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视点

南海争端:闹剧彰显公道自在人心

2016-12-01 09:20: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2016年中国周边外交乃至世界外交舞台的一场大戏也是重头戏围绕着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展开。这场2013年就预设好的闹剧终于迎来了揭晓结局的时刻,然而令众多别有用心的看客甚至是幕后导演者大呼意外也大失所望的,是剧情的最终反转令他们措手不及,“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同时,更遭受了无尽的嘲讽、背负了恶名。

 

  “航行自由”的双重标准

  谈及2016年中国外交对于南海争端的应对,还需要先从一位不速之客说起。美国国防部1月证实,美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在事先未通报的情况下驶入了中国南沙群岛中建岛12海里海域,这是又一次挑战中国在该地区领土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这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对包括麦凯恩等美国重量级国会议员批评奥巴马未在南沙有关岛礁进一步巡航以维护“航行自由”的回应。

  美国此举,集中反映出了中美两国2016年在南海矛盾上的三大关键词“航行自由”、“军事化”、“遵守国际法”。而这些本应该为国际社会所明确认定的概念,如今居然存在巨大的争议和分歧,真是咄咄怪事。而围绕这些争议和分歧,中国同美国及其部分盟国就如同一对夫妻一般,不仅有着“隔夜仇”,更有“吵不完的架”,让国际社会真正见识了一番外交官唇枪舌剑的功力。

  首先针对“航行自由”,美国人为地制造并定义了两种“航行自由”。一般意义上的“航行自由”,也是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公认的“航行自由”,是指依据国际法,各国的飞机或者舰船在公海以及某国的专属经济区内及上空享有航行或飞越方面的自由权利,不受到沿岸国的妨碍和侵害。而这一点是中国一贯尊重和支持,并且在南海地区长期的实践中始终被保护而从未遭到破坏的权利。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6日,来自英国各地的华侨华人在伦敦举行示威游行,严正抗议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非法裁决

  另一种“航行自由”,是美国单方面拓展含义和适用范畴,遭到包括中国在内诸多国际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反对的“航行自由”,其指一国的军舰或者飞机在不经沿岸国批准甚至未经报备的情况下,擅自出入其专属经济区海域或空域内,为了己方便利而无视对沿岸国安全威胁的一种绝对化的自由权。而这也是美国数十年来一直声称所拥有的权利,其实质是以航行自由推行美国的海上霸权,是凭借美国强大的海、空力量以武力和胁迫手段推行单边主张的手段。根据美国国防部2016年4月发布的年度报告,美国军方2015年针对包括中国、印度和印尼等13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所谓的“航行自由计划”行动。

  美国国务院官员拉塞尔5月10日对美方“航行自由”的辩解充满了荒谬的逻辑,他表示航行自由对于小国很重要,并称如果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都无法在国际法允许的海域航行,小国军舰将会怎样?如果军舰都无法行驶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渔船和货轮又怎样才能避免被大国阻拦?

  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真正拥有这种“航行自由”,只有一国专属的权利即是一种霸权。即使部分美国的盟国或者伙伴国随美军执行航行自由计划,也只是在为美国的权利张目,而非真正自己拥有那种所谓的“自由”。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一再怂恿澳大利亚等国家追随美国在南海争议岛屿12海里范围内进行巡航,以示“航行自由”,而某些国家真的为其迷惑参与其中。

  然而,维护任何本不应有的特权就必须付出本可不必付出的巨额成本。根据西方媒体报道,美军派航母赴南海炫耀武力,一个航母战斗群购置的费用高达130亿美元,日均行动开支650万美元,在南海巡游数月虽然风光却要让纳税人担负数十亿美元的负担,而美国国债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至于美国政府捍卫“航行自由”的借口,更是子虚乌有。每年平安通过南海地区的船只超过10万艘。美国《国家利益》杂志2016年4月末曾指出,美国担忧中方对南海主权声索影响本地区国际贸易流通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中方在南海有关活动没有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基于上述理由,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美式“航行自由”(也即“横行自由”)为借口来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军事化”议题的背后隐言

  其次针对“军事化”,围绕这一点其实存在着一系列的追问,例如:什么算军事化?谁在军事化?军事化针对谁?谁要为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负责?中美两国各说各话,盟友伙伴纷纷表态,国际组织也参与进来论争分辨,好不热闹。

  争论缘起于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上进行的设施建设与活动。当中国完成永暑礁新建机场的校验飞行后,同中国存在南海争端的越南和菲律宾抢先跳出来表示反对和抗议,进而有西方媒体开始揣测中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必须申明的是,中国在拥有主权的岛礁上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所建设的主要设施也都是用于民用,例如灯塔和气象设备,这些设备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作为公共品提供给国际社会,并协助参与海上搜救等活动。总之,中国的岛礁建设具有专业性、技术性、民事性和国际公益性四大属性。与此同时,中国根据国际法所赋予的自卫权和自保权而建设必要限度的军事防备设施,配置适当的军事保卫力量,既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然而,美国国务卿克里在2月中旬表示,将就中国在西沙永兴岛部署导弹寻求同中国进行严肃对话。美国国防部长卡特3月上旬在演讲时表示,中国不应该在南海寻求军事化,美方反对中国在南海进行强势行动,包括在争端岛礁部署地对空导弹。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指责中国在西沙群岛建设的设施将具备超出前沿防御所需的军事投射能力。作为美国在亚太重要的军事同盟,日本利用2016年轮值主持七国集团会议的机会,分别在七国外长会议声明和七国集团领导人声明中针对南海和东海问题对中国横加指责,美日等国更利用香格里拉对话持续对华指责施压。作为美国重要欧洲军事盟友,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斯瓦尔4月18日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时,指责南海紧张是由中国的强硬行动造成的,英国与美国一道支持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案并认为对中菲均有约束力。

  对此,王毅外长针锋相对指出了美国在所谓“军事化”问题上的一系列言行,提交给国际社会公论:一来,美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力部署;二来,美国频繁出动军用舰机进入南海海域;三来,对中国连续进行高频度抵近军事侦察;四来,多次派出导弹驱逐舰和战略轰炸机逼近甚至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临近海空域;最后,一再诱压盟国或者伙伴在南海搞针对性极强的“联合军演”或“联合巡航”。这才是南海“军事化”的元凶。作为一个直接的例证,3月中旬,美国和菲律宾举行外交和防务官员的战略对话,双方就《加强防卫合作协定》中允许美国军舰和飞机准入的五个军事基地达成共识,菲律宾将向美军开放“靠近南海”的军事基地,毫无疑问是美军进一步在南海“军事化”的重要举措。此外美军还试图在澳大利亚部署战略轰炸机,以维护所谓“航行自由”。

  总之,南海“非军事化”绝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和责任,也不能在实施中有双重标准或者多重标准,包括域内外国家在内的各方都应该共同努力。俄罗斯对中国的立场表示了强有力的支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4月访华前表示,非当事国必须停止任何干预手段和使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对南海问题的炒作和使其国际化的企图毫无用处。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6月下旬表示,中国南海局势日益紧张是由于区域外国家干涉导致的。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表示,俄方坚信第三方势力介入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及围绕“军事化”争论而引发的一场外交笑话,即“五方礁事件”。2月,菲律宾的一艘渔船在南海五方礁搁浅,中国交通运输部救援打捞局派救捞船将其拖走以免影响渔业活动和海上安全,同时也保护海洋环境,而美国国务院在面对菲律宾渔船和中国南海岛礁这样的敏感词时未经事实查证便轻易做出判断,公开要求中国不要使用海军恐吓该海域的他国船只。这种在未经探求事实原委的情况下便贸然发表言论的做法不仅遭到中国的强烈不满,更在国际社会面前贻笑大方。

 

  “遵守国际法”的生动普法实践

  再者针对“遵守国际法”,不得不先提到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同国际法有着尴尬渊源。1979年,就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之前,美国抢先推出了“航行自由计划”,就是要在不加入《公约》的情况下,造成一种先例或既定事实,以最大限度维护美国军事力量出入各大洋的自由和机动性,挑战新的海洋秩序。这暴露出了美国对于国际法的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是典型的美国霸权和“美国例外论”思维。

  美国和菲律宾等国对于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许多质疑,这也涉及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中国的相关义务与责任。有美国专家在5月于美国智库东西方中心的研讨会上表示,南海珊瑚礁正在遭到破坏,中国的岛礁建设是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应的,菲律宾方面曾经宣称中国在美济礁等岛礁的建设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对此,中国外交部给出了具体的回应。在岛礁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了“绿色工程、生态岛礁”这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严格的论证之后,采取了全程动态保护措施,将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具体而言,采用“自然仿真”思路,模拟海洋中暴风浪吹移搬运有关生态碎屑,逐渐进化为海上绿洲的自然过程,此举对珊瑚礁生态环境体系的影响很小。在相关建设活动完成后,将会大幅提升有关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这样的举措也会经得住时间考验。

2016年7月18日,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一行,就共同关注的海上安全问题,特别是南海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关于国际法的讨论,自然无法回避菲律宾阿基诺政府提起的所谓南海争端仲裁案。对这一案件所涉及的所有法理问题以及中菲双方的政策立场,笔者已另文进行过非常详细的论述,而在如今菲律宾杜特尔特现政府选择搁置争议,实现了其希望看到的南海争端“软着陆”,重新回到对话谈判协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仲裁案本身也无需再赘述,但是该案留给国际社会的反思却不能被略过。

  应当说,如果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有什么积极效果的话,那么可以说它起到了四重作用:第一,这是一次面向全体国际社会的,非常生动、全面的国际法普法教育课;第二,这是一次国际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的,捍卫既有国际秩序,并推动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演化的集体行动;第三,这是推动国际关系真正民主化,国家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并具有同等话语权的国际治理维权实践;第四,这是对国家是否应该追求诚信品格兼具正反两方面教育意义的重大辩论。

  通过这次仲裁案,如何准确、全面理解国际法,认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与一般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国际法实践的通行规则,国际法院机构的运作和仲裁正当程序如何进行,国际社会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于避免强权国家凭借舆论话语而以国际社会自居,让处于霸权压力下的国际社会广大成员不再沉默,在涉及自己权利或相似处境下就重大问题发声,切实推动国际争端以谈判协商的方式进行和平解决,可以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美国国防部长卡特5月在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发表演讲中22次提及中国,并延续其一贯混淆是非的逻辑,称中国在构筑“自我孤立的长城”。宣扬中国“自我孤立”的政客如今却落得个被孤立的下场,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仲裁案裁决发布前后,众多支持中国政策立场的国家被一些西方国家故意视而不见或者蔑视,先是质疑支持中国的国家数量,后是讥讽支持中国的多为穷国和小国,是把种族歧视这种病根带到了国际场合,为国际社会广大成员所不齿。最后,菲律宾自身前后政府的鲜明对比,显示出了“诚信履约”这一国格的品质高贵,以及其在国际社会当中将如何维护甚至拓展国家利益。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两个反面的典型以使国际社会深刻铭记不诚信的教训。其一,菲律宾外交部海事中心前秘书长埃思科米恩达6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基诺政府所谓中菲两国进行了数十次谈判未能解决争端而菲律宾方面只能提起仲裁,这是菲律宾上一届政府外交部在撒谎。事实是中国方面一直试图与菲律宾方面谈判,但是菲方一直没有回应。要知道,这一点恰恰是构成仲裁发起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这一条不满足,仲裁案便无从发起。因此,当真相水落石出,国际社会就会发现阿基诺政府在世人面前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而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这一仲裁案恰恰是在维护国际法,也是在维护中菲两国政府之间的承诺。

  其二,科威特外交大臣贾拉拉5月15日表示,日本报纸关于科威特在南海问题上的报道是不符合事实的。此前日本共同社曾经报道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与到访的科威特首相贾比尔会谈后表示,双方一致认为中国试图单方面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的做法正使东亚安全环境变得严峻。而事实上,科威特真正的立场反映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多哈宣言》中,即对于南海问题,科威特认为中国是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公约,通过同有关国家磋商处理南海问题。日本媒体的这种“添加剂”做法,擅自将自己的揣测当成某国家官方立场进行报道,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而且此前还一再捕风捉影地散布各种小道消息,例如中国可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以及一旦仲裁于中国不利则中方可能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雕虫小技,刷出了日本在南海问题的存在感,却也暴露了日本在南海问题历史上的斑斑劣迹与当下的虚伪嘴脸。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