,即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逐渐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

  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的市场导向的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目前,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推进了融入全球的开放

  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得益于中国的开放和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中国迄今为止的开放,大致经历了三大浪潮的推进与发展。

  第一个大浪潮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主要目的就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投入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发展最快。以广东为例,由于临近香港,许多香港人到广东投资办厂,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开发区,使许多村庄很快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上确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大的浪潮出现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直到2012年左右。这段时期中国主要完成了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实现了贸易与投资规则与世界的对接;二是更好地实现了与世界在价值链上的对接,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果是,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次浪潮就是从2013年开始的主动开放期,尽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只有不到5年时间,但开局良好。这一次的开放,中国希望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某些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着力于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在 1978年底提出的发展思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到抓经济工作上来。经济增长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以及衡量一个领导人的最重要指标。

  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制造业始于资本密集行业,需要有钱来购买机器、设备,开发土地、建设厂房、雇佣员工等,在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了90年代的前期,中国普遍地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而海外投资者正好也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于是中国各地都出现了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为了引进外资,有的地方政府开始为外商提供一些特殊的好处,包括减税、免税、降低土地价格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降低甚至完全不考虑环境标准要求等等。这样就出现了各地竞争性引进外资的局面。

  除了引进外资外,各地方政府也通过游说本地银行或者自己建立融资平台等方式,促进当地的制造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那段时期内,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快速发展,GDP年增速很少低于10%。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说由于起初对环保要求不高,导致许多地方环境恶化;由于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土地给外商,导致土地过多地为工业所用,农业用地减少;个别地方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等过程中出现腐败情况等。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纠正仅仅抓经济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偏向。

  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之所以发展很快,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做得很好,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是一个非常稳定、安全的国家。那么,作为一个多民族、又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稳定中国的政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他民主党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这就决定了政治局面的基本稳定。

  二是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社会稳定工作,“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中国人坚信,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中国的社会管理组织一直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村庄和城市的街道。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有助于促进中国的社会稳定,譬如说中国人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不主张冲突;又譬如说,中国信奉“中庸”、“知足者常乐”,凡事不走极端。

  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规划

  不论是以上提到的哪一方面的工作,中国都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规划并切实实施。这既包括涵盖几十年的长期规划,也包括未来5年发展的中期规划和涉及年度和季度发展的短期规划,而且相互之间密切衔接。

  以五年规划为例,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经制定了13个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使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明白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蓝图,也明白困难与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因此就有利于全国上下凝聚力量,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后,我需要特别说明两点:一是当我们总结和反思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时,有一点时刻都不应该忘记,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勤奋与辛劳。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来谈中国的成功经验,一切都是空谈;二是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学习、非常重视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我相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